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斯拉-1.0》票房口碑雙爆,日本第一怪獸,又殺瘋了

近兩年日本電影第一現象級爆款,終於來了。

爆成什麼樣?

去年11 月 3 日在日本上映,連續三周奪下本土票房冠軍,總票房已突破60億日元,2023日本真人電影冠軍。

又以累計2648萬美元的票房成為北美影史上最賣座的日本真人電影。

更離譜的是,一部日本怪獸電影,不僅拿下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還摘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都稱讚其為“電影製作的巔峰”。

爛番茄97%的新鮮度,豆瓣評分倒是只有7.0。

能這麼猛的,必須是哥總——《哥斯拉-1.0》。

一部耗資 1500 萬美元,製作成本還不如《熱辣滾燙》或一部s+古偶劇三分之一,更只是《哥斯拉大戰金剛2》投資零頭的特效大片,憑什麼?

一言以蔽,殺瘋了。

該片卡司,確實相當夠勁。

男主神木隆之介,神似周深,難怪有豆瓣網民調侃本片:周深大戰哥斯拉。

女主是新一屆日影神顏渡邊美波。

女配安藤櫻更是憑《怪物》《小偷家族》《百元之戀》拿下日本奧斯卡三屆影后。《哥斯拉-1.0》中的表演,又為她拿下最佳女配角,這屆日本奧斯卡女演員演技獎項,直接被她包圓。

憑《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哆啦a夢伴我同行》等賣座片名聲大震的山崎貴自編自導,整部電影,全面回歸初代《哥斯拉》的風格。

是什麼樣的作品,可以吊打一眾好萊塢特效大片?甚至令日本本土哥斯拉電影重振雄風?

一個原本已經拍到山窮水盡的經典怪獸ip,怎麼又被日本電影玩出了花?

已經迫不及待,趕緊來試試毒。但故事,還是要從頭說起。

01

要理解《哥斯拉-1.0》好看在哪裡,首先要看懂一個跨度百年的電影宇宙:

哥斯拉怪獸宇宙。

《哥斯拉-1.0》最大的特色,就是哥斯拉完全摒棄了特攝感,全盤好萊塢式cg化。

而最早的哥斯拉電影,就是標誌的日式特攝片。

二戰後的日本,全國都籠罩在「核恐慌」之下。

電影人本多豬四郎以此為靈感,與特攝片大師圓谷英二合作,向東寶公司推銷了這個點子——

用特攝片,也就是用微縮模型與穿上皮套的演員打造的“特效大片”,將這種全民恐懼具象化,創造一個吸食核能的參天巨獸——

哥斯拉。

1954年,初代《哥斯拉》在日本上映,票房大爆,創造了日本特攝片的巔峰。

片中哥總先後出現在日本多個沿海地區,最終登陸東京,從口中噴出白熱光,將市區化為一片火海。

最終,男主與怪獸同歸於盡,消滅了哥斯拉。

製片方東寶見勢頭大好,火速推出了歐美剪輯版與多部續集。

並由此發展出摩斯拉、安基拉等一系列衍生怪物,與哥斯拉共同構成了日本怪獸電影宇宙。

這期間,金剛在好萊塢崛起。

1962年,東寶公司拿到了《金剛大戰哥斯拉》的製作權,並將其交給本多豬四郎拍攝。

這部「怪獸雙雄」首度聯袂的影片,票房橫掃東西方。

有趣的是,親自創造了哥斯拉的本多豬四郎,為影片設定的結局是:金剛擊敗了哥斯拉。

隨後的數十年里,東寶公司又陸續推出了數十部哥斯拉電影。

龐大的身軀、炫酷的原子吐息以及千山我獨行的個性,使其人氣小勝金剛,成為影史人氣最高的怪獸形象。

中國觀眾親切地稱它為,哥總。

1998年,索尼影業從東寶手中拿到了好萊塢版哥斯拉的改編權。

憑《獨立日》當紅的羅蘭·艾默里奇拍出了第一部好萊塢版《哥斯拉》。

影片第一次拋棄了特攝手法,轉而採用電腦特效製作哥斯拉。

不過,出色的特效難以彌補低幼的劇情,影片真人部分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反倒是讓雷諾的搞笑表演。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日本本土也並沒有拿出像樣的好作品。

特攝片在日本本土依然很行,但特攝版《哥斯拉》卻漸漸落伍了。

2016年,由庵野秀明執導的《新哥斯拉》,還在死磕特攝手法。

儘管找來了石原里美、竹野內豐等一眾明星,全片也充滿了對日本官僚系統的反諷,但還是難以挽救整部片子的冗長,本土票房大爆,但火不出日本。

為了挽回哥斯拉在歐美地區的人氣,東寶又重新與好萊塢合作。

2014年,傳奇影業的《哥斯拉》推出,影片再次全球大爆。

而今年推出的《哥斯拉大戰金剛2》不僅全球大賣,更是打破了好萊塢大片在內地影院持續的票房頹勢,目前總票房已破9億,甚至上映35天後,依然能在五一檔擊敗國產新片,繼續收割票房。

