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團太子慘敗五一檔,一頓火鍋解決不了什麼事

楊冪+于謙的組合,很新鮮。

當初,由丁晟導演的電影《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下稱《火鍋》)官宣陣容時,不少人都有如此感覺——能有這樣的搭配,有趣。想想看,頂流,加上人緣、演技皆好的謙哥,話題度拉滿,期待值飆升,票房能差到哪裡去呢?

但現實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什麼事——2024年五一檔,這部電影全面落敗,到假期末尾,僅僅收穫5300萬票房,預測累計票房不足一億,而領跑的幾部片都在三億左右,對比懸殊。儘管影片場景簡單,但成本仍在一個億以上,光楊冪就得不少片酬,眼下這成績和口碑,賠本無疑。

5月5日12時,《火鍋》突然官宣撤出五一檔。不過,從撤檔影片重新上畫的歷史數據來看,難言樂觀,敗局已定。

背後,其實更映射着電器巨頭“美的”創始人何享健獨生子何劍鋒入局文娛業的落寞。

|“美的”公子的落寞

五一檔另一部“掉隊”電影《穿過月亮的旅行》,預測最終票房六千多萬(目前不到3800萬),導演李蔚然和《火鍋》導演丁晟一樣,都是廣告片導演出身,還拿過廣告類大獎,這回可說是難兄難弟。

更巧合的是,《火鍋》和《月亮》都是同一家公司“百納千成”主控出品——這是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的兒子何劍鋒旗下所有。

“百納千成”前身系華錄百納,當時為央企中國華錄集團所有,2002年創立,2012年登陸資本市場。創立之初,華錄百納主要業務為電視劇的製作(如《漢武大帝》等),後來擴展到綜藝領域,2014年以25億元代價,收購了綜藝製作公司藍色火焰,後者曾出品《跨界歌王》《女神的新衣》等大熱綜藝節目。

2016年是華錄百納發展高峰期,當年營收25.75億元,凈利潤3.85億元,市值也一舉超過500億元(如今僅餘50億)。不過,在2018年前後,文娛環境變化,即便背靠央企,華錄百納的經營狀況仍然一落千丈。這一年,花費25億收購的藍色火焰,以440萬元血虧出售。

2018年初,華錄集團退出,“白衣騎士”何劍鋒旗下盈峰集團馳援,耗資18億成為這家公司的實控人。2020年之後,何劍鋒又陸續注資數億元(合計24億)拿下31.5%股份,從而,成為最大股東。2022年,華錄百納正式更名為百納千成。

1967年出生的何劍鋒,與做實業的父親何享健走上了不同道路。

早在1994年,何劍鋒就離開美的自立門戶,成立了盈峰集團,以資本運作為主,各處收購、投資,產業龐雜,互相之間都沒什麼關聯。2023年年底,盈峰集團斥資百億接盤傢具龍頭顧家家居,讓何劍鋒再度受到矚目。

儘管何劍鋒沒有接班美的隊,但他是何享健獨子,仍被外界視為美的集團太子爺一般的存在。

目前,盈峰集團業務中,涉及文化、環境、消費、投資以及科技領域,囊括了拍賣、母嬰、童裝、機器人、金融科技,以及粉末冶金零部件等。而進入文娛行業,即以收購華錄百納為起點。

何劍鋒的資本版圖(來源:市界)

此前,百納千成主要深耕劇綜,對於電影業涉足較少,即便有,也只是以出資較少的聯合出品身份出沒。2021年控股收購了由前北京文化副總裁張苗創立的北京精彩(曾參投《你好!李煥英》《狙擊手》等大熱影片)算得上大手筆,也藉此曲線進入電影業。

這個五一檔,算是何劍鋒在電影行業的首度主動出擊——《火鍋》第一出品方“大江美之”及《月亮》第一出品方“惠州光友”,都是百納千成旗下控股企業。

未料,卻慘敗至此。兩部電影,合計將為百納千成造成上億的虧損(《火鍋》再映或也難挽狂瀾)。

節前的4月28日,百納千成才剛發布第一季度財報,凈利潤約352萬,與去年同期相比,扭虧為盈,再加上五一檔連發兩片的利好,因而,導致其股票於4月29日漲停。但兩部主控片雙雙倒掛,可以想象,假期後開盤不會很妙。

《月亮》看片名就感覺有文藝范兒(其實是愛情片),不賣座可以想象,然而,楊冪+于謙的《火鍋》,又為何慘敗?

