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盼着多開演唱會拉動消費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編者的話:疫後全球各地“演唱會經濟”大爆發,動輒吸引數以萬計各地追星族聚集拉動消費,香港特區政府也把演唱會視為“盛事經濟”的一大組成部分。而對於吸引什麼樣的巨星、瞄準哪些市場,香港社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討論。

2024年1月13日,香港,張學友舉行60+巡迴演唱會香港站現場。(視覺中國)

“盛事經濟”不能欠缺的一環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底刊發的一篇文章稱,香港發展演唱會旅遊無疑具有不少獨特優勢,在香港欣賞演唱會屬於大眾消費得起的消遣娛樂,雖然歌手級別和觀看位置不同導致票價不一樣,但門票價格普遍不算太高。“演唱會的票價相對便宜,仍然是香港發展演唱會經濟的一大賣點”。

過去一年,香港的流行音樂演唱會市場非常火爆。據統計,2023年以來平均每月兩名歌星在香港舉辦大型演唱會,大多舉辦超過兩場,場均吸引觀眾超過1萬人。香港紅磡體育館(紅館)近一年來使用率接近100%,亞洲國際博覽館、中環海濱活動空間等場地也承接了多場大型演唱會,每場觀眾人數由1萬至2萬不等。演唱會同時帶動餐飲、酒店、零售等行業加速復蘇。如新加坡藝人林俊傑和台灣歌手周杰倫去年在中環海濱舉辦演唱會,每場近2萬張門票一經開售即被搶光。場內座無虛席,場外也聚集了大批無緣入場的市民和遊客。

2023年3月26日,香港,林俊傑jj20世界巡迴演唱會香港站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舉行尾場。(視覺中國)

行政長官李家超稱,推動“盛事經濟”、發揮香港國際城市作用,是高增值發展方向,能帶動經濟,增加收入。各行各業的經營者要考慮如何將“人氣變成財氣”。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日前表示,目前在香港舉行的大型流行音樂演唱會數量已逐步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業者建議,特區政府聯同酒店及餐飲業提供演唱會吃喝住宿的優惠套票,延長旅客留港時間,讓“演唱會經濟”的疊加效益持續釋放。經民聯表示,以往香港每當出現經濟波動,都是依賴舉辦演唱會等盛事來提振經濟,如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後,香港舉辦各項文化、藝術及體育盛事,包括邀請國際巨星來港開演唱會,成功振興經濟。因此,“推動盛事經濟絕不能欠缺演唱會這一環”。

值得一提的是,鄰近香港的澳門,也靠“演唱會經濟”強力吸金。金沙中國總裁王英偉表示,自2023年年初恢復通關後,澳門舉辦的各類大型演藝節目和文旅項目,無論是數量或質量均居鄰近地區之冠。集團2023年已舉辦65場娛樂表演,吸引外地以及本地超過46萬名觀眾。有業界人士認為,澳門經濟現在的模式從過去偏重博彩業轉為加強對文化、藝術和旅遊推廣。演唱會能夠增加過夜旅客數量,而他們的消費是當天往返旅客的4倍,帶動在澳門各行各業消費增加。

缺乏合適的場地

過去一段時間,“演唱會經濟”成為香港社會廣泛討論的話題,還是源於未能吸引美國流行天后泰勒·斯威夫特(“霉霉”)在港開唱一事。香港《星島日報》1月底稱,香港的確曾有主辦單位與“霉霉”團隊接觸,更計劃在可容納4萬人的香港政府大球場舉辦演唱會,但有關部門表示沒有檔期,香港主辦方與對方談不攏,加上新加坡豁免場租且給予補貼,最後“霉霉”選擇在新加坡表演。據港媒3月10日報道,“霉霉”估計為當地帶來5億新加坡元的旅遊收入。與此同時,內地民眾對新加坡關注度大增,同程旅行數據顯示,新加坡酒店關注度上漲486%,機票關注度上漲13倍。攜程平台上新加坡3月1日至10日的旅遊訂單量,按月增長近兩倍,按年增長158%。“霉霉”演唱會也明顯拉動了餐飲業。海底撈旗下新加坡city square mall店負責人稱,店內客人自3月以來明顯增加,尤其是演唱會後的晚市生意近乎翻倍。另外,“霉霉”2月7日至10日在東京連續上演4場演唱會,為日本帶來341億日元的收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和悉尼兩站的演出,預計為澳帶來1.36億澳元收入。

