“多面手”冼鑒棠:粵劇《程嬰救孤》是我入行以來最大的挑戰

6月18日、19日,作為廣東粵劇院2024年重點創作劇目之一以及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資助項目,粵劇《程嬰救孤》將於廣東粵劇藝術中心上演。該劇由國家一級編劇陳湧泉擔任編劇,國家一級編劇蔡衍棻改編,國家一級導演徐光華擔任導演,國家一級演員冼鑒棠領銜主演。

粵劇《程嬰救孤》移植自豫劇《程嬰救孤》,其故事發在春秋時期的晉國,晉國忠臣趙盾一家三百餘口被奸賊屠岸賈所害,只存一名遺腹孤兒。圍繞着趙氏孤兒的生死存亡,程嬰等人冒死歷險,慷慨赴義,與屠岸賈展開了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善良與殘暴的比拼。故事曲折動人,大氣磅礴,將程嬰救孤之險,育孤之艱,失子之痛,被唾罵的屈辱,被誤解的痛苦淋漓盡致地展現,從中彰顯了程嬰人性深處的光輝,不畏強權、維護正義、堅韌頑強的優秀中華民族精神。

大戲上演前夕,劇中男主角程嬰的扮演者冼鑒棠接受了南都記者的獨家採訪,暢談自己從藝30年的深切感悟以及創作“程嬰”這一角色的心路歷程。“這是我第一次在創排戲中擔綱主角,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有豫劇表演藝術大師李樹建老師珠玉在前,我希望與劇組各位主創同心協力打造一部能深深打動觀眾、充滿粵劇特色的《程嬰救孤》。” 

01:非典型入行經歷

冼鑒棠入行粵劇的經歷可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出生於廣西一個粵劇世家,父親雖然是梧州市粵劇團的舞台道具隊長,但從來沒想過子承父業,直到兒子初中畢業。“我15歲那一年,廣西藝術學校來我就讀的中學招生,我就去考了。”冼鑒棠對南都記者說,他當時對粵劇談不上有多深的認識,為了應付考試,臨時抱佛腳學了一曲《山伯臨終》和幾個簡單的表演身段。“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學唱粵曲,就獲得了複試第二名的好成績,這給了我很大的鼓舞。”

冼鑒棠報考的廣西藝術學校粵劇班可謂廣西粵劇界的“黃埔軍校”,從那裡走出了不少日後在粵劇界叱吒風雲的大老倌,譬如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粵劇著名文武生歐凱明,又譬如粵劇界老旦行當的國家一級演員李虹陶。

以15歲“高齡”入行的冼鑒棠如願考進了心儀的粵劇班,還沒來得及鬆一口氣,又一道難關擺在了他面前。“入讀第一年,我們學粵劇基本功,老師正式教曲,第一首是著名的粵劇傳統折子戲《放裴》中的‘石牢詠’,我突然變成公鴨嗓了,do re mi fa sol,fa死活唱不出來,沒辦法,只能在課室里干坐着,看其他同學練,很難受,也很失落。”為了治好嗓子,冼鑒棠常常請假上醫院看病,堅持去治療室噴喉嚨,錢花了不少,效果卻差強人意,跑了很長一段時間醫院後,他才知道自己是進入了變聲期。

這時,藝校老師安慰他說,阿棠,唱不好沒關係,跟斗翻得好也有前途。於是,唱不了高音的日子,阿棠就把全副精力放在練習其他基本功上。每天早上六點起床,練到晚上九、十點才休息。別人做不了的動作,他要第一個做到,別人做到的動作,他要做得更好。有幾次晚自修時,他還因為練功大量出汗導致體內的電解質紊亂,引起小腿抽筋。“儘管這樣,我從來沒想過要放棄粵劇。要說什麼時候開始真正愛上粵劇,我想就是唱不了曲、跟自己暗暗較勁的那一刻吧。”

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唱功毫無進展的阿棠在其他基本功如腰腿功、身段、毯子功、把子功等項目中卻都名列前三。一年級第二學期快結束的時候,“蟄伏”了近一年的阿棠終於開聲了,一開聲就把整首“石牢詠”唱了出來,而且博得老師們的讚許:“已是樊籠鳥,展翅撲飛難……”

順利度過變聲期的阿棠很快就在班裡脫穎而出,二年級的時候更是憑摺子戲《放裴》在全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比賽中拿了三等獎。 

