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評價邁克爾·貝,他為何沒有再執導《變形金剛》?

從2007年開始,真人版《變形金剛》電影系列一直延續至今,最近一部於2023年上映。這個系列的大部分影片由邁克爾·貝執導,整個系列已經與他的風格緊密相連。

然而,他僅擔任最近兩部影片的製片人,並自2017年以來從未再執導《變形金剛》電影。

邁克爾·貝離開該系列的主要原因是該系列的製作的時間預期更長。更重要的是,一些電影普遍受到了負面評價,直到他離開導演之位後,系列的聲譽才有所改善。

現在,《變形金剛》品牌整體正在遠離邁克爾·貝電影的影響,首部影片已經即將迎來20周年了。

貝導無意拍5部電影

最初的真人版《變形金剛》電影於2007年上映,由邁克爾·貝執導,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擔任製片。其後分別是2009年的《變形金剛:復仇之戰》和2011年的《變形金剛:月黑之時》。

首部電影評價褒貶不一,但在更寬容的影迷中,普遍認為它是貝導執導的影片中唯一的一部好片。相反,《復仇之戰》被普遍認為是一場災難,其續集也沒有得到太多好評。

儘管如此,該系列在票房上不斷增長,主要製作公司派拉蒙希望延續這種成功。因此,貝導回歸參與了2014年的《變形金剛:絕跡重生》和2017年的《變形金剛:最後的騎士》。

值得注意的是,貝導其實從未打算在《月黑之時》之後再回來執導該系列的電影。史蒂芬·斯皮爾伯格曾告訴邁克爾·貝只製作三部電影,這是他同意的條件。

然而,第三部電影的成功誘導他製作了更多影片。隨着最後兩部貝導執導的電影的負面評價達到頂峰,尤其是他的第五部作品,《變形金剛:最後的騎士》。這部電影遭到了許多人的厭惡,甚至還包括了當初那些對系列相對寬容的人。

這在電影的票房收入中得到了體現,該片的票房僅剛剛超過6億美元,比第一部電影低了1億美元,表明該系列需要新鮮血液。

《大黃蜂》為系列注入新活力

在《變形金剛:最後的騎士》上映一年後,觀眾們看到了一部截然不同的《變形金剛》電影——《大黃蜂》。

這部電影原本是一部前傳,展示了大黃蜂首次前往地球的經歷。該片設定在上世紀80年代,講述了黃色汽車人化身為經典的大眾甲殼蟲車型,與一位少年女子查理成為朋友,並抵禦追捕他的霸天虎的故事。

《大黃蜂》更加註重角色發展,被影迷和評論家認為是該系列唯一真正優秀的電影。這使得該系列的聲譽終於得到改善,展示出既有視覺效果又有出色人物刻畫的一面。

除了質量的提升,該片還有另一重大變化,它並非由邁克爾·貝執導,僅擔任製片人,並且該片最初被定位為前傳的身份,最後也被改為了重啟。同樣情況也出現在2023年的續集《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

該片由史蒂文·卡普勒·朱爾回歸執導,設定在上世紀90年代,引入了《獸戰士:變形金剛》中的巨無霸形態。

然而,它仍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許多人認為它是對《大黃蜂》的一次倒退。

系列的下一部電影將是今年的動畫電影《變形金剛one》,講述了塞伯坦的起源故事,展示了擎天柱和威震天之間的初次對抗。

儘管這部動畫電影暫時被認為與真人系列電影處於同一時間線中,但是,它到底是《大黃蜂》,還是邁克爾·貝執導的電影的前傳現在還不得而知。

再次強調,貝導此次仍然只是擔任製片人,不是導演。

貝導電影后發布的許多《變形金剛》卡通片和其他媒體作品都吸收了其中的元素,尤其是在某些角色設計方面。例如,《變形金剛:巔峰》中大黃蜂的形象直接參考了電影中的版本。

同樣,威震天的設計融合了原始一代卡通中的威震天和2007年《變形金剛》電影中的版本。

然而,最近,《變形金剛》系列開始偏離這一路線,採用了更加經典、基於g1的審美。尤其是當前的《變形金剛:遺產》玩具系列,將這種審美應用於來自不同連續性的角色,但幾乎完全避開了真人電影。

因此,可以說邁克爾·貝對該系列的影響力正在減弱。

貝導後來的職業生涯

雖然自2017年以來邁克爾·貝沒有擔任《變形金剛》系列的導演,但他的工作還是很繁忙的。2018年,他執導了由瑞恩·雷諾茲主演的netflix動作電影《地下六號》。然而,該片收到了相當負面的評價,其中許多批評與貝的其他電影,尤其是《變形金剛》情況類似。

他最近的電影是更低調的驚悚片《救護車》,這是一部2005年丹麥電影的翻拍。儘管票房表現不佳,但該片的評價要比他之前的作品要好了一點。他最近宣布的項目是為a&e studios和亞馬遜prime studios執導和製作的一部無名劇集。

他還製作了兩部真人《忍者神龜》電影,其中第一部最初因計劃中對反派鎧甲忍者的改變而頗具爭議。此後,該系列通過動畫電影《忍者神龜:突變混戰》再次重啟,該片將推出續集電影和電視系列。

對於《變形金剛》而言,該系列未來作為電影系列的前景還是個未知數,如果《變形金剛one》在票房上取得成功,動畫電影可能是更可行的選擇。

不過,無論系列在大銀幕上走向何方,看來邁克爾·貝都不會再是攝像機後面的那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