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4》的“超級直播”能改變什麼?

近日,《歌手2024》團隊讓已經幾乎“玩無可玩”的音綜又有了現象級的關注度和討論度,打造出音樂綜藝的另一個新高度。除了歌唱內容以及陣容上的話題,本季一個最大的看點是“超級直播”,雖然之前也有綜藝節目涉足過,但像《歌手2024》這般掀起風浪的還是史無前例。

曾幾何時,《我是歌手》時代在總決賽嘗試直播曾經有過大面積“車禍現場”,早前的《樂隊的夏天》等現象級音綜三季都沒有實現直播,《歌手2024》呈現的技術革新不僅給音綜,同時也給音樂現場類錄製和直播提供了樣本。

a

超級直播“超級”在何處

從《歌手2024》前兩期的直播效果看,很多人的焦點除了在歌手唱功的比拼,還有關注表演時是否緊張,以及同步的多屏幕組合,所謂的多屏同播、無感切換的直播效果,力求經濟類音綜的“公平性”和“真實性”,據悉節目組不僅首次嘗試在綜藝直播中採用多機位多屏同看,為保證用戶“無感切換”流暢體驗,產品技術團隊更是採用自研智能無縫切換技術,於業內首個完美實現了“多窗口在各屏幕形態下(含摺疊屏)的無縫切換和布局顯示”。

錄音師歐先生接受南都娛樂專訪時表示,音樂現場的直播充滿了各種不可控制因素,因為疫情期間的“線上演唱會”的歷煉,目前在行業實現同步音視頻直播收音和傳輸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歌手2024》團隊就引進了世界最新“沉浸式聲音藝術”的l-isa音響系統,能使現場各個位置的觀眾都能獲得均勻統一的頂級聽音體驗,感知歌手細膩的音色;在傳統的立體聲演出中,音頻混合的“最佳聽歌”位置只有場地的5%。而l-isa系統依賴於揚聲器配置、聲音算法映射技術的創新,將“最佳聽歌”位置的覆蓋面積顯著擴大到90%,在技術上是突進式的革新。

歐先生同時指出,在高新技術對於歌手業務能力的要求、對歌手唱功的真實檢驗性有顯著提高,但是對於作品的審美性、藝術性、氛圍感、意境感的呈現還有待檢驗,“即便是‘超級直播’,也仍然只是直播,不等同於現場live,並且經過設備的混音混響以及轉置傳輸,雖然l-isa系統聽起來很強大,但並不是每個觀看直播的人都配有相應的耳機和功放系統,所以‘超級直播’也仍然是綜藝本位,如果要體驗更有藝術感的現場,還是要到音響更好的線下live”。

樂評人梁先生對南都娛樂說,從技術層面看《歌手2024》毫無疑問是優秀的,但競技類音綜也是音綜,首先是綜藝,綜藝的首要目的是收視率和話題度,而不是對音樂工業或者音樂創作、音樂呈現有哪些貢獻,“一台綜藝的好處就是讓好的歌手或者歌曲破圈,比如當年的鄧紫棋,當年趙雷的《成都》,音樂行業從業者可以從中學習技術和營銷能力,但不必對音綜本身的音樂性和藝術性抱有太高期待。平台方和製作團隊還肯為音綜有大的投入和追求變化肯定是好的,但音樂人自身的‘超級’還是要靠自己”。

b

超級直播更應該聽什麼

著名音樂博主耳帝認為,超級直播所導致的大眾注意力都首要放在了聲音的穩定、音準、高音與流暢度上,尤其對於專業人士來說,來不及去欣賞思考編曲、改編與作品意境;直播對於歌手業務能力的要求、對歌手唱功的真實檢驗性提高了,但是對於作品的審美性卻降級了,也就是說,往年錄播聽的是“作品”,而直播聽的是“表現”;所以直播其實不太適合藝術性、意境性的作品,還是更適合技術流的vocal唱將。