從“霉霉”一事也可以看出,香港發展“演唱會經濟”在硬件上存在短板——欠缺合適場地。香港多年來沒有投資建設演唱會新場地,現有場地無法容納大量觀眾,像亞洲國際博覽館最多容納1.4萬人,最受歡迎的紅館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預約才能夠使用。此外,如《聯合早報》稱,香港的酒店價格比內地貴很多,隨着兩地交通越來越便利,不少內地遊客寧願看完演唱會後就離港。文章說,港府發展“演唱會經濟”是走出正確的一步,但如何優化配套設施也考驗香港的功夫。

可重點瞄準亞洲市場

近來,香港在基建方面的種種努力,有望為“演唱會經濟”帶來轉機。可容納5萬名觀眾的啟德體育園,最快今年年底前分段竣工。體育園內有3座場館,當中主場館能夠提供最多5萬個座位作為大型表演場地之用。備受歌迷喜愛的海濱演唱會場地也有所增加,除了中環海濱活動空間外,佔地約1.4公頃的灣仔海濱活動空間可通過短期租約形式進行租用。有香港旅遊業者估計,在可容納3.5萬人以上的大型演唱會場館落成後,每年僅門票直接收益就可額外增加14億港元,並為整體經濟帶來多達52億港元的效益,創造超過1.6萬個就業機會。

香港城市大學特約教授曾淵滄表示,“霉霉”演唱會票價高昂,新加坡不計成本,目的是吸引高凈值客戶在當地消費,同時製造國際聲譽。他建議港府在規劃盛事活動基建時,可多考慮跟私人企業合作。還有一些港媒提到政策扶持。據頭條日報網報道,外傳新加坡為取得“霉霉”演唱會的東南亞獨家主辦權,支付200萬至300萬美元的巨額補貼。另一個例子是台灣高雄市,為歌手提供完善交通疏導配套,讓其在可以容納4.5萬人的世運主場館開個唱,去年吸引blackpink、酷玩等樂隊,全年舉辦了超過117場演唱會,累計139萬觀眾入場,帶來超過45億元新台幣收益,並帶動當地店鋪延長營業至凌晨4時。澳門在邀請國際巨星舉行演唱會方面也是不遺餘力,如提供豐厚條件,包括免場租,酒店團隊提供五星級服務,由機場接送到酒店以至提供獨立電梯等。

不過也有部分觀點認為,選擇什麼樣的演唱會也需謹慎判斷。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不認同動用大筆公款補貼此類活動,一來特區政府財政赤字龐大,其次是世界上有號召力的藝人並非僅“霉霉”。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立法會議員霍啟剛表示,啟德落成後,固然不缺表演場地,但九展即將重建,香港可容納三五千人的表演場地越來越少,對培養本地歌手、吸引小眾歌手來港表演不利。

香港《信報》則提出另一條路,即重點瞄準亞洲市場,而非一味被國際巨星牽着走。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楊莉珊稱,流行文化一直是香港的軟實力,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堪稱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如何爭取如“霉霉”等國際巨星來港開演唱會固然是一個方向,現在香港可聯袂兩岸歌星開演唱會,重振香港作為“活力之都”的美譽。高盛分析師形容,參加演唱會等特定活動持續時間較短、開銷範圍可控,被視作“可負擔的奢侈品”。體驗經濟帶來的情感滿足令其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消費者尤其年輕世代更樂意投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