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先賢伏爾泰曾說:“人世間的一切榮華富貴,不及一個好朋友。”中法兩國雖相隔千山萬水,但友誼之橋橫跨萬里。在中法建交60周年和中法文化旅遊年舉辦之際,5月2日,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大眾報業集團主辦的“我們的角色”中法青年文化交流活動,在法國藍帶國際學院舉行。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而‘民相親’要從青年做起。”這場活動聚焦中法歷史、現在和未來,以青年人視角,回顧了中法兩國友誼,講述不同時代青年人的使命和角色。
這是一次文化山東的海外邀約。
齊魯大地遇見浪漫之都,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短片《好客山東新發現》,展示了山東獨特的人文之韻、山河之美、物產之豐、品質之優、民風之淳與好客之道,向法國朋友遞出了“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的亮麗名片。
mv《我要去山東》里,法國少年的歌聲融化了現場所有人,將山東的美景與文化帶到了巴黎,帶給大家憧憬與期待。
從孔子故鄉帶來的中法文對照版《論語》,展示了山東的深厚文化底蘊,表達了中法友好的美好祝福。
中法文化交流“網絡青年代言人”的現場簽約,則將更多中法網絡達人聚集到一起,共同講好中法文化交流故事。
這更是一次直抵人心的文化交流。
在法國巴黎因一碗刀削麵而爆火的中國小伙郭章龍,在巴黎開“老山東”菜館的青島魯菜廚師薛超青,在魯東大學留學的法國姑娘西麗亞……他們有的來到了現場,有的通過網絡或視頻形式與現場進行隔空交流。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一個個有趣的故事,給在場中法青年留下深刻印象,讓中法文化交流變得生動起來。
這裡有兩個人和一杯酒的故事。1871年,華僑資本家張弼士應邀出席法國駐雅加達領事館舉辦的酒會。席間,一位法國朋友說曾到過山東煙台,發現當地自然環境與法國相似,釀出的葡萄酒口味純正。受此啟發,張弼士後來在煙台創辦了張裕葡萄酒公司。
紅酒的芬芳,穿越百年、跨越千里。今天的煙台,已成為世界知名的葡萄酒城。2018年,法國人查理先生,從歐洲奔赴煙台蓬萊,創辦拉菲瓏岱酒庄,續寫中法葡萄酒的文化傳奇。
巧的是,張弼士和查理當時年齡都在30歲左右。年輕人總是充滿活力,樂於接受美食、異域文化等新鮮事物。當初他們創業的動機可能很簡單,未必會上升到中法友好的高度,但是年輕人一旦參與其中,就讓中法文明交流與互鑒更加有溫度、可感知。
其實,在歷史長河中,每個人,每種美食、美酒,當然也包括學校、企業、社會組織、媒體和自媒體,都在有意無意扮演着獨特的角色。文化交流如同黃河與塞納河的交匯,跨越太平洋與大西洋,需要無數的“擺渡者”。中法友好能夠歷久彌新的密碼,就蘊藏在無數平凡人、點滴事里。
中法友好就像是一部大劇,歷久彌新、波瀾壯闊。歷史上,中國與法國創造了璀璨的文明成果,如兩盞明燈相互照亮,並通過交往交流架起東西方文明溝通之橋。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站在新起點,作為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兩大力量,中法關係的持續健康發展,將為中歐乃至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續立典範。
法國青年阿德進行文藝表演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角色,時間的舞台交到了青年一代手中。儘管國別不同、年齡不同,但大家可以向著共同目標努力,強化角色意識,做中法友好的傳播者、建設者。
如今的青年人,身處移動互聯時代,可以用更多元、更個性的方式,扮演好屬於自己的角色,為中法友好發光發熱。有人是自媒體達人,使用中法語言向對方介紹本國文化;有人是歌手,用歌聲唱響兩國故事;有人是攝影師,用畫面記錄彼此友誼;有人是美食家,用廚藝吸引大家味蕾,勾起人們去美食原鄉的衝動……
有了新一代青年的接力,面向下一個60年,中法攜手合作,將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