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檔評分墊底,票房卻一路高歌,喜劇片才是百試不爽的財富秘籍

今年端午檔票房,在近十年影史中排列倒數第二,市場成績可以說是慘不忍睹!

最讓人不解的是,在《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掃黑·決不放棄》《談判專家》《走走停停》四部新片中,口碑評分最低的純喜劇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票房成績一直領先。

節假期間,它有3天拿下日冠,累計票房破1.08億。

今年端午檔電影票房差,有不少網友說是因為沒有一部“強片”可以吸引觀眾去電影院觀影。

但是在新上映的幾部新片中,有犯罪片、劇情片等幾個類型的電影,不管是品質、陣容、還是內核,都優於純喜劇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但市場票房反饋卻是:不管你拍的東西怎麼好,當節假日一家老小去電影院,還是最願意哈哈大樂的純喜劇娛樂電影。

這不僅是端午檔個例,上次的五一檔也是由一部《末路狂花錢》衝出重圍,但這種憑藉類型取勝的“收割”方式,個人認為除了利於影視圈資本圈錢,對中國電影市場沒有多少益處。

資本喜歡喜劇片,目的顯而易見,首先中國觀眾就偏愛這個選項,曾經1905電影網,就共發布了一份《中國電影觀眾觀影行為調研報告》,內容顯示72.78%的受訪者更喜歡喜劇,這個排名遠超其他懸疑、文藝、科幻、動作片等類型電影。

而且相對於資本來說,不管是動作片,科幻片、戰爭片的投資,只要想拍的好,都沒辦法做太大資金壓縮。

而喜劇片因為類型的原因,不管是投資還是製作周期都非常可控,能拉高影片的收益紅線,例如《夏洛特煩惱》投資1000萬,票房14.4億,《煎餅俠》投資5000萬,票房約11.5。

如果投資人想在各種電影類型中選擇一款賺錢的影視劇項目,那麼喜劇則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投資類型。

還有中國觀眾這種對喜劇電影的偏愛,已經滲入到觀眾骨子裡和行業內,要知道檔期的票房成績有很多因素,其中就有院線、放映方來決定的電影排片率。

這個問題在前幾年觀眾還不太看得明白,但是這幾年網絡透明度越來越高,觀眾也多少有一些了解。

比如檔期同樣有十部片子,有一部片子的排片率佔到30%,就完全擠壓了其他幾部片子的排片率,再加上排片的時間段給你放在黃金檔,片子即便不好,票房也能拱出來。

還有某些電影與院線有合作,其他片子15天左右下檔了,這部片子一個月、甚至兩個月還在線,它的票房是怎麼堆積起來的,咱心中都明白!

而某些我們並不太看好的喜劇片,能在檔期中佔盡優勢,除了觀眾選擇的原因以外,與影院的合作也是投資的一方面。

比如某些沒什麼大場景,也沒什麼大咖演員的喜劇電影,號稱投資幾個億,如果說電影的某些宣傳也算,確實投資比較多。

但個人並不喜歡這種投機取巧式的電影行業發展,首先中國電影市場起步晚,除了“功夫片”外,對外沒有多少文化標籤,而“功夫片”的標籤現在也因為演員、主創沒落,處於青黃不接的階段,有沒落一點不誇張。

也就是說對外,中國電影幾乎沒有一個典型的類型可以輸出,而目前我們國家在全世界人眼中,屬於強國之列,但偏偏文娛類的電影沒有太多建樹,這個時候,我們關起門來一味的以喜劇自嗨,怕是不太合適。

其實,大部分觀眾對於這種畸形的票房成績也很反感,比如說能拿幾十億票房的某喜劇片,良心說這電影確實用了心,但它也確實與幾十億票房沒辦法畫等號。

問題這部電影樹起了這類典型,那些只看錢的投資商,會將側重點放在這些電影項目上面。

而一般的製作團隊自身又沒有製作精良電影的水準,只能靠大量的段子堆砌來完成整個故事情節。

這一點在近幾年“開心麻花”電影中經常遇見,也是這幾年大眾對這個廠牌越來越不喜歡的主要原因。

相對於市場和大部分觀眾的麻木,個人很喜歡去年暑期檔《封神》電影的營銷之戰,這個拍片子很有想法的烏導,在宣傳方面實在是不太靈光。

但他的誠心被觀眾看見,最終以“自來水”的能力逆轉了市場,將這部《封神》推到了應有的高度。

這一戰讓觀眾意識到我們需要保護那些用心製作的電影,如果行業內人始終在喜劇片類型中划水,最終的電影市場該是多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