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張聰
通訊員 夏晨
創作者要如何在三個半小時的時間裡,去展現雨果名著《悲慘世界》那百萬字中容納的人物命運?
這,幾乎是所有即將走進劇場觀看舞台劇《悲慘世界》的觀眾內心的疑問。4月28日晚23時,結束觀演走出武漢劇院的不少人,已經得到了答案。
不論是文學巨匠雨果創作的小說,還是1985年開始在倫敦首演、隨後在百老匯聲名大噪的英文版音樂劇,或是2012年由休·傑克曼主演的電影,《悲慘世界》與冉·阿讓的故事,總是能用各種形式迅速抓住人們的心。
而當其中文版舞台劇宣布由劉燁主演時,不少觀眾都非常興奮——要知道,這是劉燁在2010年孟京輝的《琥珀》之後,時隔14年再度登上舞台。已經拿到金馬、金雞、華表、金爵等多個電影重磅獎項褒獎的“最佳男主角”,會如何在方寸舞台之間去呈現冉·阿讓這樣一個複雜深刻的角色呢?
別的先不說,劉燁可是一上場就念了8頁紙的台詞!
台詞量大,是舞台劇《悲慘世界》的最大特點。這顯然也是舞台劇另闢蹊徑對《悲慘世界》原著的解讀方式。
導演讓·貝洛里尼顯然是選用了一種相對小眾的表演方式——演員不僅僅是劇中的人物,同時也是時代背景和故事的講述者,此前看過北京首場的觀眾就提到,“現場基本把雨果原著聽了一遍”。
沒錯,29日的演出現場,極目新聞記者與在場數千位觀眾一起觀看了該劇,記者發現,舞台劇《悲慘世界》並不是像傳統的影視作品一樣,精簡情節或重新構建人物對話去還原原著的故事脈絡,而是將原著中不同的片段進行拼接,而劇中所有的台詞,都來自雨果的原文。
因此,大段大段的台詞,絕對是對演員功力的極致考驗,尤其是出演冉·阿讓的劉燁,幾乎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在念台詞。特別是開場時分那段被觀眾形容為“密不透風”的8頁紙台詞,贏得了許多觀眾的現場掌聲與他們發在社交平台上的點贊大拇指。
是人物,又是說書人,這種無縫切換式的演出既需要演員對於角色的極度沉浸,同時也是對觀眾接受度的考驗。
極目新聞記者發現,對於《悲慘世界》的評價的確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接受採訪時,資深戲劇觀眾“裙子”表示自己還挺喜歡這種表演模式,“我個人感覺還不錯,畢竟《悲慘世界》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悉,如果按部就班去呈現冉·阿讓等主角的悲劇命運,我會覺得不夠新穎。”也有不少觀眾直言不習慣這種表演方式,“這就是一整個大型說書現場,雖然我之前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來到現場覺得自己還是有點接受不了。”
不過,幾乎所有觀眾都從《悲慘世界》的舞台上感受到了“美”。那飄散的飛雪、舞動的玫瑰花瓣、悠揚柔美的音樂以及大小閃爍的星星圓盤,是抽象的美好,也是具象的殘酷。
(圖片為《悲慘世界》官方劇照)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