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打工人電影?

自2023-024跨年檔以來,接連上映的幾部影片中都有“打工人”群體的身影:《年會不能停》作為一部職場荒誕喜劇成為跨年檔黑馬,被譽為“打工人最強爽片”;《紅毯先生》中,片場演員暴打資方的片段登上微博熱搜,成為宣傳熱點之一;《銀河寫手》主打 “乙味十足”,宣發時即定位“打工人必看”。

然而,三部影片的票房參差不齊——《年會不能停》創造了12.92億的職場片票房奇蹟;《紅毯先生》敗走春節檔,預測內地票房僅僅9420萬;《銀河寫手》票房411.3萬,上映不過一周,目前幾乎已消失在院線排片中。大銀幕上的“打工人”敘事緣何火爆,不同作品所收到的反饋又為何迥異?

敘事優勢

1. 共鳴與“發瘋”

2023年年底,《年會不能停》上映成為黑馬,勢如破竹攬下十億票房。它的成功絕不是偶然,而是積蓄已久的力量終於宣洩——《年會不能停》實際上填補了近年國產職場片的空白,讓普通打工人在本土電影中不再失語。

影片以互聯網大廠作為背景着力刻畫,通過一場錯調鬧劇和裁員風波,生動地展現了當代職場的真實生態。從影片中職場眾生相的細緻刻畫,可以看到字節跳動、阿里巴巴、新東方等眾多企業的縮影,如入職起英文名、“自願”加班等橋段,“對齊顆粒度”“打好組合拳”這樣的大廠黑話貫穿始終,觀眾由衷評價:“主演是不是偷偷上班了?”“沒上過20年班拍不出這樣的電影。”

於今年三月底上映的《銀河寫手》,在宣發時也將主要受眾對準了打工人群體。片中講述了兩名普通編劇在北京打拚的生活,聚焦底層“影視民工”的起起落落,辛辣諷刺了影視行業諸多現象。導演李闊和單丹丹接受採訪時表示,影片里幾乎每個片段,都是編導團隊切實經歷過或聽說到的故事,正是這份真實才贏得了行業的認可,讓該片成為2023年度first青年電影展的爆款,獲得最佳編劇和評委會大獎;同時影片也在行業外獲得了不少觀眾的支持,微博“銀河寫手自來水安利大賽”詞條下,就有網友傾吐心聲,認為影片“讓人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了解編劇這門行業”“只要當過乙方都能共情片里的困境”。

《銀河寫手》海報上標註的“打工人翻身日”,也能凸顯出此類電影另一個主要賣點:“解氣”。譬如《年會不能停》的結尾,生怕自己失業的卑微社畜、遲遲不能轉正的外包員工,在年會上以一曲rap笑中帶淚唱出心聲;《紅毯先生》在講述主角巨星劉偉馳工作拍片之餘,展現了劇組普通打工人的硬氣時刻——片中劇組演員當場暴打無理取鬧的甲方,令廣大打工人直呼過癮,影迷還自發二創出不少整頓職場表情包,以助力影片宣傳。這些電影橋段既仿照真實的職場環境,又以荒誕的“發瘋”情節來切中大眾情緒共鳴點,從而讓心酸無奈的打工人們獲得一絲慰藉,也吸引了更多觀眾的關注。

2. 解構與祛魅

在過去一年中,互聯網上火爆的除了“發瘋文學”,還有“草台班子”一詞。時代情緒鋪墊到此處,網民們不再滿足於對精英的盲目推崇,相反,“解構”成為了一種新潮流。

過往影視作品中對大企業的形象基本上都是刻板塑造——窗明几淨的高樓大廈中,員工以英文名互稱,高管日理萬機、運籌帷幄。《年會不能停》打破了這一點,影片藉由錯調員工胡建林的視角,不僅讓英文名變成了喜劇包袱,還讓片中高管的“職場糊弄學”和職場pua展露殆盡。當標準件廠出身的胡建林把當代的“公司與員工”理解為“工廠和工人”,還帶領大家當鉗工、做鎚子,現代的“大廠”也就褪下了一層高不可攀的包裝,和人們更感親切的“工廠”形成了一種巧妙的比照關係。

《紅毯先生》里則展現了影視圈怪相,將影帝拉下神壇,不僅讓劉德華飾演的巨星劉偉馳面臨輿論風暴和聲譽危機,還奇觀化地呈現了片場乃至工作室內部的混亂失控。當巨星劉偉馳焦頭爛額、醜態百出,幻滅的不止是影片里一眾旁觀的打工人,還有銀幕外的我們。影片並未將主角劉偉馳作為“上位者”塑造,反倒突出其不那麼光芒萬丈,甚至有些滑稽的一面,片中還有許多生動鮮活的細節,成功削弱了明星自帶的光環與濾鏡,譬如劉偉馳為拍攝農村主題的電影而體驗生活,人生第一次住進三星酒店,隨即坐在一張會吱呀作響的椅子上,新奇高興地扭了半天。