而資深樂評人愛地人接受南都娛樂專訪時也很直接地指出,追溯到最早的《我是歌手》,以黃綺珊、鄧紫棋為代表,把音樂演唱的高音文化推到了一個很高的點,這其實是一種技術化的審美;隨後參與節目的劉歡、林憶蓮到徐佳瑩、吳青峰等,已經在弱化高音而向演唱的橫向寬度及縱深延展,同時也因為對編曲、樂手的凸顯,讓更多普通音樂愛好者,開始將對音樂的關注,由原來只關注歌手和歌曲,開始向著更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但是在目前的大眾音樂審美需求,以及非專業樂迷的專業配置看,即便是《歌手2024》和超級直播這樣高品質高技術的節目,還是無法做到真正高保真的還原,比如直播現場是一種音響效果,而經過格式轉換和傳輸之後,已經是另外一種適合電視或者手機播放的音質效果,錄音師歐先生說其實很簡單,專業的音響設備需要專業的線材,普通人的收視聽環境根本無法實現,《歌手2024》節目組及製作方只能是取最大公約數,讓更多的普通人感受到技術和演唱的精良,已經是很大的飛躍。

樂評人愛地人進一步指出,高科技已經讓歌手在演唱會現場加很多墊音,所以《歌手2024》在直播過程中加入混響等技術元素都在情理之中,而對於超級直播所被質疑的延遲修音、同步修音等問題其實意義不大,“經過電子設備收錄再回放後,干聲同樣不純潔了,現代聲樂技術發展到今天,早就不是單純乾著唱、往死里唱了,和reverb(混響)的交流,與樂器的交流,還有情緒上和自己的對話,才是演唱人聲和欣賞人聲的正道”。

c

超級直播更應該推動真唱

耳帝認為內地的大型晚會與節目都長期陷入在一種“惡性循環”里——“節目與晚會習慣性假唱——沒有動力去改善提高真唱的技術環境——堅持真唱的歌手會因糟糕的收音播出效果變成車禍現場——假唱的歌手被誇穩而真唱的歌手全網嘲——下一次演出時想真唱的歌手會膽怯——越來越多的歌手選擇假唱”,而只有推動行業真唱的技術條件與環境,才能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

不管是音綜還是晚會,即便是“春晚”這樣的大型直播,也一度難以避免“假唱”以及“延遲”,而非直播類音綜更是需要高難度大面積的修音才可以符合大眾的聽覺習慣。樂評人梁先生認為,《歌手2024》這樣備受矚目和擁有全民話題度的節目,能夠推動直播和真唱已經是善莫大焉,給更多有真唱能力的人機會,同時更大意義上去杜絕“假唱”和“修音”,也讓更多的人去關注到真唱,逐步給不會現場唱歌的流量明星壓力而去提高自身演唱能力。

愛地人也說,《歌手2024》的超級直播再次證明,技術根本不是直播的難點,觀眾更不是直播的障礙和借口,當所有歌手都不需要修音了,需要修音的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把音綜直接從修音時代向live時代進化,才是提高各個領域專業能力的好事。從2024年開始,還有《百分百歌手》各類音綜都在嘗試全開麥、不修音、one take,無論從音樂綜藝本身,還是對音樂行業來說都是更高的挑戰和推動。

至於l-isa系統能否更多應用於音樂現場live,錄音師歐先生就說,就目前來說已經承接過大量著名音樂家、樂隊以及歌劇院交響樂團演出,但因為成本高昂,能夠採用的大型巡演可能數量有限,但每一次新技術的革新,都會帶來更多更好的現場體驗,“就如同《歌手2024》讓很多人意識到華語歌手和外籍歌手演唱實力上的差距一樣,在現場技術層面我們也有更多進步的空間,從開拓眼界和技術迭代的角度,乃至單純的演唱和演出本身,我們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采寫:南都記者 丁慧峰 實習生 陳紫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