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電影人的私人書單曝光了!

電影圈其實不缺愛讀書和愛寫書的人,儘管習慣以影像語言思考的電影人,都不會否定文字的不可替代性。讀書寫作比起觀影拍攝,其實顯得更為靜謐和私人。在人潮散去之後,人總得獨自面對自己是孤獨的現實。這時候拿起一支筆寫作或拿起一本書閱讀,是電影人尋找自己內心的過程。好的電影人,對於書必然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感情。 

今年4月23日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南都記者邀請到了10位影視圈的從業人士,他們有的是導演,有的是編劇,有的是媒體人,由他們來給讀者私人薦書。各位想要愈加“硬核”的影迷,請收下這份難得的書單。

推薦人:高志森 《家有喜事》《南海十三郎》導演

推薦理由:我想推薦張愛玲的中篇小說《金鎖記》,它最重要的是對百多年前曹七巧這個人物寫得非常細膩,這個人物將整個封建社會的不幸報復於自己的子女,非常極端。但是我在排演話劇的時候,好多觀眾都被這個人物的劇力所感染。其實現實生活中,曹七巧這種人物仍然有,不僅是在那個特殊時代,她是一種人性的象徵。張愛玲在非常年輕的情況下,創作了一個如此深刻的人物,非常值得大家去細品。《金鎖記》經由王安憶改編後,我覺得可以將它拍成電影,這也是我的人生計劃之一。

推薦書籍:奉俊昊《寄生上流分鏡書》 

推薦人:賈勝楓 《流水落花》導演

推薦理由:這可能是我近幾年來重看次數最多的書。

奉俊昊導演的電影《上流寄生族》(內地譯為《寄生蟲》)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即使沒看過)。恭喜他拍了一部好電影,然後要恭喜所有的電影從業員(特別是導演),它幾乎就是一本武功秘籍,而且還是《九陽真經》級別的,可以反覆看反覆練,然後就能慢慢變成一位合格的導演了。

因為這部電影和分鏡圖幾乎一模一樣,可以把每一格互相對照,從而推敲和學習導演在設計每一個構圖和調度的用意和原因,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拿出來對照電影畫面邊停邊看,邊看邊停,甚至還照着畫,感覺每做一次,我就進步了一次。

導演把電影拍好了之後,一般是不願意分享分鏡表的,因為基本上都有很大的改動,肯定有一大部分對不上。而像奉俊昊導演可以把分鏡原原本本拿出來分享,還全部對得上,即使有極少畫錯的分鏡,也如實保留在書中,我們才有機會偷看一下世界級導演的創作過程,對於電影工作者來說實在感動,當然,也有點打擊。 

推薦書籍:金庸《金庸作品集》

推薦人:李力持唐伯虎點秋香》《喜劇之王》導演

推薦理由: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感謝金庸先生給世人留下的經典武俠小說。 

那些年,我還是一名貨倉管理員,只有預科學歷,對前途感到迷惘。和當時很多電影發燒友一樣,我也有夢,工余除了去報讀影視興趣班外,就是去圖書館借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閱讀,一為解悶,二為提高寫作水平。因為想做導演,也看好多導演寫的傳記,他們不約而同都提到,導演必須要有好的文字功底,才可以將想要表達的,通過演員表演、鏡頭、音樂呈現給觀眾。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結合歷史,加上想象設計,令讀者看得津津有味亦幻亦真。尤其描寫武打招式方面,有板有眼,讓人深信金庸先生就是武林高手。在影視的角度,就是有鏡頭感,描寫有分鏡感,讀者看的時候,很容易投入劇情。現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已經被列入教材,但當年傳統教育界,還未接受,在學校也只能偷偷摸摸看武俠小說,但一上手就不分晝夜、欲罷不能。在當倉務員期間,我有計劃地重看金庸先生一系列武俠小說,由《書劍恩仇錄》,順着時間軸,一直看到《鹿鼎記》,最印象深刻的當然是其中一個個的經典人物,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令狐沖、風清揚、張無忌、任我行等,個個都是性格鮮明、家喻戶曉。這些人物對我後來在電影中塑造角色有極大幫助,今年又是金庸先生誕生100周年紀念,我極力推薦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給所有人。 

