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蔡國強的老師,正在“大煙囪”里邀你一起“天天問”

長達144天的“第14屆上海雙年展”落幕後,日前,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推出中國藝術家胡項城近年來最大型的個人展覽項目——“天天問”。

為何起名“天天問”,胡項城表示,“大家都知道屈原的《天問》,他是對天發問,我加個天字,天天問,事事問,就是對於當下和未來要提出各種各樣的想象”。

展覽名“天天問”也源於藝術家對於何為世界之真的切身求索。1950年出生於上海的胡項城,從幼時觀察蟲蟻開始,“好奇心”便是他理解和體驗世界的原動力,促使他尋求對萬事萬物的問答,並由此產生無窮想象。

此次展覽遴選了藝術家1970年代至今各個階段的繪畫、影像、雕塑作品及資料,還呈現了他根據psa建築歷史與特定空間實現的多件大型裝置新作。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總是有局限的。”就像展覽同名裝置《天天問》一樣,胡項城在這件手搖機械裝置並置了365件古今中外運用自然材料的生產生活物品,機械轉動之後,物體打擊樂與人聲即興合成的熟悉又陌生的聲音,指向了人類對萬事萬物的天天發問。

《山海大觀》也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作品。1973年,胡項城進入上海戲劇學院求學。畢業後,他留校任教,並在學校委派下援藏教學。那幾年的西藏經歷,對他影響很大。《山海大觀》便是他和他的西藏學生合力完成的作品,11位作者所選的材料各不相同:丙烯顏料、建築材料的碎粉、西藏唐卡專用顏料的礦石等。厚實的顏料下,他們各自埋藏了一件屬於自己的秘密:也許是很小的繪畫、珍貴的物件、沙石,甚至是一滴水、一口氣……“我們處於同一個星空下,也有着一種微妙的聯繫。”胡項城說道。

留校任教的10年里,胡項城還培養了蔡國強等享譽全球的當代藝術家。展覽現場就展出了一件胡項城與蔡國強於1985年合作完成的作品《心像圖》。

胡項城在西藏的經歷讓他感慨良多,因此也畫了許多符號,“我們把代表時間的‘繩子’埋在油畫顏料底下,強調了從結繩記事起時間會將一些社會表象匆匆帶過,蔡國強到福建燒制了陶盆,代表火的力量起到了不可測、出乎意料的效果”。

展覽還呈現了多件藝術家根據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發電廠歷史而創作的沉浸式裝置巨作。如作品《螺旋紋》將一架運煤的廢棄傳送帶送抵展廳,傳送帶上人與動物穿梭於象徵宇宙能量的螺旋型構造物之間。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有個特點,它是一個在動態當中不斷生成的美術館。”因此,胡項城在展覽現場設置了一間工作室,用於與觀眾現場交流,“我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讓藝術變成一個連接社會眾人與各領域的‘場’。藝術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實驗,而實驗的源頭便是好奇心。當你不明白時,你就會‘天天問’,才會產生一些異想天開的火花。”

本次展覽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系列展”的延續。圍繞這位出生在上海、遊歷世界與民間的藝術家個案,展覽以期為中國當代藝術梳理提供更深維度的思考,並開啟更多可能性的對話。

展覽將免費展出至6月9日。

  作者:

編輯:周辰責任編輯:王嘉旖

來源:上海黃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