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楊紫,是在2005年首播的家庭情景喜劇《家有兒女》中。扎着高馬尾的“小雪”,因其聰明機靈的形象,給熒屏前的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近日,《承歡記》在央視八套黃金檔開播,楊紫在劇中出演上海里弄人家的女兒。從“小雪”到“麥承歡”,楊紫變了嗎?
劇照
“小雪和麥承歡的確不太一樣。《家有兒女》的整體氛圍是溫馨快樂的,小雪的童年無憂無慮,所以她更多展現出來的是活潑外放、天真無邪、古靈精怪的一面。”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專訪,楊紫的話匣子從兩個“女兒”之間的不同打開。
“隨着我逐漸長大,發現很多家庭不是這樣的,很多女孩和媽媽會因為生活里的各種事情而爭吵,有工作、有婚姻、有女孩子該怎麼在這個社會生存。越吵,彼此越不理解,越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又因為割不斷的血緣,她們只能冷戰、逃跑,逢年過節也躲避回家。麥承歡就是其中一員。”
《承歡記》一開篇就點出麥家的“家庭模式”——一個強勢的媽媽、和稀泥的爸爸以及聽話的乖乖女與弟弟。何賽飛飾演的媽媽劉婉玉習慣掌控一切,包括女兒的戀愛與婚姻狀況。已經工作且成年很久的麥承歡,就連戀愛細節都要被媽媽追根究底。這樣的麥家,和中國很多普通家庭一樣,親子關係溫馨密切,但兩代人之間也因為觀念差異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
劇照
“承歡的家庭在上海不算特別富裕,一家四口人擠在弄堂的小房子里,屋子不時漏水,上大學的弟弟連自己的房間都沒有,只能睡在陽台的行軍床上。爸媽指望拆遷來改變生活。條件雖然貧苦,但勝在溫馨親密。”楊紫說,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劉婉玉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媽媽”,早年為留在上海嫁給弄堂里的爸爸,但其實對捉襟見肘的生活條件是不滿意的。“在長久的家庭生活里,爸爸的性格比較軟,這讓媽媽養成了嘴硬心軟、強勢、包辦一切的性格。她希望女兒不要像自己一樣,可以嫁得更好,少受一些苦。”
這是楊紫第三次與何賽飛合作。“得知何賽飛老師演媽媽,我蠻興奮的。她對待工作很認真,有很多生活經驗,她的許多現場處理可以讓母女感情呈現得更加細膩和真實。”楊紫說,生活里,何賽飛也是一個有趣的人,“會和我們一起聊天,講些小笑話,也會推薦一些她常用又很實用的好物。就在這樣的相處里,我們變得像真的母女一樣。這給了我越來越多共創靈感。”
劇照
即將30歲的麥承歡,一面仍然是父母眼中沒有長大的掌上明珠,就連加班回來,父親都要去弄堂口接;另一面也面臨父母的催婚壓力,尤其是與男友辛家亮之間懸殊的經濟條件差異,埋下雙方家庭間的矛盾與衝突。劇中的麥承歡如何完成自我成長,是留給楊紫最大的考驗,就像“承歡”這個名字所暗示的人物命運一樣。“她被父母取名‘承歡’,寄希望‘承歡膝下’,人生的前29年完全長成了父母期許的樣子。直到30歲,她才開始重新理解這個名字,學習如何‘承歡自己’‘取悅自己’。”楊紫表示,最初拿到劇本時,麥承歡自愛的一面打動了自己。
在楊紫看來,受強勢母親的影響,麥承歡在性格上曾習慣性地向人妥協,為人奉獻。這既體現在家庭中,也體現在麥承歡對待男友、同事的態度上。從幫男友做家務、給同事帶食品,她幾乎都是一邊倒地選擇付出。楊紫形容,相比於小雪的無憂無慮,承歡有了更多現實成人的無奈,她活得沒有自我,也並沒有那麼開心。“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承歡不知道怎麼去面對這種不適感,學會自洽。《承歡記》讓我對‘女兒’這個身份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思考。”
在最新劇情中,有一段麥承歡的獨白在網絡上刷屏了。麥家與辛家商議婚事,但自覺條件優渥的辛家並未給麥家父母應有的尊重。面對辛家的刁難,楊紫飾演的麥承歡落落大方、有理有據,不卑不亢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這一幕,麥承歡在成長,而成長這個主題也貫穿《承歡記》始終。包括後期麥承歡媽媽騙她參加訂婚宴,她終於直面與母親的矛盾,這些都意味着角色的轉變。
“在家庭影響下,承歡成為一個乖乖的便利貼女孩,凡事按照媽媽的安排去做,努力活成媽媽希望的樣子,凡事忍完再忍、忍無可忍、重新再忍。當這種強勢的愛逐漸變成肆無忌憚的控制和束縛,承歡終於渴望叛逆一次,跳脫出之前聽之任之的聽話模式,嘗試和媽媽建立自己的邊界,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改變、去過自己的生活。劇情展現的就是這個脫敏的過程。”楊紫說。
在楊紫看來,這部家庭群像生活劇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用輕鬆幽默的方式探討了一個現實的話題——一個習慣自我犧牲的母親和一個善於內疚妥協的女兒,要如何相處。“我會好奇承歡處於這樣一種中國式母女關係里,她會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反抗,去衝破這種強勢的愛,又如何找到和母親相處的平衡點,完成自我成長。”
《承歡記》大部分戲取景上海,外灘、黃浦江、老洋房、弄堂、雙層巴士等都是上海觀眾熟悉的景象。這次拍攝也讓出生在北京的楊紫更熟悉了上海的里弄生活。
為貼近角色,她特意去觀察上海里弄的鄰里氛圍、生活氣息,也跟着上海的前輩們學習滬語,模仿上海人說話的語氣、語調。“大家還會教我很多本土化的細節,比如劇里用疊詞的方式喊‘爸爸’‘媽媽’,這些經歷都是很新鮮的。”
對楊紫而言,整個拍攝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不是戲份吃重的重場戲,反而是一場相對平淡的家庭戲。“劇情是承歡在聽爸媽說話,家人間的談話也很平常、快樂,按照劇情發展聽完就可以離開了。可是那一刻,我發現自己走不動了,莫名想哭,似乎對人性有了更複雜的認識。隨着人的成長,酸澀和無奈會越來越多,但又因為肩上承擔的責任越來越重,沒辦法輕易宣洩自己的情緒。”
她說,這種感受是很珍貴的,“我牢牢地記住了這種感覺,希望可以用它進一步豐富表演上的層次。”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