還是得回歸到電影本身探討。

|主創和觀眾的脫節

《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是典型“劇本殺”故事,最近幾年挺流行,比如《揚名立萬》《滿江紅》等片都屬於此類,場景集中,注重反轉,處理好的話,容易四兩撥千斤,甚至在票房上都能趕超重工業電影(比如《流浪地球2》)。

相較之下,《火鍋》的劇本殺屬性更強烈,畢竟前述所說那兩部的背景要麼是民國,要麼是古代,各種元素更豐富。而《火鍋》主場景就是一個戲院後台庫房,四個用麻將牌來當化名的角色,外加一個“凱子”付主任……就這麼一塊地兒幾號人,省是真省。

但現代戲,也有現代戲的軟肋,那就是不能像民國和古裝戲那樣,隨便死人。畢竟一死人,這事情就鬧大了,故事就不容易往下編了……要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硬着頭皮,甚至“昧着良心”往下編的話,最後會弄到一發不可收拾,圓都圓不回來,而《火鍋》恰恰就屬於這種情況。

因此,成片也就捉襟見肘了。

毫無意外,《火鍋》豆瓣評分剛到及格線(6.3分),熱門短評中,首當其衝的是這條——“這部電影完全展現了導演和每一個演員的上限所在,可以叫《沒有一部電影證明不了的事》。”

類似這樣的負面評論不少,比如網友“我說啥了嗎”這麼評價:“兩星給於謙,看了點映一言難盡,看得我雲里霧裡。楊冪台詞演技太齣戲了,就一劇本殺劇情還講不明白……”

而主創這邊的情況,則完全不同。

導演丁晟一開始接受採訪時,信心十足,說這個劇本自己執筆寫了兩個月就完成了,過程很順,很有爽感。而演員也很支持,像于謙老師,看了劇本後,就馬上決定調整檔期,配合這片的拍攝,對導演的想法也幾乎完全接受。

至於女一號,丁晟本來認為這個角色並不完美,有缺陷,還跟楊冪之前演的有差別,但未料,她看了劇本後,沒怎麼提要求就答應出演。更誇張的是演員田雨,他多次跟丁導說,這個劇本就是個美人胚子,大家再收拾描畫一下,就是個大美人了。

兩相對比,為什麼觀眾的評論,跟導演及演員的自我感覺,差別會有這麼大,就像重慶的鴛鴦火鍋,一個“清湯寡水”,一個“熱辣滾燙”呢?

導演丁晟1994年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畢業,2000年得到機會,拍了一部叫《大驚小怪》的電影,從故事來講,有點像《泰囧》。但可能這片對於內地影壇來說有點“超前”,反正不管怎麼樣,撲得厲害,對於丁導的打擊不小,於是又“回爐”深造,回北電導演系進修。

再後來,他投身廣告圈,六年時間裡拍了三百部電視廣告片,其中還給重慶拍過五支形象片,每拍一次都得待半個多月的時間,算是拍《火鍋》的緣起之一。

更重要的是,拍廣告讓他能近距離接觸到像成龍這樣的巨星。在拍完王晶監製的《硬漢》之後,2010年丁晟跟成龍合作了《大兵小將》,憑此片成為內地億元導演俱樂部里的一員。

廣告導演與明星、資本接近,能近水樓台先得月,卻也有劣勢,就是太容易顧及到金主的需求,總力求在最短時長里表達出訴求,還要儘可能地把畫面拍得光鮮好看,細節到位。《火鍋》里就有很多廣告式的拍法,各種高速鏡頭下的火鍋食材,汁液飛濺……但跟整場戲是脫節的,甚至跟角色當時的動作和情緒,都是不合拍的,只是被硬剪在了一起。

|導演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除了廣告出身外,丁晟和李蔚然這兩位導演的另一共通點,就是都自己寫劇本。

除了最早那部《大驚小怪》外,之後丁導自己的作品,包括與成立合作的三部電影《大兵小將》《警察故事2013》《鐵道飛虎》,他都身兼編劇。但問題是,動作片,特別是港式動作片劇本,跟一般劇本不一樣,更像是春晚節目之間的串聯詞,只是一種點綴。

有人說,成龍電影,不管是誰導,到最後“導演”都是他自己,這話雖有誇張的地方,但也不是毫無道理,成龍自己的動作戲,是有“作者性”在的,但其中並不包括文戲。

成龍自編自導最好的一部,應該是1989年的《奇蹟》,但故事也不是原創,而是脫胎於弗蘭克·卡普拉1933年的《一日貴婦》和1961年的《錦囊妙計》。

也就是說,成龍式電影的劇本,最多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無法雪中送炭。但丁晟以為自己的導演和編劇技巧,能讓之前的港片經典升級換代,更上一層樓,於是便有了《警察故事2013》《英雄本色4》,但結果自然是被打回了原形,都以不及格收場。

而這回,他之所以有底氣編導《火鍋》,十有八九是因為《解救吾先生》,那也是單一空間的戲,矛盾很集中,一觸即發。老實說,確實不錯,有張有弛,算得上此類電影的精品。

但這回的《火鍋》卻很不一樣,它並非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沒有警察和悍匪的較量,正反派之間的矛盾毫不激烈,甚至到最後還小品式地抒情起來。這就一下子讓整部電影充滿了槽點,不得不感慨,實在是太高估了自己在虛構故事方面的能力。

