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的他,獲全國榮譽!

4月18日

中央文明辦發布

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

楊浦區倪嘉輝

成功入選!

一起來看看

他的先進事迹吧

↓↓↓

倪嘉輝,男,中共黨員,1991年2月生,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交警支隊機動大隊副大隊長。他接班結對幫扶一對殘疾母女,續寫了一段已延續20多年的佳話,讓殘疾母親有了“警察兒子”。他還用愛心溫暖殘疾、老年、青少年等群體,踐行“人民公安為人民”的使命擔當。倪嘉輝曾榮獲“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上海市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

一堂“第一課”烙心田,立志助殘

2014年,倪嘉輝成為上海市公安局楊浦分局交警支隊的一名交警。“走!跟我去個地方。”從警第一課,師父金海波帶他走進了陌生的蔣家浜小弄。

爬上二樓,第一次見到了行動不便的琳琳(化名)母女。她倆都是殘疾人,倪嘉輝吃了一驚,更令他吃驚的是,師父和她們熟絡得如同家人。出了門,師父看出他的疑問,打開記憶的閘門,講述了一段動人往事:

1999年,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肖玉泉在街頭遇到了殘疾母親琳琳和女兒麗麗(化名),結下一段不解之緣;肖玉泉病逝後,金海波帶着他的囑託,成為了琳琳的又一個弟弟、麗麗的第二位大伯,這份情緣並未更改,溫暖仍在延續。

倪嘉輝的腦海中浮現出肖玉泉踏雨而來,浮現出金海波帶着妻兒上門陪伴,浮現出一個又一個交警幫助母女倆的笑臉……

一根接力棒傳三代,真情動人

當這些情景在腦海中逐漸從模糊變得清晰、立體,倪嘉輝突然發現:“比我年長30歲的琳琳不正像是一位需要我呵護的母親嘛!”帶着這樣的心情,他從師父手中接過了接力棒,並暗暗下了一個決心:“以後我就是她們的‘拐杖’和‘輪椅’。”

多年來,倪嘉輝把琳琳母女真真切切當成了自家人,逢年過節總要上門探望,碰到她們有什麼急難愁盼更是及時解決。2016年,女兒因病去世,琳琳一下子沒了精神支柱。艱難中,又是倪嘉輝和同事們撐起了她的天空。那時,蔣家浜正面臨舊區改造,琳琳一看到他們就向倪嘉輝念叨:“你們這樣待我,我不想離開你們”“最好能就在附近有一套房子,哪怕再舊也不要緊,我就怕搬遠了,你們再來就不方便了……”

2017年,蔣家浜成功舊改,琳琳拿着補償款住進了大橋街道敬老院。除了逢年過節準時上門,倪嘉輝路過時也常不自覺地就拐進了敬老院門口的弄堂。雖然琳琳很怕麻煩倪嘉輝,但倪嘉輝觀察到:“當我走近她、關心她,她總是很開心的。”儘管他早就把手機號碼儲存到琳琳的手機里,還設置了“一鍵撥號”。

2022年3月5日“學雷鋒日”那天,倪嘉輝又抬又背地將琳琳搬進中巴車,並專程調班女民警陪着琳琳。到了楊浦濱江,坐在輪椅上,琳琳一路暢行濱江,飽覽兩岸秀美風光。在“人人屋”黨群服務站、楊浦濱江人民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裡,她感慨萬千。之後,他們又去了曾經琳琳居住的蔣家浜,帶着新老對比的強烈衝擊,琳琳回到了養老院。那天以後,倪嘉輝發現她的生活更有生機、對未來更有期盼了。之後,他又陪琳琳逛了楊浦濱江,只要她的身體允許,就陪她出去看看家鄉發展。

在一次次登門的過程中,倪嘉輝也成了敬老院老人共同的孩子。他通過詢問工作人員、與老人攀談,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心愿。九旬老人說:“我就喜歡聽革命故事。”倪嘉輝就捧着圖書館借來的書籍,繪聲繪色地給老人們講長征、講抗戰。春節,不少老人留院過年,倪嘉輝邀請老人們一起寫春聯,老人們怕自己手抖寫不好,他就細心地握着他們的手,一筆一畫,慢慢地陪老人重拾自信。當老人完成作品,在誇讚聲中露出自豪又幸福的笑容,他也欣慰地笑了。

一顆“螺絲釘”扎街頭,輻射溫暖

平日里,倪嘉輝就像一顆螺絲釘,在街頭結合工作為各類社會群體提供幫助。他牽頭在復旦大學門前建立“學習雷鋒示範崗”——肖玉泉中隊便民服務站;牽頭成立楊浦公安“中高考護考直通車”車隊,每年保障1萬餘名考生順利進入考場;創新運用無人機輔助地面力量,針對大學路限時步行街和中小學校園周邊停車難問題出實招、求實效;為留學生們上了50餘次交通法規課,在“小倪sir話安全”交通安全宣傳微信群里用競猜幫助留學生熟悉交通標誌;倪嘉輝還開展交通安全宣講、“小小交警”模擬課堂等系列活動30餘場,服務青少年1000餘人次……

作為“肖玉泉中隊”的青年領航人,倪嘉輝把師父給他上的“從警第一課”延續了下去。每年他帶着新警去敬老院看望琳琳、看望大家,讓他們感受到特殊的愛,感受到這座人民城市的溫暖,也為“人民公安為人民”注入新的時代內涵。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