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瀟瀟:不忘初心,在醫學科研高地貢獻巾幗力量|致敬了不起的她

肺纖維化是一種難以治癒的漸進性、致死性肺部纖維增生性疾病,死亡率高、預後差,被稱為“不是癌症的癌症”。因此,加強對其發病機制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發展新的、有效的治療策略已成為非常迫切的現實需要。

作為國家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間質性肺病/肺纖維化研究方向負責人、廣東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肺纖維化創新研究工作室)負責人唐瀟瀟,多年來致力於研究肺損傷與肺纖維化等呼吸疾病發病機制與防治策略。她主持國家海外高層次引進人才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作特邀報告並獲得國際大會優秀論文獎、最佳基礎科學論文獎、最佳海報獎及青年科學家獎、2020-2022年創新工作室十大創新成果等獎項,受到國際同行廣泛關注和肯定。

深耕呼吸疾病研究領域

從讀研究生開始,唐瀟瀟一直從事呼吸疾病研究。讀博期間,她獲得傑出研究獎學金資助,赴耶魯大學醫學院開展研究工作。獲得博士學位後,想要在科學領域中獲得更廣闊視野的唐瀟瀟,選擇了在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進行博士後深造,繼續開展呼吸疾病和上皮細胞功能方面的研究。

2016年唐瀟瀟學成歸來,加入了擁有中國頂尖呼吸系統疾病研究平台的廣州醫科大學,組建了肺纖維化方向的研究團隊,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肺纖維化等呼吸疾病發病機制與防治策略。作為該團隊的學術帶頭人,迄今已獲得一系列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性科研成果,代表性論文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聽從內心的直覺和聲音,做自己喜歡和選擇的,才能在未來漫長的科研之路上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夢想”,唐瀟瀟是這樣說的,亦是這樣做的。

奮鬥在“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與醫護人員奮戰在救治第一線救人相比,科學家則是奮鬥在後方“看不見硝煙的戰場”,爭分奪秒找出病毒的特性、傳染規律及致病機制等並提供給臨床一線人員,為前方的救治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和支持。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唐瀟瀟及其團隊臨危受命。作為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新冠肺炎發病機制研究工作組負責人,她積極組織力量、帶領團隊開展科研攻關。作為鍾南山院士團隊專家,她與國內外前來推薦藥物與救治方案的一些機構溝通,對藥物是否安全、是否有潛力用於新冠疫情的救治作出初步判斷。此外,唐瀟瀟還擔任呼研院新冠肺炎哈佛合作項目專家指導委員會聯合主席、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協助建立合作工作機制,與哈佛大學醫學院開展聯合攻關;並作為項目管理工作組組長,通過管理和協調推動資助項目的有序進行。形勢嚴峻,時間緊迫,有時凌晨兩三點拿到新冠病人的樣本,科研人員需要立即行動及時處理。唐瀟瀟基於疫情中的工作和貢獻,她被授予“廣州榜樣·抗疫勞動者”榮譽稱號。

在醫學科研中展現巾幗力量

作為一名女性科研人員,唐瀟瀟坦言自己當初選擇科研這一行是因為其“有意思而且有意義”。她說,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聽從內心的直覺和聲音,如果確定了目標,一直往前走就行了。唐瀟瀟認為,廣州為女性科技人員提供了較好的做事氛圍,希望未來有更多政策助力女性科技人才在科研創新中更好地發揮作用,讓更多女性參與到各類科研管理、評委會的工作中,有利於女性科研人員構建適合自身事業發展的科研系統和社會網絡,發揮更多“她”力量。

人的生命在於呼吸之間。唐瀟瀟表示,多年來在從事呼吸疾病的研究中,深刻感受到科研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除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應急科研攻關,她長期專註於肺纖維化發病機制及防治方法的研究,聚焦以臨床問題為導向的基礎研究。很多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根本還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如發病機制沒有搞清楚。她表示,在未來的工作中,將繼續在肺纖維化等呼吸疾病發病機制與防治策略領域深耕,積極探索呼吸疾病的發病機制和防治方法,為人民的呼吸健康貢獻力量,做一名人民呼吸健康的守護者。

文/郭文瑜

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