儘管實際上跟《揚名立萬》《滿江紅》屬於同一類型,但丁晟在執筆編劇時,估計心裡惦記着的不會是這兩部,而是日本電影《如月疑雲》和昆汀早期經典《落水狗》。

《火鍋》和《如月疑雲》在設置上有太多的相似點,都是幾個互不相識的人物,因為某個共同的契機,而臨時聚在了一起,然後在大段的對白中,開始不斷反轉,包括眾人的身份,以及事情的真相。但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如月疑雲》始終圍繞偶像的死因,各角色的真實身份被揭示出來後,都能給人驚喜,大呼想不到,而偶像本人因為已經去世,所以不在場,只是大家議論的焦點。

《火鍋》則大大不同,看起來幾個角色都跟田雨扮演的付主任有關係,但他卻又是在場的,於是這個角色特別詭異,完全不合邏輯,實在不知道田雨看了劇本後,怎麼會覺得那是個美人胚子?明明是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更要命的是,丁晟覺得光致敬《如月疑雲》不夠勁,還得來點更勁爆的,畢竟他是個直男式的動作片導演,怎麼著也得“文戲武唱”,於是想到了昆汀處男作《落水狗》,這部電影雖然脫胎於林嶺東的《龍虎風雲》,但把枝枝節節都給去掉了,只把倉庫當成了一個主場景。

而且跟《火鍋》一樣,裡面的角色事先互不認識,都用代號,《火鍋》是麻將,《落水狗》是用顏色。兩片里都有一個被綁來的“外來”角色,《火鍋》中是付主任,而《落》里是那個卧底警察。

只不過,黑幫老大臨時湊一幫人馬去搶劫,是比較合理的,而一個川劇“戲班主”因為戲院拆遷的事情,三言兩語就能糾合一班微信群里素不相識的人,去拆遷辦付主任家偷他貪污的贓款,還鬧出“人命”來,這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資本,買不到人心

除了導演和劇本外,像這樣的劇本殺電影,也很考驗演員的演技,因為絕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大家湊在一起開聊,對於台詞功力是一大挑戰,更像是在舞台上演話劇。

《火鍋》於2023年2月8號開機,3月1號殺青,僅僅拍了二十多天,而且因為場景特別集中,所以是按照劇本順序拍的,而不像通常那樣是按不同場景,跳着倒着拍的。片中演員,滿打滿算,就是六位,楊冪、于謙、田雨、余皚磊、李九霄和黃小蕾。

其中楊冪是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演員,哪都能看到她,新鮮感乏無,而她又沒有演出脫胎換骨的感覺,打眼一看就還是那個頂流楊冪,因此,也就只能說一個“差”字了。她最為人所詬病的,是台詞功力——有一種獨特的發音方法,鼻音很重,有點謎之慵懶,而且不管什麼角色,楊冪都堅持只用這麼一種發音來演繹,在《火鍋》中也不例外。

恰如丁晟導演在受訪時所說,楊冪在片中所演的幺雞一角,性格有缺點,不完美,說白了就是風塵味很重,長袖善舞,是個交際花。老實說,這是之前港片中的常見角色,張曼玉邱淑貞等女演員的拿手好戲,很容易在潑辣外表下,演出真性情來,既讓人喜歡,也令人唏噓。

但相似的人設,在楊冪演來,卻是“同一幅面孔,同一種聲音”,毫無層次和感染力可言。

于謙作為著名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有自己獨特的台詞功力,能鎮得住場子。但電影不只是語言藝術,更需要人設和故事的配合。不難發現,謙哥拋開劇本,即興發揮的能力也不如想象中那麼強,在《火鍋》中他沒幾個包袱是能抖響的。

當然,這角色本身的定位就有問題,乍一聽是個狠角色,本應是位大佬,但謙哥演來,又很慫,更像是個“逗哏”,平時咋咋呼呼,真碰上事,又立馬蔫了,沒了主心骨,於是就讓這個本就很不靠譜的劇本,更站不住腳了。

田雨是位很有識別度的演員,但如上文所說,他所演的角色,在《如月疑雲》里其實是缺席的,不需要存在。於是田老師演得再滑不溜秋,古靈精怪,都有點使不上力,顯得多餘。

田雨已經很努力了,在片中展現了很多種不同的表演狀態,有僵硬型的,狡猾型的,哽咽型的……但其中表現最好的,應該還是最後痴傻型的,就是神智不清,嘴裡只知念叨着“爸爸的爸爸是什麼”的那一款。

“火鍋”是一種很有特色,也接地氣的飲食文化,而《火鍋》這部電影,非常像是幾個人在火鍋旁,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後熱火朝天中拼湊起來的故事,當時的氛圍無疑是熱火朝天的,但之後真正拍出來,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同時,在製片層面,《火鍋》也充滿了太多的算計,老是想着如何在前人的智慧和經驗中,充分貫徹拿來和拼湊主義,以最“性價比”的班底,來搏最高的票房,文戲不夠武戲來湊,一條想當然的反轉解決不了問題,那就來兩條……但這麼做,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真正解決票房和口碑的事兒。

對於幕後出品人的何劍鋒而言,儘管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但影視行業的殘酷就在於——

資本可以買到流量、明星,卻買不到觀眾的心。

撰稿 | 李翼、jacka

策劃 | 文娛春秋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