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院慶72周年|演員展演有“膽”有“汗” 評委考核有“板”有“贊”

6月12日,北京38度高溫預警。和氣溫一樣火熱的,是在曹禺劇場舉行的“我們正青春——北京人藝青年演員優秀考核作品展演”。數百名忠實的粉絲,冒着酷熱,來到北京人藝,見證人藝青年演員正在揮灑的青春。

展演的7部優秀作品片段,均來自北京人藝去年和今年演員班的優秀考核作品——《家》《晚安,媽媽》《喜劇的憂傷》《白鹿原》《我》《趙氏孤兒》《哈姆雷特》。

青春得流汗

這些作品,此前在北京人藝基本已有舉全院之力而成的完整版,但經青年演員的演繹,多了青春的顏色。《白鹿原》中,孫驍瀟一人分飾鹿三、鹿子霖、狗蛋和白孝文四角,被點評嘉賓王剛評價為“鮮明地展現了四個人物”。儘管表演片段不到20分鐘,儘管劇場內開着空調,但表演片段結束時,他已大汗淋漓,謝幕之時不停地用衣袖擦拭着汗水——而年輕演員們也用汗水努力擦亮北京人藝“我們正青春”的光彩。

《晚安,媽媽》本是一出時長兩個多小時的作品,為了此次展演,表演者韓清和黃薇在幾天的時間內將其壓縮成20多分鐘的片段——也因此,被嘉賓龔麗君點評為“年輕導演和年輕演員的大膽之舉”。儘管在開頭部分張力略顯不夠,但隨着劇情的推進,在後半段還是出色完成——母女之間的驚人爆發力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掌聲。同樣以驚人的爆發力和感染力打動觀眾的,還有魏嘉誠和張曄子表演的《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魏嘉誠飾演的哈姆雷特,以滿場飛奔的青春底色,將哈姆雷特的癲狂、激情恣肆揮灑,成為了點評嘉賓王剛眼中的“哈姆雷特”。

這些作品片段,此前都曾在考核中亮相。此番展演,“正青春”的北京人藝,見證着青年演員的成長。從多次看過他們演出的點評嘉賓口中,觀眾得知:無論是《家》里飾演鳴鳳的陳紅旭,抑或是《晚安,媽媽》里飾演傑茜的黃薇,還是《白鹿原》里飾演田小娥的張培,都有了明顯的進步。而獨白片段《我》中“我”的飾演者孫翌琳,為了演活大鼓藝人專門拜師學藝;魏嘉誠、張曄子版《哈姆雷特》,已孵化成小劇場劇目在人藝與觀眾見面,成為班主任、點評嘉賓之一岳紅心中的驕傲——年輕演員用自身的努力書寫着北京人藝的“我們正青春”。

嘉賓不客氣

儘管此次展演面對數百在場觀眾,並進行線上直播,但在肯定之餘,嘉賓們的點評並不客氣。《喜劇的憂傷》雖然贏得滿堂彩,但岳紅卻直接指出,“有些過於小品化,舞台作品還是要靠表演”;獨白片段《我》中,“我”的飾演者孫翌琳台詞沉穩、情緒拿捏適當,吳剛一句“說的比唱的好”,既幽默風趣,又委婉點出演員的不足。此外,像龔麗君、唐燁等點出鳴鳳飾演者陳紅旭氣息不夠穩、《喜劇的憂傷》飾演者陸璐和楊明鑫說方言時吐詞不夠清晰等,同樣充滿着青春的銳氣和鋒芒。

走過72年的北京人藝,如今已經擁有了5個劇場——每天有3到4部劇作在同時上演。這意味着有更多的作品得以同觀眾見面,也意味着年輕演員有更多挑大樑和證明自己的機會。儘管院長馮遠征寄語說“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我們正青春”的人藝着實讓嘉賓們發出“青春真好”的羨慕。

文/北京青年報實習生 朱珠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暢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