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無奮鬥不青春 這群年輕人真的很“拼”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強調,奮力書寫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向全國廣大青年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工作,他常走到青年中間,並多次在講話、座談、書信等交流中,鼓勵青年群體追求夢想、勇於奮鬥。今天我們兩則故事裡的年輕人就都從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

華成祥是航空工業沈飛13廠的鉗工,用鑽頭去鑽雞蛋殼是他平日里練手的必修課。華成祥是個“90後”,他所在的沈飛13廠主要任務是為國產大飛機加工關鍵零部件。現在雖然許多零部件都可以用機械加工,但也有很多還需要人工精細打磨。華成祥所做的就是這樣的精細打磨工作。

第28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航空工業沈飛鉗工 華成祥:這種活兒一般都會特別精,要求特別難,需要鉗工的基本功特別好,而且還需要有頭腦、方法和技能。

需要人工精細打磨的往往是最關鍵的部件。因為清楚這份工作的重要性,十幾年來,華成祥堅持嚴格磨鍊技藝,現在他已經成為一名特級技能專家。他帶領團隊改進工藝方法一百多項,解決了航空製造的一系列手工高精度加工難題。

在沈飛集團彙集了一批像華成祥這樣為航空事業努力奮鬥的年輕人,他們組成了一支特殊的隊伍——羅陽青年突擊隊。

2022年,青年突擊隊隊員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表達大家奮力拚搏、矢志報國的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很快回信,勉勵大家在推動航空科技自立自強上奮勇攀登,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

華成祥:總書記對我們的回信,有非常大的鼓勵與激勵,我們就像點燃了熱血一樣,能夠讓我們有更大的動力去拼去闖。

小小的工作台是華成祥專註於其中的一方天地。他說,每天鑽研技術、反覆打磨,他絲毫不覺得枯燥,因為每當一個更完美的產品誕生,他都能看見更好的自己。

華成祥:我只是喜歡干最難的活兒,從我手中出去的東西必須好、必須最完善、最完美。吃喝玩樂或者享受方面我不擅長,做鉗工工作是我唯一擅長、熱愛會幹、能幹的事。

沈飛13廠經常會接到加工某個零件的緊急任務,需要在很短時間內攻克技術難關。華成祥作為青年技術骨幹,總是主動請纓,承擔起關鍵工作。就在不久前,他剛帶領團隊啃下一個硬骨頭,說起這些,華成祥很自信,也很自豪。

華成祥:這個零件對於飛機來說特別重要,也特別急,尺寸精度要求達到0.005毫米,0.005毫米是不到頭髮絲的十五分之一。我看了一下圖紙覺得能行,因為對於我已經經過這麼些年的努力訓練來說,是能夠完成的,只是要想一些方法,這一批活兒我給100%完成了,沒有一個失誤。

要成為這樣能獨挑大樑的技術能手,不僅需要埋頭苦幹,更要勤於動腦、善於思考和總結。華成祥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代表。

2017年,13廠選拔了一批青年員工跟隨大國工匠、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方文墨學習,華成祥也在其中。剛開始,有不少徒弟的方文墨並沒有太注意到他。不過很快,師傅就發現了華成祥不一樣的地方。

方文墨:我每次跟他把活的重點技術、要求說出來的時候,他都會很好記下來,第一時間跟我反覆確認圖紙精度、用途。我晚上7點多把活交給他,他晚上肯定12點鐘之前給我,不會拖到第二天。他每一次幹活的時候自己都在想,這個活怎麼能幹好一些。

這些年,在不斷地思考實踐中,華成祥全面解構了一系列工藝方法,建立起更規範、標準的工藝流程,使生產效率提升近10倍,產品合格率達100%。

2022年,“華成祥黨員創新工作室”成立。華成祥也像師傅方文墨一樣將自己積累的寶貴經驗分享給大家,手把手為年輕人做技能培訓,培養的許多青年骨幹已經走上關鍵崗位。而他專註於工作、愛鑽研、勤思考的精神也影響鼓舞了身邊的年輕人。

華成祥在崗位上刻苦磨鍊技藝,為翱翔於高空的大飛機而奉獻,還有的年輕人在以自己所學,為大地上的千畝農田繪就新畫卷。這些天正值小麥生長的關鍵期,在河北邯鄲曲周縣一片農田上空,無人機正忙着施肥。

承包和管理這塊地的是4個20多歲的年輕人。一年前,他們從當地150戶農戶手裡將這塊地流轉過來。當時他們都還在讀書,分別是中國農業大學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要用自己積累的科研成果,在這塊低產田上進行更科學的種植,實現大面積規模化的綠色高產。不過對這幾個還沒畢業的學生來說,要做這件事並不容易。

就在幾位年輕人既躊躇滿志、又心懷忐忑的時候,一封特殊的來信給了他們信心和力量。這封信來自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學生代表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彙報他們學習實踐的收穫和體會,表達為農業強國建設作貢獻的決心。這4個年輕人也是設在曲周縣的科技小院的參與者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說,得知大家通過學校設立的科技小院,深入田間地頭和村屯農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解民生、治學問,我很欣慰。並鼓勵大家要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在鄉村振興的大舞台上建功立業。

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博士生 郝展宏:相當振奮,深切感受到總書記回信中的每一句話都特別接地氣,讓我們感受到農業很深的情懷在裡面,我們自己的工作也是深受鼓舞。

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博士後 蔡東玉:讓我們進一步堅信我們做這個事情是國家需要、社會需要,也能夠發揮我們的專業優勢和專業本領。

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能得到這樣一份認可和鼓勵,對年輕人來說無比重要。總書記的來信也讓更多人知道了科技小院,許多人都為這些年輕人紮根農田、踏實苦幹的精神感動,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銀行也為他們提供了優惠貸款。

中國農業大學曲周實驗站科研助理、科技小院畢業生 葉松林:銀行主動來找我們談,說你們做的這件事情是為國為民,你們在探索的道路是綠色、能增產,又能讓大家吃得好吃得飽的工作,特別願意幫助像有知識有水平又能把地種好的人在鄉村舞台上建功立業。

這4位年輕人所學的專業對口,學歷也很高,所以對種這塊的信心滿滿,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種植千畝大田和一二百畝的試驗田有很大不同,他們缺乏大面積種植和管理的經驗,種第一季玉米就遭遇了很大挑戰。

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博士後 蔡東玉:我們拿灌溉來舉例,試驗田兩三天就灌完了。但是一千畝灌溉周期會比較長,作物需要水分的時候沒法及時供應水分,作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

當地農業部門和中國農業大學在了解到他們面臨的挑戰後,從農資、機械裝備等各方面給予了協調和幫助,4位年輕人也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在第二季種植中,採用淺埋滴灌、四密一稀等先進的作業方式,並發揮現代科技的優勢,運用衛星導航播種施肥,更科學地管理大田。

從試驗田走向真正的農田,4個年輕人天天紮根在地頭,從買種子到耕種管收,每個環節都親力親為。付出就會有收穫,第二季種植的小麥,目前長勢非常喜人,4個年輕人更加充滿了幹勁。

無奮鬥,不青春。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勞動是青春最榮耀的徽章。此刻,無數年輕人正在各自崗位上揮灑着青春和汗水。強國圓夢,正當其時。

編輯丨胡蓉 楊雪 黃珊

攝像丨姜正日 魏鵬飛

剪輯丨邢永躍 佟永傑

策劃丨牟宗勇 牛彥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