3. 喜劇的底色

幾部影片的另一個共通之處是,選擇了用喜劇色彩來包裹對現實問題的探討,好笑,但也不止於好笑。

《紅毯先生》主打“優雅喜劇,會心一笑”;《銀河寫手》由《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三狗”組合主演;《年會不能停》本身就是以經典相聲作品為靈感來源,從主演陣容來看,大鵬、白客都是早期互聯網喜劇的熟面孔,配角陣容更是被稱作《喜劇大賽》和《脫口秀大會》的團建。

但這些作品藏在喜劇色彩後面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或是對溝通與交流的思考,或是對夢想與現實之間差距的探討,抑或是對職場種種弊病的尖銳披露。影片中成為生力軍的新興喜劇人們,不少都有過演員之外的本職工作經歷,對現實有深切的體悟,也因此在網友看來“班味十足”,他們演活的不止是喜劇,更是無數觀眾的人生。借笑點與觀眾拉近距離,而不削弱現實的力量,才能讓影片的可看性更上一層樓。

票房困局

近年來,涉及“打工人”、聚焦小人物的電影在市場中比較稀缺,各行各業、各類人群的故事均有較大發揮空間,《年會不能停》的成功就充分印證了這一點。然而,與前者一舉斬獲十億票房不同,《紅毯先生》撤檔再映,《銀河寫手》“陰間排片”,並且兩部影片的豆瓣評分分別是6.8分、7.0分,與《年會不能停》的8.1分有一定差距。那麼,為何《年會不能停》備受大眾市場歡迎,口碑票房雙豐收,後兩部影片卻沒能贏得廣大觀眾的青睞呢?

1. 視角圈層相對小眾

首先,《紅毯先生》和《銀河寫手》的故事情節都是聚焦於影視圈,前者被認為主要視角落在了大明星身上,雖然片中處處是對職場業態的描繪,也有對片場工作比較具體的側寫,但主角的巨星身份、優渥薪酬等等,和普通人之間的距離實在太遠,大多數情節即便實現了對影視圈的諷刺,也難以在觀眾內心實現共鳴。

《銀河寫手》雖然想要把“打工人”作為主體來宣傳,但其指涉其實更具針對性,裡面所呈現出的地域特色和職業特點,如編劇聚居地點常營、電影節影迷搶票等劇作細節,讓身處北京的“影視民工”更有共鳴,這也造成了《銀河寫手》的口碑兩極化,被不少觀眾質疑是“圈地自萌”“主創自嗨”。

宣發過程中,兩部影片都有意識地想要向大眾靠攏,比如《紅毯先生》營銷“999件娛樂圈真實故事”,《銀河寫手》標明該片“符合當代精神狀態”,然而受限於影片本身題材與故事,都未能達成很好的效果。此前取材自影視圈幕後故事的《永安鎮故事集》反響也並不好,雖備受節展關注,但最終票房只有323萬元。實踐反覆證明,這些“影迷限定”的電影人故事,如果不能巧妙包裝在更接地氣的敘事之中,讓更多觀眾共情,就很難在大眾市場激起水花。

2. 表達方式不佔優勢

再者,兩部影片在具體內容呈現上,並未實現能夠吸引更大觀眾群體、撬動更高票房成績的“大眾化”。

《紅毯先生》中的幽默表達相較冷峻和剋制,避免了將矛盾過於戲劇化地呈現。為儘可能維護嚴肅的內核,深諳商業電影之道的寧浩導演在本片中一改此前風格,將影片敘事節奏放慢,設置大量長鏡頭段落,使整體情緒冷靜下來,而這實際上讓《紅毯先生》的娛樂性隨之下降,未能滿足觀眾對於“寧式喜劇”的期待。最終影片二度遇冷,先是退出競爭激烈的春節檔,隨後於3月15日再映,但至今總票房也未能過億。從眾星雲集的劇組陣容和前期浩大的宣發聲勢來看,在今年相同量級的影片當中,《紅毯先生》是票房遇冷最為嚴重的一部。

《銀河寫手》寫到的梗也大多是有門檻的,對編劇和內容創作者比較友好,連主角卧室的海報牆上、編劇工作的白板上,都遍布着迷影人群“懂自懂”的細節,但對於普通觀眾而言很難捕捉到。在整體結構上,該片力圖打造反套路喜劇,採用以影視圈專業術語來分段的方式,如“故事線”“感情線”“人物成長”等等,對劇本創作有一定了解的觀眾可能看到便能會心一笑,但在大多數觀眾眼裡,影片也因此顯得碎片化,有較重的拼接感。

影片中比較出圈的一段“救貓咪”戲中戲,以五分鐘電影解說的形式,來科普商業類型片中廣泛使用的十五個戲劇節拍。當熟悉的配樂和配音響起,“注意看!這個女人叫小美”被搬上了大銀幕,這段情節的口碑就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態勢,喜歡的觀眾認為天馬行空、極富創意,不喜歡的觀眾則認為莫名其妙,“沒有必要在電影院里看短視頻”。

《年會不能停》《紅毯先生》與《銀河寫手》,同為聚焦職場、書寫“打工”的喜劇片,其實內里有不少共通之處,所諷刺和展露的現狀是類似的,也都有各自的亮點巧思;但因為影片立足視角和表達方式的差異,面向觀眾的身位與敘事落點不同,進而收穫了參差有別的票房和口碑,這或許是在給予我們啟示:大眾觀影,共鳴會賦予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