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美巔峰還得是她,怪不得火了這麼多年…

被南方的一些地區的藝術特產美到了!

前段時間,福建泉州的簪花頭飾上了熱搜,還有女明星戴着登上雜誌。

最近幾天,又頻繁刷到安徽很多作坊在熱火朝天的做茶葉宣紙,誰能想到還可以直接把完整的茶葉做到紙張里?

茶葉宣紙的做法也很有趣,有點像攤菜煎餅。

和好漿水,鋪平。

晒乾。

收起來層層疊疊一大摞,咱就說,看上去還蠻有食慾?

除去上面的幾個節點環節外,據說製造這種宣紙需要經過100多道工藝。

成品的品質也不讓人失望,有古詩形容宣紙是「輕似蟬翼白如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據說存放一千年也不會腐壞,有着“紙壽千年”的說法。

在古代,普通百姓家裡甚至宮裡還會用它來做門窗,宣紙透光度柔和,晨光熹微時,滿滿東方情調。

話不多說,今天繼續咱們的萬物皆可美系列,一起來看看中國的非遺傳承瑰寶之一:宣紙。

紙壽千年

文房四寶之首?

中國古代造紙術很發達,為何宣紙獨自金貴?

這要從中國造紙術的發展歷史說起,自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以來,不同年代出現了不同的紙張代表。

比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多用麻紙書寫。

但麻紙平滑度不那麼高,韌性低,且顏色微微發黃,墨跡容易暈染散開,不管是書寫還是繪畫,無法承載更細膩的筆觸表達,體驗並不那麼友好。

到了隋唐時期,紙張的製作工藝進一步改良,出現了皮紙和竹紙。

宣紙也在皮紙工藝的基礎上逐漸產生。

富陽竹紙

宣紙最初產生於如今的涇縣,因涇縣在唐代屬宣州府管轄,當時宣紙由宣州府作為貢品進貢給朝廷而得名。

為啥當時的宣州可以產出宣紙?

這要從宣紙的原材料說起,樹皮被發現可以用來造紙之後,人們不斷挖掘新的樹皮種類測試。

而當時的宣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盛產一種名叫青檀的樹木生長,這種樹具有獨特的香氣和美麗的紋理被譽為“香木之王”。

青檀樹的樹皮纖維細密柔韌,含有一些天然植物膠質,用這種樹皮製成的宣紙具有細膩、柔軟、潤墨性低的特點。

不僅適用於印刷,用於繪畫、書法時,使得書畫作品更加流暢自然。

據說是朗世寧為乾隆畫的戎裝圖

當地的造紙工匠以青檀皮為主料,按比例配入沙田稻草漿,經過酸鹼水的洗滌打撈。

產出來的紙張質地純白細密,紋理清晰,綿軟堅韌,百折不損,光而不滑,吸水潤墨,防腐防蛀。

宣紙很快就打開了名聲,成為宣州當地的特產聞名全國。

作為優質紙張被進貢後,宣紙還成為文房四寶里的紙張代表,號稱紙中之王,到如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再來看看宣紙的分類。

從製作工藝上來看,宣紙有生宣與熟宣之分,按照厚度,可以分為單層和多層。

生宣未經加工,可直接用於書法繪畫。

熟宣經過染色、塗蠟、灑金、浸礬膠、加米糊等加工處理,多用於工筆書畫,紙張本身也更好看。

還可以根據個人審美定製,據說南唐後主李煜為了滿足自己的文藝愛好,專門定製了一款宣紙,取名“澄心堂紙”。

南唐滅亡後,這款紙的製作工藝失傳,後來北宋文人們發現李煜留存的那些紙後,驚嘆不已,奉為珍寶,並開始仿製。

李煜寫在宣紙上的書法

宋代書法家蔡襄就曾多方請人仿製這種紙,據說他還收藏了一些澄心堂紙的正品。

晚年視力漸衰時,用來記錄留存了自己的書法筆記,留給後人當作範本學習。

蔡襄寫在宣紙上的書法

還有乾隆時期的灑金描金宣紙和龍紋龍花宣紙,都是名貴而奢侈,千金難買,非普通人能用之物。

龍花宣又名刻畫箋,多見於乾隆年間進貢,紋樣有雙龍、釋迦摩尼、寶相花、壽星等。

之前羊寫過乾隆皇帝的農家樂審美,來看看他設計的宣紙,是不是也滿滿農家樂風?