毫無疑問,哥斯拉,依然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票房怪獸。

於是東寶在 "哥斯拉 "誕生 70 周年之際,推出了第 30 部真人電影《哥斯拉-1.0》。

在《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2》中就曾讓哥總驚鴻一瞥出場的山崎貴,負責打造這部至關重要的日本本土哥斯拉復興之作。

他成功了。

02

作為哥斯拉誕生70周年的紀念作,《哥斯拉-1.0》同時做到了創新與懷舊。

影片時代背景設定在二戰後。

這正是初代《哥斯拉》誕生的年份。

戰爭已讓日本一無所有,即零的狀態。

而哥總一出現,更是一通原子吐息,將日本社會打成負數。

這便是片名「-1.0」的由來。

男主敷島原本是一名神風特攻隊飛行員,在戰爭的最後幾天奉命去送死。

但身為摸魚天才的他,假裝引擎出現故障,跑到一座島上進行修理。

結果駐軍首席機械師立花(青木宗高飾)帶着修理班修了半天,啥毛病也沒發現。

就在男主要被揭穿時,哥斯拉突然在夜裡出現,消滅了整個修理班。

立花讓男主趕緊用飛機里的機槍掃射哥總,但男主坐進飛機嚇得動都不敢動,就這樣躲過一劫。

拿着一堆修理班老照片回到家鄉的男主,卻看到了一個廢墟中的東京。

不過,在戰後混亂中結識的大美女典子(濱邊美波 飾),她所收養的小女孩,還有一起從事掃雷工作的夥伴們,比如有人情味的秋津船長(佐佐木藏之介飾)和書獃子氣質的技術天才野田(吉岡秀隆飾)教授,再加刀子嘴豆腐心的鄰居純子(安藤櫻飾),讓男主總算找到了一點點生存下去的理由。

說實話這部分劇情我都以為是在看山崎貴的《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3》。

直到掃雷船忽然被徵召,負責直面美軍都抵擋不了哥總。

雖然利用掃雷中掃出的水雷阻擋了哥總一陣,但小小的掃雷船顯然不是哥總的對手。

要不是男主忽然神勇起來,一槍擊中了哥總口中的魚雷,這一會兒都抵擋不了。

哥總在海里對掃雷船緊追不放。

關鍵時刻,日本軍艦高雄號趕到,一通重炮解圍。

接着毫不出人意料的,一個回合就被哥總一個躍起搞爆了。

於是便出現了觀眾熟悉的橋段:哥總越過東京灣。

可想而知,下一步,就是哥總肆虐東京了。

但到這,電影也只能算得上普通特效片。

爆款能爆,原因絕對不止這麼簡單。

果然,接下來的劇情走向給我差點看懵。

首先是這段哥總暴虐銀座的段落,堪稱年度災難片名場面。

看着哥總把銀座和光整座樓給掀翻,那種爽感前所未有。

最絕的是哥斯拉都快貼到臉上了,記者們仍然在樓頂堅持實況報道,那種強烈的臨場感太過癮了。

最後當然是記者們集體為報道獻身,哥總一轉身把他們站立的那棟樓給掀了。

接着鏡頭又以男女主等普通市民的視角,展現了哥斯拉的破壞力之恐怖。

雖然之前的怪獸電影也有類似場景,但從未像本片這樣逼真和動人心魄。

當渾身充滿冒着綠光、露出可伸縮尖刺鱗片的哥總直奔東京,

玩玩具一樣叼起火車,那種摧毀力簡直無與倫比,

這個段落最終結束於女主推開男主,被衝擊波震飛。

面對哥總肆虐,日本政府毫無對策,最終只能靠一群民間人士聚集在一起討論如何對付哥總。

對於男主來說,是要為女主復仇。

對於他的戰友們來說,擊敗哥斯拉,才能在廢墟上活下去。

最終一項非常奇特的打哥總計劃被制訂出來。

利用氟利昂氣體、拖船和男主駕駛的飛機,把哥總沉海。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計劃的制定者,男主的掃雷船夥伴教授提出,之所以採用如此奇葩的計劃,是因為計劃是以不出現人員傷亡為目標。

無論影片存在多少爭議,至少這個情節我是無比贊同的。

憑什麼讓大家為打哥總犧牲呢?

