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出現在國產電影里的兒子救母故事,應該是動畫片《寶蓮燈》。看到小沉香為救三聖母翻山越嶺,人們不禁也要問:這個家庭的父親去哪裡了?原來他只是一介書生,無法擁有劈開華山或摧毀雷峰塔的勇敢與神力,只能旁觀兒子赴湯蹈火。院線新片《草木人間》里的家庭關係設定與其相似,父親缺席,母親誤入歧途,也是由兒子肩負起拯救媽媽的重任。故事發生在現代社會,父親的消失需要更多讓人信服的理由,從公映版來看,多少有些語焉不詳,儘管這並不十分重要。
《草木人間》脫胎自另一個傳說“目連救母”,故事不像《寶蓮燈》那樣有合家歡色彩,很大一個原因是目連的母親並非善類,生前吝嗇貪婪,死後入了地獄,不過兒子沒有放棄這個不完美的母親,故事也就具備了勸人行孝與勸人向善的雙重諫諍意味。這個故事也被改為一些地方戲,民間目連戲有一出目叫《小團圓》,學者馮晞乾還考證出這是張愛玲同名小說的書名由來,意寓骨肉重逢,也昭示小說故事的主線是寫母女。與之相對應的,《草木人間》的主線是吳苔花與何目蓮母子,母親誤入傳銷組織,兒子卧底營救,最終母子團圓。
按理說,電影敘事應該是以兒子視角行進,須得由他來回溯過去,展望未來。消失的父親、瘋癲的母親,以及成長中的他,共同組成一個人間家庭。不過現在看來,電影主創一度在“母親受難記”“目連救母”“父親的秘密”三者之間猶豫不決,公映版選擇前者,淡化或捨棄了後兩者,父親的戲幾不可見,兒子救母的戲也稍嫌不足。最讓人詬病的第二幕,對於母親身陷傳銷圈的描摹可說是不厭其煩,緊密轟炸。大篇幅展示地獄圖景,是展示母親經受的苦難,她甚至走火入魔,也貢獻了這部影片最為華彩的表演——展示這一過程並無不妥,癲狂墮落到底無非逐步加碼,只要人物還有一口氣,甚至可以把她逼到瀕死邊緣,但仍是在控訴傳銷之惡,把人變鬼。
顯而易見的,“目連救母”顯得弱了,這才是這個故事之所以為成立的內核所在,是更重要的戲肉部分。至於消失的父親那部分,從曝光的刪減片段可知,父親也有一段世所難容的前史,可說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這也讓人對公映版的取捨心有疑惑,隱去丈夫那條線,吳苔花咬牙切齒的滿腔怨恨多少顯得偏執,後來變得瘋癲也因此缺少了更為明晰的動因與助推力。
凡此種種,導致了觀眾對影片觀感不一。它到底是“山水圖三部曲”之一,還是電影營銷所言的“傳銷版”《孤注一擲》,似也不那麼重要,爭議的焦點或許更在於,一個創作者秉持風格一條道走到黑,到底有多難。《紅樓夢》里林黛玉自陳心跡時說,“我不過是草木之人罷了”,其實是對《草木人間》里這些人物的至高禮讚,每一個人都值得仔細打量。影片最後兒子有機會見到父親,但他選擇轉身離開。儘管在意料之中,這樣的片段仍然十分動人,也讓人恍如重回《春江水暖》里的某些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