在粵劇《寶蓮燈》中飾演劉彥昌。

02:有個愛琢磨角色的習慣

光陰似箭,一眨眼,三年很快就過去了,從廣西藝術學校畢業的冼鑒棠正式成為梧州市粵劇團的一名演員。“說實話,對於學戲劇來說,三年時間實在太短了,廣東粵劇學校六年才出師,京劇更是要求八年,相比之下,我的基礎打得太不牢固了。如果時光倒流,我希望自己能夠在八九歲的黃金時期就入行。”為了給兒子補齊“短板”,冼爸爸費盡心思找來了劇團退休的兩位老行尊——黃秋明和李文廣,一位教唱腔,一位教身段,阿棠從此白天上班,晚上練功練唱到深夜,日復一日地,堅持了好幾年。

除了勤加練功之外,阿棠還有一個愛琢磨角色的習慣,經常會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首先會了解人物的身份背景、文化層次、年齡等,抓住這些主要因素之後,才有可能塑造好人物。在此過程中,我會不斷地說服自己不再是冼鑒棠,而是要塑造的‘那個’人物。入了戲之後如何把人物‘演’給觀眾看,引起觀眾共鳴,這是另外一個課題。這就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我會觀摩一些優秀電影和電視連續劇,學習那些著名演員的表演技法,對之進行提煉後化為己用。”冼鑒棠說,演員飾演的角色如果沒有思想,其一言一行不是由心而發,他在舞台上就會顯得木訥,不夠生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那些年流過的汗水終於鋪就了出了一條通往鮮花和掌聲的路。2004年12月,冼鑒棠在第二屆“中國戲曲演唱紅梅大賽”中獲得金獎,實現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青年演員在全國“紅梅獎”大賽中零的突破。2005年,當時的廣東粵劇院院長梅曉向他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加入新成立的廣東粵劇青年團工作。

在粵劇《陞官記》中飾演邊一笑。

03:不演主角也能有掌聲

廣東粵劇院向來被譽為粵劇藝術最高殿堂,眾多名留青史的大老倌都是在這裡“扎”起來的。加入廣東粵劇青年團後,阿棠被定位為團里的骨幹演員,得到關國華、梁建忠、小神鷹、梁松峰、丁凡等粵劇前輩的教導,他先後獲得“廣東省第五屆戲劇演藝大賽”金獎,“第十二屆廣東省藝術節”表演獎等獎項,並領銜主演《白蛇傳》《紅絲錯》《花蕊夫人》《刁蠻公主戇駙馬》《陞官記》《光緒皇夜祭珍妃》等劇目。“我很幸運,能在一眾藝術家的愛護下成長。每次排戲,像峰叔(梁松峰)、朗伯(譚朗標)和忠叔(梁建忠)這些老前輩,他們都關心我的成長,手把手地教我。”

阿棠在劇團里有“多面手”之稱,本來應工小生、文武生行當的他,也能兼任鬚生、花臉,甚至丑生。這次擔綱主角之前,阿棠在很多創排戲中擔綱配角,譬如粵劇《還金記》中的王麻子、粵劇《張九齡》中的縣令王履震、粵劇《三水女兒·紅頭巾》中的水客,但不管哪個角色,阿棠的表現都很搶眼,堪稱黃金配角。

在粵劇《張九齡》中飾演縣令王履震。

當黃金配角什麼秘訣?答案是要懂得“襯戲”。“有句老話說得好,只有小演員,沒有小人物。哪怕在一旁做陪襯的小角色,你當自己是主演來對待,交足戲,你在舞台上的表演才會靈動。你跟主角有了充分的交流,大家互相捧戲,這樣的對手戲才有火花,戲也更出彩。只要你演好了角色就不怕沒人知道。我的師父彭熾權就是因為認可我飾演的一個配角而收我為徒的。”

話說2006年,廣東粵劇青年團一行人到香港演出經典粵劇《楊門女將》,阿棠掛白須演寇準,他在台上一改小生瀟洒飄逸的做派,把這位老態龍鐘的忠臣演得活靈活現。中場休息時,粵劇表演藝術家彭熾權離開觀眾席走到後台,問迎面走來的梁松峰,“大爺,剛扮演寇準的靚仔是誰?得喔!”梁松峰答曰:“是阿棠,冼鑒棠啊。”邊說邊帶彭哥走到阿棠身邊。彼時的阿棠正換下戲服休息,冷不防被兩位叔父誇讚,當下又驚又喜。“那一刻的成就感非筆墨所能形容。我在學校里就喜歡聽新馬師曾和彭熾權唱曲,尤其是《卧薪嘗膽》,百聽不厭。我很喜歡新馬腔,雖然我的聲音條件不夠,但非常嚮往,一直琢磨着怎樣才能毫不費力地將聲音唱得如此高亢響亮。”阿棠對當時的情形記憶猶新,“能得到偶像的認可,從此讓我相信,不演主角也能有掌聲。”兩年後,阿棠正式拜彭熾權為師。