還有適用於繪畫的雲龍皮紙。

以構樹皮+青檀樹皮+桑皮等為原料加入稻草、玉米須、茶葉等純天然植物純手工撈制。

成品可以看出植物的紋理,自然又唯美。

宣紙中還有著名的珊瑚箋。

它是用上乘宣紙通過草木染色調配加名貴藥材如沉香野菊等精工細作而成,色彩細膩豐富,有點莫蘭迪色的感覺。

據說長期使用該產品還有明目清心之功效。

140多道工藝的

宣紙美學

在古代,人們不只用宣紙來寫字畫畫,還用這種結實又美麗的紙張來做茶葉禮品包裝、牆紙裝飾等。

到了現在,宣紙也不僅僅是一種產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藝術的表達。

用宣紙的門,保留着自然的纖維質地,光線透過輕薄的宣紙散射柔軟紋理,柔美又力量。‍

光線經過宣紙,散發的是細膩微光,人影若隱若現,室內空間也有了無限的神秘和延伸。‍‍‍‍‍

宣紙屏風也是一絕。

如蠶絲般柔韌的宣紙隱約透出背後的空間呈現,作為隔斷分離卻不阻擋視線。

可以對其場地進行軟性分隔,巧妙的分離產品的展示區塊,讓空間的使用更加靈活多變。

羊還看到網上有家居博主教大家如何低成本打造侘寂wabisabi風格的空間。

即:米糊+宣紙鋪滿牆。

因為宣紙自帶樸素的肌理效果,還可以選擇裡面含有花朵植物的宣紙,裝飾效果真的hin有性價比。

除了裝飾,現在還有宣紙刺繡。

宣紙刺繡現在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種技藝以宣紙為載體,不僅繼承了傳統紙繡的優秀刺繡方法,還突破了傳統刺繡僅在布織物上的限制。

精緻到讓人分不清到底是刺繡還是書法。

也有藝術家在宣紙上做雕塑。

這是藝術家付小桐的紙上作品,她在較厚的手工宣紙上用針刺孔。

不同方向的針孔日積月累,直到緩緩呈現出群山的脈絡和起伏。

也有藝術家在多層宣紙上做彩色雕刻,比如藝術家彭薇的這一組女性軀體系列。

彭女士不僅是藝術家,還是畫家。

這是她把現代生活融入到古代場景中的畫作,看起來並不衝突,反而十分優雅。

來自農村的女性藝術家郭鳳儀,為了緩解關節炎的痛苦,用毛筆在宣紙上畫出了自己幻想中的宇宙。

還有此前在亞洲藝術中心舉辦的個人展覽的藝術家陳琦。

他喜歡通過宣紙豐富的墨色層次暈染出逼真的物象質感。

把畫面處理的像是黑白藝術照片一樣逼真唯美。

其中工程最大的,要屬以宣紙藝術創作而聞名的藝術家林延。

林延是北京人,看到老北京建築逐漸因為拆遷消失,她想到可以用宣紙的陳舊感來做建築模型。

1994以來,她用宣紙澆鑄北京老建築的表面,試圖在拆除後保留瓦片和鉚釘等傳統建築特徵。

直到現在,她已經完成了多個特定建築特徵的宣紙作品的展覽。

毫不誇張的說,在中國傳統書法和藝術史上,宣紙作為平面物質,在記載了書法、繪畫、文字之後,又一次成為立體建築的載體。

它不僅記錄了中國的藝術史和文化史的變遷,也照見了中國傳統工藝的美麗。

如今宣紙的巔峰不再,但它始終富有生命力,是值得愛惜的物品,它的魅力和背後的匠人,也值得每個人都多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