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4人入選!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

4月18日
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
暨全國道德模範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
在江西省九江市舉辦

雲南4人光榮上榜
他們是
助人為樂“中國好人”:王英
助人為樂“中國好人”:有貴生
見義勇為“中國好人”:陳偉
孝老愛親“中國好人”:於應香

他們
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
以凡事不凡彰顯好人精神
他們
貴在平凡,貴在力行
貴在堅守,貴在情真

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四位“中國好人”
了解他們向上向善的故事
↓↓↓

王英,女,1975年4月生
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板橋街道永安村村民
她用九年的堅守為“五保”老人養老送終
抒寫了一段
“不是親人,勝過親人”的感人故事

王英是一名農村家庭婦女。2013年3月,她當選為永安村第六村民小組組長。在一次走訪中,王英來到時年83歲的“五保戶”朱連珍老人家裡,得知老人從小患有腦癱疾病,身邊無親屬照顧,生活非常困難,王英便主動承擔起照顧朱連珍老人的責任,一干就是9年。

九年來,王英用行動兌現承諾,與朱連珍老人建立起了超越血緣的親情關係。

2022年11月,朱連珍老人在醫院安詳地閉上眼睛,享年92歲,王英在家屬欄內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老人逝世後,王英主動請教當地老人,諮詢後事辦理細節。按照當地老人去世後的喪葬程序,在其他熱心村民的幫助下,完成了朱連珍老人的火化、安葬等事宜。王英用長久的陪伴和細心的呵護,讓孤獨老人安享晚年。

平日里,王英是一個熱心熱腸、樂於助人的人,誰家有什麼困難,她都會主動幫忙;看到村裡有的老人身體不舒服,她總會叮囑老人及時服藥。她還幫助村裡一些獨居老人申請低保。

村裡有一家人,母女倆不幸在一次洪災中遇難,留下了患有先天性聽力障礙的父子二人。王英知道後馬上組織發動村民進行義捐,她自己也帶頭捐款捐物,並幫忙辦理了遇難母女的喪事。王英助人為樂的善舉得到了身邊幹部群眾的稱讚。

有貴生,男,1959年10月生
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瀘水市大練地街道和諧社區居民
有貴生從小雙腿殘疾
身體的殘缺並沒有讓他放棄對生活的熱愛
他身殘志堅
毅然投身支教事業幫助山區孩子接受教育
他不忘初心
開設長者班幫助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

貴生高中畢業後,本有機會到一所條件較好的學校教書,但他看到大山裡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毅然選擇回到村子,成為一名支教老師。他一干就是11年,學生也從最初的三四個慢慢增加到二十多個,前後共有400餘名孩子在有貴生的班裡學習。

2019年,有貴生的家從山上搬遷到瀘水市大練地街道和諧社區,他發現社區里大部分老人很不適應城裡的生活。2020年,在怒江新華書店有限責任公司和瀘水康德社區工作服務中心的幫助下,有貴生創辦成立了社區長者學習班。

有貴生自己擔任長者學習班的授課老師,教授老年居民學習數字、常用漢字和生活小技能,帶領群眾開展閱讀活動。有貴生還從長者學習班中挑選骨幹成立長者志願服務隊,為社區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門送書、伴讀等服務。長者學習班成立4年來,越來越多的群眾被吸引到學習班上來。目前,學員從最初的16名發展到300多名。

在有貴生的帶領下,長者學習班開辦至今,已開展老年人融入新生活學習活動95場,教授課程500多節,社區受益老年人2萬餘人次。

坐在輪椅上的有貴生,幫助社區里的搬遷老人們在城市“立足”,更好地融入新生活。他是群眾身邊永不退休的“老師”,也是群眾眼裡的“最美夕陽紅”。

陳偉,男,1987年11月生,中共黨員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河口農村商業銀行客戶經理
他為保護群眾財產安全
不顧危險挺身救火
以實際行動兌現了退役軍人
“退伍不褪色”的錚錚誓言

2005年,陳偉光榮入伍,到部隊後他很快就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08年9月1日,陳偉如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的陳偉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在服役的12年里,他先後6次參加雲貴地區重大火災的滅火任務。2016年,他還主動報名到國外參加維和任務。他先後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士兵”“優秀士官”,榮立三等功1次。

2018年,陳偉退役後來到雲南河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他繼續發揮在部隊養成的優良作風,刻苦鑽研業務,強化服務意識,努力提升能力素質和工作水平,很快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幹。

2023年3月24日下午,陳偉所在單位隔壁的一處民房起火。聽到呼救後,陳偉趕緊放下手中的工作,提上滅火器,第一個沖了出去。在救火過程中,因屋內電器發生爆炸,站在最前面的陳偉,面部、脖子、手臂等處被突然噴出的火舌不同程度燒傷。

面對突發火災,陳偉臨危不懼,帶領同事們及時滅火,最大限度挽回了群眾財產損失。

見義勇為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源自陳偉心中的信念和責任。12年的軍旅生涯錘鍊了陳偉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的精神品格,如今脫下軍裝的他依然保持着軍人本色,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和退役軍人的初心使命。

於應香,女,1973年9月生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祥雲縣東山鄉村民

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

平凡的農家媳婦

她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迹

十幾年如一日

無微不至、無怨無悔

悉心照顧高位截癱的丈夫

譜寫了一曲感人的孝老愛親之歌

於應香一直堅守着孝順勤勞的傳統美德,打理好家務,孝敬好公婆,照顧好丈夫,教育好女兒,給予家人無微不至的關心。一家人的日子雖然過得簡樸,但也幸福。然而,厄運還是降臨到了這個家庭。2006年10月的一個傍晚,於應香的丈夫麻有和外出務工騎摩托車回家時,不慎摔倒在深溝里,導致脊椎骨折、高位截癱。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於應香沒有向命運低頭,從頂起“半邊天”到撐起“整片天”。為了讓丈夫安心休養,於應香一個人扛起了家庭重擔,小到為丈夫端茶遞水、做飯清理,大到餵養牲口、犁地種田,她都幹得井井有條,從未叫一聲苦、喊一聲累。

每天除了照顧丈夫,還要早出晚歸為家裡謀生計,閑暇時就在附近打零工貼補家用。丈夫看着她每天辛苦操勞,十分心疼,便利用木工手藝編織簸箕,出售後貼補家用。夫妻倆雖然面對重重困難,但始終自強自立,相互支撐、攜手向前,10多年來相敬如賓、舉案齊眉。

雖然成天忙忙碌碌,但於應香每天都會抽出時間陪伴女兒。在她的教育影響下,女兒健康成長、乖巧懂事,每天放學回家後會和癱瘓在床的爸爸分享學校的趣事,給干農活未歸的媽媽準備飯菜。於應香一直認為:與其教孩子十句話,不如自己認認真真地做好一件事,讓孩子從中看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她正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孩子,讓孩子變得樂觀向上、懂得感恩。

他們在平凡的工作中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生動詮釋了愛黨愛國的家國情懷
傳承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充分彰顯了當代中國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集中展現了矢志民族復興的責任擔當
是鮮活的價值觀、有形的正能量
向中國好人致敬、學習!
為他們點贊!


來源:雲新聞客戶端、雲南省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