在粵劇《還金記》中飾演王麻子。

當然,交足戲不代表要“搶戲”,這個道理是另一位粵劇大老倌潘楚華教給阿棠的。進入梧州市粵劇團的第二年,冼鑒棠終於有機會跟自己兒提時就喜歡的大老倌華姨潘楚華同台,當時演的是華姨的拿手好戲——粵劇《孟麗君》。在《游上林》一折中,華姨飾演孟麗君,冼鑒棠飾演成宗皇帝,整場下來都是兩人的對手戲,這讓冼鑒棠興奮不已。為了在前輩面前一展所學,冼鑒棠自作主張,在表演時加了不少“臨場發揮”。謝幕後,阿棠走到華姨面前,本以為會受到對方的表揚,結果華姨淡淡地說,阿棠,你真係亂來架,做戲唔得咁架。華姨的語氣並不嚴厲,但卻猶如當頭棒喝,讓年僅20歲的阿棠陷入深思——不分節奏、不分場合的“搶戲”千萬要不得。“一台無二戲,襯戲很重要。不該你表演的時候,你不能亂動,不然哪怕一個小水袖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一來破壞畫面的美感,二來擾亂了對手的節奏和情緒。” 

在《光緒皇夜祭珍妃》中飾演光緒皇帝。

04:每個角色都要有“局”

讓冼鑒棠心悅誠服的師父彭熾權有着“千面老倌”的美譽,他先後師承羅品超,文覺非與新馬師曾,並從粵劇各家各派吸取唱做精粹,形成“冶文武於一爐,集剛柔於一體”的表演風格。

彭熾權對這位徒弟很上心,只要阿棠有演出,他都前去捧場,謝幕後還提意見。“拜師後,我幾乎演出每次都會‘挨罵’,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的主演傳統戲《刁蠻公主戇駙馬》,師父給我提了很多意見,他覺得我表演還不夠自如,人物個性不夠鮮明,對人物的認識不夠深刻。他說男主角孟飛鴻的‘戇’是表現在跟公主的性格碰撞上,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但他不是鬥狠,你演的孟飛鴻卻擺出一副立定山膀,想要動手打人的樣子,這完全不對路,這個駙馬一點也不可愛。”一講到師父,阿棠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邊說邊模仿着彭熾權當年“醜化”自己的動作。“經過師父的指點,幾年後再演孟飛鴻,我感覺自己‘開竅’了,彷彿領悟到師父說的個性鮮明、多面性,在孟飛鴻的英勇、愛面子、大男人、戇直的個性方面表演更自如了。”

在粵劇《刁蠻公主戇駙馬》中飾演駙馬孟飛鴻。

在彭熾權的眾多教誨中,冼鑒棠記得最牢的還是師父所說的演戲的絕活兒——每個角色都要有“局”,即氣場。“要形成這個‘局’不容易,需要演員在塑造人物之前充滿理解人物,然後把這種感悟通過靈活運用手眼身法步來呈現出來,簡而言之,演員不但要賦予人物血肉,更要賦予其靈魂。”

在粵劇《程嬰救孤》中飾演程嬰。

“在新編粵劇《程嬰救孤》中,我飾演的程嬰是晉國草澤醫人,為救孤兒,他以犧牲親生兒子為代價實施調包計,在屈辱、謾罵中,委身奸佞門下隱忍十六年。他大義凜然、沉着冷靜、充滿智慧和毅力,體現了磅礴、高昂的正義精神。在我看來,他是小人物,卻有着偉大人格——這就是程嬰的‘局’。”冼鑒棠對南都記者說,“在我看來,最難演的是‘獻孤’那一場,程嬰不但目睹親生兒子被屠岸賈當作趙氏孤兒殺害,而且也要親手送平生惟一知己公孫杵臼去死。我一入戲就哭,一哭就聲帶充血,唱得很辛苦,也不好聽。但為了唱得好聽而忍住不哭的話,徐光華導演又覺得我不入戲,非常難。我多年前曾就如何演好苦情戲專門向琴姐曹秀琴請教,她唱《夢斷香銷四十年》‘殘夜泣箋’一曲時,哪怕淚如珠落,唱腔依然優美。她說,一定要入戲,等眼淚完全流出來後,就馬上收着,一放一收,要練的,功多藝熟,練得多了,自然就收放自如了。琴姐教的方法,我邊演邊摸索,邊摸索邊改進,希望這次可以交出滿意的答卷。”

演出——

粵劇《程嬰救孤》

時間:6月18日—19日19:30

地點:廣東粵劇藝術中心

票價:vip280/180/120/80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馬玉塵 通訊員 林楷虹

圖片由廣東粵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