推薦書籍:韓炳哲《他者的消失》

推薦人:孫虹 《煙火人間》導演

推薦理由:今天想給大家推薦的書是德國新生代韓裔哲學家韓炳哲的《他者的消失》。這本書回答了我在做短視頻紀錄電影《煙火人間》時遇到的一個困惑,那就是為何在互聯網、短視頻、社交媒體如此豐富而多元的當代,人與人之間的“次元壁”卻沒有被打破?反而如一堵無形之牆,使得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人每天“相逢”卻依舊“視而不見”。韓炳哲在《他者的消失》中批判性地論述了新媒體時代人的“自戀”傾向,即人們將對他者的熱忱投入到對自我的熱忱中,從而不再能夠聽見異質性的“他者”的聲音,是主動而非被動地沉浸於算法推薦的信息繭房之中。這種同質性對異質性的取代是需要警惕的,因為沉浸於“同者”的世界意味着人們將不再能夠完成自我的更新,於是空虛、彷徨甚至是自我毀滅便趁虛而入。本書短小、精悍、易讀且鋒利,是為生於“景觀社會”中的人們調製的一劑清醒劑。 

推薦書籍:豆豆《遙遠的救世主》

推薦人:業青 《熱搜》第一編劇 

推薦理由:我想推薦的是豆豆的《遙遠的救世主》。豆豆寫了有三本小說(另外兩本是《天幕紅塵》《背叛》),《遙遠的救世主》我認為是最淺顯易懂的一本。雖然在文學的角度上,這本小說並不是頂尖的,但是作者通過小說提供給普通人另外一種思維模式,對我的影響很大。它讓我明白,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不是招數,不是策略,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一種思維方式。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其實是認知的不同。平常人是術-法-道,而《遙遠救世主》傳遞是道-法-術,即遵循一切客觀運行規律。這本小說的逆推思維和強勢文化,對我後來的寫作有很大的影響。我在寫我的處女作《熱搜》的時候,裡面王世明這個角色的思考,很大程度上是參考了《遙遠的救世主》。其實,我們所受到的教育是比較正規的、經過傳統文化修飾的教育,但當我二十幾歲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才醒悟過來,人必須遵循萬物客觀發展規律,看待世界方式更應該如此。也正因為這本小說,我後來才會關注王陽明的心學,對我的人生和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幫助。 

推薦書籍: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演技六講》

推薦人:秦婉 知名媒體人 

推薦理由:這本書被譽為“從斯坦尼體系到美國方法派的重要里程碑”,1933年以來多次再版,被翻譯成多國語言,作者是美國導演、演員、表演教師理查德·波列斯拉夫斯基。 

尤其推薦第一部分“演技六講”,作者從注意力集中、情緒記憶、戲劇動作、性格化、觀察和節奏,六個角度出發,以對話形式,深入淺出地闡述了表演的基本理念,特別適合初學者觀看。 

雖然作為讀者,我們不用成為職業演員,但是閱讀表演理論類的書籍,可以更好地理解何為“演技”。我們常常會從評論人的角度去理解表演,但很少去真正了解一個優秀演員的工作方法是什麼。在這本書里,它可以指導初學者如何選擇一切必要的工具,再指示他們如何應用這些工具。演員的藝術天賦無法教學,但他們必須學會的是,如何將自己的天賦展示出來,這就是“演技”。

推薦人:連城易脆 電影行業觀察自媒體人 

推薦理由:影評似乎是個看過電影的人都會寫的東西,實則大多數人寫的更多意義上是觀後感,並非真正的專業影評。倘若你熱衷於寫出真正的好影評,那麼這本《如何寫影評》絕對是你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書中提供了有章可循的初階指南,告訴你如何從做觀影筆記、搜集資料等方式進行實操,也會教你怎麼寫好一篇影評的開頭與結論,甚至直接從介紹類型、作者論、意識形態等方向提供批評方法,尤其是書後提供的研究材料、網站索引、延伸閱讀更是屬於純正的深造秘籍。 

總之,只要一頓外賣的錢,你就會知道如何寫影評!

