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又是港片?
坦白說,一旦有港片上映,諸如爛片預訂、又是這些演員、港娛沒人了、打打殺殺和劇情薄弱等種種言辭,已經聽得耳朵起繭。
故而,在沒有看這部《九龍城寨之圍城》之前,也受到一定影響。
大略上,就將之歸類為一部“動作猛片”。
且僅此而已。
但實際上,什麼叫“劇情薄弱”?
江湖的熱血、交託生死的情誼、街坊鄰里的溫暖與踏實的煙火氣,這些東西,才是構築電影“異世界”的真正根基。
所以很抱歉,香港電影未死。
多年以前,雷振東、陳占和龍捲風三人,有過一段耐人尋味的往事。
這是電影的開場白。
刀氣縱橫的古廟、狹窄雜亂的通道和一線藍天,苦力、小工、六爺、七姑和八嬸,無分高低貴賤,皆在此地,逡巡往複。
如真似幻,就是這部電影給人最真實的感受。
殺人王為人忠義,又殺人如麻,龍捲風俠骨仁心,義薄雲天,大老闆野心勃勃、王九癲狂可怖,狄秋是個可憐人、虎哥恩怨分明,陳洛軍、信一、十二少和四仔,熱血無雙,還有個不得不提的魚蛋妹。
每個人物,都非常鮮活。
從表演來講,老一輩的洪金寶、郭富城和古天樂,都足夠壓場。
尤其郭富城與古天樂,二人的角色都有一種宿命的悲情在裡面,很是讓人動容,而在他們的壓陣下,年輕演員就盡可發揮。
綜合而論,電影在演員配置上的“老中青”結構,相當科學。
不過有件事,鄭保瑞導演似乎頗有失策。
如圖所見。
無論是終極海報,還是全員人物海報,都沒有出現“殺人王”的名字和身影。
從電影的片頭、片尾和首映禮現場來看,片方給了郭富城足夠的尊重和地位,比如以“特別友情客串”身份壓軸,片尾按出場順序,也是第一個出現名字。
之所以一直“藏”而不發,或是為了給觀眾一個“驚喜”。
這個想法當然可以理解。
但“殺人王”這個角色,不但其無匹武力、凜冽氣場和忠義、狠厲性情,皆給人印象尤其深刻,更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人物。
昔日恩仇,皆因阿占“囚殺”狄秋妻兒而起。
許多年後,似乎是宿命的指引,其子陳洛軍兜兜轉轉,回到了九龍城寨。
而終局之時,卻又恰是陳洛軍,最終解救了狄秋。
恩仇何解?
這部電影,甚至有一種很強烈的史詩感。
拍歷史或者過往歲月,一般都會強調還原度極高的置景,從人物服飾、物件到建築等等,不一而足,頗費功夫。
上一次拍《智齒》,鄭保瑞就整個了一個尤其精細的假“垃圾場”。
這種態度很值得嘉許。
而隨便舉個例子,比如邱禮濤拍的《莫斯科行動》,時間回溯了三十年,但無論海報還是電影本身,從色彩、服飾到置景,完全感受不到時光的斑駁。
再轉而觀察這次的“九龍城寨”,舊牆、電線、垃圾桶、窄道、低檐和密樓,隨着鏡頭的遊走和穿梭,會將人完全和徹底地帶入舊年代的情境當中,它有一種讓人“信服”的能力,其內蘊藏的是嚴謹與匠心。
這種精神,在華語電影中,已經不多見了。
商業的華麗和浮躁,早將藝術、內涵、精神及思考等等,盡數沖淡。
很多人樂見和夸夸其談的,是數據、流量和營銷,卻似乎忘記了,電影不僅僅是一件商品,它還同時是一種藝術。
鄭保瑞導演,當然值得更多。
香港電影未死。
上一次喊出這句話的人,是庄文強。
這部《九龍城寨之圍城》,或可視作,自大片《無雙》之後的一部“最強”港片,也暫可領銜,二零年代的香港電影。
所以鄭保瑞導演,也可以喊一句,港片未死。
而香港電影,可堪為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