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導演顧曉剛:北影節“回家之旅” 從頤和園展現北京“山水時空觀”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

“今天我帶着電影《草木人間》,我‘回家’了,也是新的出發,感謝北影節給青年導演提供圓夢的舞台。”在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上,眼泛淚光的導演顧曉剛動情地說。

身份的轉變、新作的上映……顧曉剛這次“回家之旅”顯得格外忙碌。北影節組委會官宣顧曉剛第二部電影作品《草木人間》為開幕影片,而他的身份由參與創投評選的導演變成為了“注目未來”單元的評委。

《草木人間》劇照。片方供圖

這一次專訪約的時間並不短,他的作品正在公映,他為此奔波全國各地路演。近日,在北影節活動期間,封面新聞記者見到顧曉剛。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該片實時票房已達1.18億。成為今年4月中國國產電影月度票房冠軍。

去年,顧曉剛憑藉該片斬獲第3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黑澤明獎”特別榮譽。他也成為繼侯孝賢及陳凱歌之後,第三位摘得此國際獎項的華語導演。顧曉剛也成為東京國際電影節“黑澤明獎”歷史上,最年輕的獲得者。

顧曉剛。受訪者供圖

“我感受到了一份巨大的鼓勵,對電影會保持更多的敬畏心,未來會更好好地去享受發現電影的旅程。”顧曉剛向記者表示,重要的是自己的初心和真誠。他想把中國傳統的山水畫與電影語言相融合,使中國美學時空無限地延伸。

對於北影節給自己帶來的力量和改變,顧曉剛表示,沒想到人生也像電影一樣,按照某些向上的力量在努力,一點點自己想去實現、去印證。未來也一定會有其他的青年導演站在這個舞台上,也會有“回家”的這一天。

顧曉剛。受訪者供圖

談成長:

首部影片入圍戛納吸引世界目光

6年之後的“回家”北影節

在本屆北影節開幕式上,顧曉剛說,沒想到6年之後,以另一種身份回到北影節。他告訴記者,2018年他帶着第一部電影《春江水暖》的劇本來到北影節,在此之前,這部電影一直找不到資金,無法完成拍攝。

“沒想到來到北影節的創投單元,獲得了很多資方的認可,當場獲得了融資,最後完成了這部影片。沒有北影節創投的幫助,也就沒有《春江水暖》。”顧曉剛說,該片曾獲得第八屆北影節項目創投“特別大獎”,還斬獲了由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提供的“國際推廣獎”。

《春江水暖》海報。受訪者供圖

影片以富春江畔一個普通三代家庭為背景,講述四兄弟輪流照顧年邁母親的故事,涉及親情與利益,也展示了時代變遷下的人情冷暖。演員都是顧曉剛的親戚和朋友,他們的本色出演,為電影提供了真實的生活質感。

學美術出身的顧曉剛將繪畫的美學注入電影中,隨着影片如中國傳統畫卷一般在銀幕上徐徐展開,在觀影過程中,人們彷彿置身於詩意的山水之中。自攜該片亮相2019年第72屆戛納電影節以來,顧曉剛以其獨特的山水影像美學氣韻及細膩雋永的作者性表達,吸引了影壇關注,該片被遴選為戛納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閉幕影片。此後,顧曉剛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獲得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兩項榮譽。

“我希望在這個片子上對電影美學做一些新的嘗試,並沒有把它當成電影的概念,所有的藝術語言都來自繪畫。”顧曉剛表示,電影中“散點透視”是中國繪畫非常獨有的一種透視。這來自東方的哲學觀念,中國畫里的山水沒有消失點,所以電影里最大的主題是時空的無限。

顧曉剛在北影節開幕式。封面新聞記者粟裕攝影

聊拍攝幕後:

首次執導北影節主宣片

從頤和園展現北京“山水時空觀”

在本屆北影節,組委會特邀顧曉剛執導本年度北影節主宣片《故都春曉圖》,開啟全球推介。短片由陳坤、白百何、李庚希、黃明昊聯袂主演。講述了一對昔日戀人故地重遊,在如今邂逅過去;在過去,亦回望如今。

顧曉剛新作《故都春曉圖》,以獨特的“山水時空觀”及獨到的影像審美體驗,以江南韻律,展現北方皇家園林恢弘場景。短片長9分鐘左右,由3個鏡頭組成。虛實之間,時空跨越、古今交錯。

談及拍攝歷程,顧曉剛洋溢着興奮。如何在北京呈現“山水電影”?他表示,一直在探索“山水電影”方向。嘗試如何用山水繪畫的語言和和電影結合,3個鏡頭以用“長卷”方式去呈現電影,讓觀眾感受不一樣的電影語言。

短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頤和園的全景有何寓意?顧曉剛說,接到這個任務時,一下子就想到頤和園和昆明湖。因為他來自杭州,杭州是山水和城市交融的地方,在空間上本身就有傳統和現代的融合。“所以我也把傳統和現代放在頤和園的空間中,能看到過去的皇家園林與現代北京相交融。”

“最大難度當然是時間上,因為協調不同部門的時間,所以只有一天的拍攝時間,在這個基礎上做了很多籌備工作。”顧曉剛表示,短片正式開拍前一天完成了測拍,在沒有演員到場的情況下,先完成了所有調度和拍攝測試。幾位演員的表演非常專業,現場拍攝特別順利。

《草木人間》主創人員亮相北影節開幕式。受訪者供圖

談北影節:

挖掘培養青年影人的專家平台

“世界電影人交流的殿堂”

“注目未來”作為北京國際電影節面向全球征片的“新人新作”單元,作為評委的顧曉剛對好電影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對我而言,首先是基於真誠,是否對電影提出作者很真誠的看法,對這個世界提出自己一份真摯的看待,這是最重要的。”此外,是技術層面的視聽語言和電影的基礎完成度。

對於此次參評的影片,顧曉剛表示,看到了好幾部有獨特視聽語言表達的作品,還有一些在主題表達上非常具備厚度的作品,這些對於他來說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

顧曉剛接受封面新聞專訪。封面新聞記者陳光旭 攝影

北影節對顧曉剛來說意味着什麼?“這不僅是挖掘培養青年影人的專家平台,還是一個讓世界電影人交流的國際性殿堂。”顧曉剛說,北影節製作計劃是對當下年輕創作者最直接的扶持方式,無論是資金還是電影製作都能給到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創投會的舉辦地點就在北京,大部分影視公司也在北京,相對來說創投更像一個“相親大會”,影片結緣率會比較高。

“‘來北京看世界最好的電影’,對年輕人來說,最重要的是電影節的展映功能,對影迷、對電影從業者來說,能重溫很多經典影片,本身就可以感受到電影節培育市場、培育觀眾的功能。”顧曉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