接下來果然就有人主動退出,決定留下來的一個人說:對付哥斯拉的行動是必死無疑的嗎?不是的話,那一定比戰爭好。

這段對白我也非常認可。

到這,後半段的重頭戲才算開始。

可正當我以為初代《哥斯拉》男主和哥總同歸於盡的戲碼就在眼前時,電影畫風卻迅速走偏。

雖然教授的奇葩計劃從剛一開始就徹底偏離目標。

但最終還是憑藉男主的神奇發揮,令哥總原地自爆。

不得不說有渡邊美波的照片激勵,男主最後的戰力簡直逆天。

而最終男主也並沒有像初代《哥斯拉》那樣為消滅怪獸犧牲。

教授不犧牲一人消滅哥總的計劃,每一步都沒有按計划走,但結果卻成功了。

只能說最後的段落,與其說是科幻特效片,不如說被山崎貴生生拍出了哆啦a夢大戰哥斯拉的感覺。

從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手撕哥總神片。

03

整片看下來,確實有點出乎我的預料。

電影確實有亮點,尤其是視聽特效,不僅是最接近初代哥斯拉的一部,更有种放大版《大白鯊》的感覺,難怪斯皮爾伯格如此喜歡。

山崎貴的執導也十分出色,把一部怪獸電影拍出了懷舊年代大片《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的感覺,相當古典和紮實。

但更多是割裂感。

影片最精彩的,是徹底拋棄了特攝片那一套,用當代特效再造了哥斯拉電影的名場面。

尤其是哥總肆虐的場景的氛圍營造上,沉浸感是拉滿的。

哥總毀滅銀座那一段,哥總出沒時伴隨着讓人驚嘆的巨物感跟危機襲來的緊張感,配上佐藤直紀精妙的管弦樂配樂,有種世界末日的氛圍感。

導演山崎貴多次使用仰角鏡頭,從銀座被摧毀後逃亡的人的視角拍過去,把哥斯拉的巨大身影拍得宛如神明,壓迫感前所未有,甚至超過了《哥斯拉大戰金剛2》。

還有,哥總太平洋怒啃軍艦等兩場海戰,通過與特效團隊的精密配合,影片以區區1500美元的總投資,就製造出完全不輸《哥斯拉大戰金剛2》的震撼視覺效果。

尤其是哥總發射原子吐息的場景,當哥總背鰭在彈出時發出 "嘩嘩嘩 "的綠光,那種壓迫感簡直毀天滅地。

而日軍海軍戰艦被哥總從水底一躍而起直接引爆的場景,也讓視覺刺激到位。

紮實的細節、順暢的觀感,是怪獸大片有效傳播的地基,山崎貴完全做到了。

不過,影片的精彩,並不止於特效。

山崎貴曾提到,影片的特效未必最好,但一定全部服務於故事。

山崎貴這鍋新版哥斯拉的大餐,其實是把初代《哥斯拉》這套食材按照他的懷舊技法重新烹飪了一遍。

對人物立體豐富的描寫才是讓它吊打好萊塢那些怪獸片的主因。

特效大片驚人的戲劇效果是無法脫離人和情感的。

就像前文說的,影片文戲段落,幾乎就是一部《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3》,充滿了憂傷、懷舊、時不時的小幽默,和廢墟中的人情味。

大場面與電影的情感完美契合,都令影片文戲部分,為最後的高潮,做出了完美鋪墊。

但這前半段的營造,卻在後半段迎來了一個大割裂的轉折,也是電影最有爭議的段落。

打怪獸背後的,家國與反戰。

不能說影片沒有反戰元素。

主角敷島一開始確實為怯戰內疚,但影片最後,一直在斥責他的機械師立花卻為他定製了飛機逃生裝置,所以男主才能在完成任務後,跳傘脫身。

這實際上已經表達了影片的立場:人命最重要。

那場民間對付哥斯拉的戰前討論會上,一個人在呼籲大家出力時說,我們不能指望日本政府或是美國政府來幫我們處理這些問題,因為這個國家的未來應該是由我們自己決定。

這部分的諷刺意味也呼之欲出。

最後,影片也沒有美化苦難和犧牲。

這也讓我大概明白了此片能成為票房黑馬的原因。

對於日本本土觀眾而言,電影兼具娛樂性與民族情緒,片中的哥斯拉就象徵著日本人對戰爭的精神創傷。

不過,這場戰爭反思,終究還是不徹底。

影片凸顯了日本戰後的悲慘,卻並沒有反思苦難的根源。

這就讓我既驚喜,又難受。

不過,單就本片的視覺特效和動作場面,確實是取得了哥斯拉系列前所有未的突破,甚至勝過了好萊塢重金打造的《哥斯拉大戰金剛2》。

加之此片票房一路走高,勢必引發下一波日本本土哥斯拉電影的熱潮。

電影的結尾也埋下伏筆:被打爆的哥總,又在深海中復原了。

半個世紀過去了,哥斯拉系列從隱喻核武,到直接名牌。

哥斯拉與他的怪獸夥伴們,歷經了沉沉浮浮。

但哥總在大熒幕屹立不倒,本身就代表着觀眾的情緒心理。

哥總爆發的每一次原子吐息,都是對人類濫用科技敲響的喪鐘。

只要觀眾內心依然有怪獸恐懼,哥總就一定會一次次歸來,並且告訴觀眾:誰才是真正的怪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