推薦書籍:布萊克·斯奈德《救貓咪》 

推薦人:葛競 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動漫策劃專業主任

推薦理由:這是一本實用又有趣的編劇手冊。記得十幾年前,我參加的一次編劇培訓,這本書的作者布萊克·斯奈德先生正是主講教師。他用兩天時間,和我們一起梳理了劇本的三十六個橋段,讓我撥開迷霧,第一次見到了電影內部的骨架。彷彿一個神奇故事製造機,可以把一個簡簡單單的創意變成有血有肉、生動曲折的大電影。到現在我還記得布萊克老師神彩飛揚的表情,細緻生動的講述,會講課的老師不僅要掌握足夠的知識和技巧,更要懂得和學生交流的秘訣。這本書本身就是一位技巧豐富、擅長講故事的劇作大師,讓你輕鬆快樂地進入電影劇本的世界。

推薦書籍:烏塔·哈根《演員的挑戰》

推薦人:藤井謙roman 獨立電影記者、主持人、影評人 

推薦理由:沒看過烏塔·哈根的《尊重表演藝術》,但對於她的大名卻敬仰很久。這次因為做演員的身份,細細看過了後浪出版的烏塔另一表演著作《演員的挑戰》。 

很奇妙,在進入一種表演身份之後,對於電影的觀察也多了一重不一樣的觀感。對於演員與表演也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認識與觀點。野生出身的狀態,在磕絆觸摸表演之門後,總想用更好的標準去要求自己。烏塔的這本書,就是一本開啟內心與身體的表演指導教材,讓你開始用一個專業演員的覺悟,去重新認識本能之外的表演奧秘。 

從演員到自我、練習到角色四個部分,拆解演員身份的多重視角。讓你從職業身份開始認識了解,然後慢慢進入一種深入的剖析與解讀。通過烏塔自己豐富的舞台表演經驗,讓你從自我投射到舞台與角色之中,融化本能潛入內心,雕琢身體與內心調動起來的,對於任何角色的感知過程。 

觀察與體驗,代入與融合,在烏塔一步步的指引當中,你開始對表演有了特別深刻的感悟。這其實不止於演員,更是給更多喜歡電影的人,一種超脫於觀看的客觀角度,從主觀的角度融入影視舞台藝術的方式和窗口。讓你知道好演員所具備的條件,知道一個角色塑造成功的關鍵所在。 

演員身份的奇妙,帶着對於技巧與本能的多重結合,在一個又一個變換的身份里,通過形象與想象去創造一個全新的“人”。在不同境遇之中的表演,有着不同的方式與技巧,烏塔的《演員的挑戰》是一本有趣的表演教材,即便它舉例的形式僅以舞台演出為主,但卻可以延伸出表演無限的創作思考。 

真的是很棒的一本表演類教科書!

推薦書籍:傑拉爾德·皮爾里《昆汀·塔倫蒂諾訪談錄》

推薦人:segelas 知名影評人 

推薦理由:電影人的訪談錄是電影書籍中的一大品類,但昆汀·塔倫蒂諾的這本在其中堪稱“鶴立雞群”。昆汀發揮了一貫的真實本性,沒有任何的自我包裝之意。他不會將自己當成大師,會拒絕對作品的“附加”意義,甚至主動否定外界的一些過度解讀,只是在單純地介紹創作中的心境與思路。我們都會說,“導演拒絕解說自己的作品”,但昆汀不但這樣做了,更進行了最切實最無功利性目標的解說,實屬難能可貴。

統籌:南都記者 劉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