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飛《三體》來了,它能否成為最好的原著安利機?

“中國科幻可能吸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受眾。”

今天,網飛《三體》電視劇播出。

網飛在全球190多個國家擁有2億多觀眾,而《三體》是網飛目前投資最大、資源最集中的劇集,單集成本高達2000萬美元,總投資1億6千萬美元,廣告投放覆蓋全球,包括在西南偏南等各大展會、藝術節設置的大型展位、發布會和半空3d大特效。

今年西南偏南藝術節,網飛《三體》的懸空3d廣告

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流媒體廠牌將“最大豪賭”押在了中國科幻小說上。無論結果如何,有一件事絕對肯定:

它將點燃大批新觀眾對原著,乃至對中國科幻ip的興趣。

文化反射

《三體》中有一個虛構概念:文化反射。

三體人被地球文明吸引,創作了大量模仿人類的文藝作品,電影、小說、詩歌、音樂、繪畫。“人類文明在宇宙中有了一面鏡子,使人類能從以前不可能的角度重新認識自己。”

其實《三體》也有屬於自己的“反射鏡”:

直到今天,美國書迷還在reddit上為“程心寫得好不好”展開持久爭論。在日本,大史、艾aa擁有極高人氣和同人二創,日本讀者覺得小說結局是充滿愛與救贖的happy ending。國內視頻平台上“老外看《三體》reaction”永遠熱門,不斷掀起一輪又一輪討論。

reddit近幾個月持續有熱度的角色討論:“我們來聊聊程心”“程心沒有做錯什麼”“讀者應該喜歡程心嗎?”

日本讀者對艾aa的反應,原文見《深度 | 日本讀者:讀完《三體》,腦袋像被狠狠打了一棍》

藉由他們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對一部幾乎已經被蓋棺定論的經典之作的新鮮解讀,也重拾了當年追更原著的樂趣。

如今《三體》迎來首次海外翻拍。網飛主創團隊中,一位特效藝術家形容三體vr遊戲的場景是“設計界的奧林匹克”。該劇幕後推動人之一、網飛員工、《三體》書迷弗里德蘭德說,《三體》里的抽象概念本身就很難理解了,作者講述這些概念的方式更是令人驚嘆。

編劇大衛·貝尼奧夫、d·b·威斯坦言他們“實際上很害怕”“感受到圍繞該項目的沉重期望”“僅僅是想象改編它就已經很嚇人”。

還有半個月,謎底揭曉。

他們對《三體》的理解、取捨和表達,也會成為一面全新的關照自身的鏡子。

拓展潛力:eto北美分部

我們在《流浪地球的後續,應該是一個劉慈欣宇宙》中分析過,劉慈欣小說帶有科幻黃金時代的宏偉氣質,原因之一是時、空尺度大。

空間大,動不動就拿地球和宇宙做文章。

時間長,動輒就是千萬年的故事。

 

《三體》時、空跨度大,大部分主要角色散落在各個時代、不同地點,基本沒有交集,這種波及全人類、縱橫千年的故事,天然適合在原背景下進行拓展。

具體可行性在於:

1、eto是全球組織。

三體人藉助eto對地球科學家的恐嚇和對地球的技術封鎖是在世界各地同步展開的,因此人物可以原創,故事可以新寫。

2、三體遊戲,不同玩家會看見不同版本。

三體遊戲的設定類似單機遊戲,每個玩家都有自己的遊戲進程,每個人也應該能解鎖不同人物、經歷不同劇情。汪淼遇見了周文王、伏羲、秦始皇,在遊戲任務一致(揭開三體運動的規律)的情況下,外國玩家完全可以看見別的角色跟場景。

網飛《三體》預告中的三體遊戲場景

3、人氣角色有大段留白,比如維德。

維德在《三體3》中遲遲登場,前期在行星防禦理事會戰略情報局(pia)送大腦,後期在程心冬眠期間研製曲率飛船,向程心開槍後入獄11年,又找輾轉到程心要求接管星環公司製造曲率飛船。他像蜻蜓點水一樣在主角程心生命中的各個階段,每次出現都會改寫人類走向。

留白的人氣角色永遠是改編的沃土——《大史傳》已經有了,《維德傳》還會遠嗎?

思路打開,已知網飛《三體》第一季將以英國為背景,講述維德帶領5名物理學家對抗eto,它完全可以視作《eto北美分部》的故事,播得好了還可能有《維德傳》這樣的衍生劇。

網飛《三體》預告中的維德

飾演維德的利亞姆·坎寧安表示:“劉慈欣這部史詩很適合將敘事範圍擴張至全球”,“故事的多樣性不可或缺,如果我們在講述一個全人類的故事,那麼它可以涉及到所有人。”

04、迷上《三體》,更是迷上中國科幻

網飛,全球最大流媒體平台,一直有能力用最貴的版權費、最華麗的主創團隊引發觀眾對原作的興趣。

《海賊王》《星際牛仔》《幽游白書》等漫改真人劇都曾成功拉動原作收視率,讓眾口難調的全球觀眾達成共識:還是原版好看!連《星際牛仔》原監督渡邊信一郎都忍不住跳出來表示:我應該自己做一部新版的。

在隔壁hbo,編劇大衛·貝尼奧夫、d·b·威斯對劇集《權利的遊戲》結局的處理讓觀眾對原著的關注空前高漲。路人粉入坑冰火,原著黨撿起小說,每天催更《凜冬的寒風》向原著作者喬治·馬丁索要“真結局”。

當年《三體》走紅日本引發了“中華sf熱”——憑藉《三體》熱銷,日本讀者頭一次了解“中國也有好看的科幻!”,人們想看更多作家作品,於是出版社展開了小規模“中國科幻版權爭奪戰”。就這樣,不斷譯介至日本的中國科幻,熱度沒有止步於《三體》。

今年2月《三體》日文文庫本發售,腰封上印着“網飛電視劇即將上映”的字樣,受網飛劇集熱度的影響,文庫本發售五天就重印,穩居日本各大書店暢銷前三名,中國科幻小說與日本國民作家的新書並列擺放。

日本《三體》文庫本的銷售成績

可以想見,網飛《三體》開播後會拉升包括圖書銷量在內的各種數據。全球觀眾的新反饋、新口碑都會影響甚至反哺作品本身,驅動新一輪對中國科幻的興趣。 

3月4日,《參考消息》刊發了美聯社報道《中國科幻小說如何從地下雜誌變成奈飛大片》,報道稱,“經過40年,科幻從一個小眾領域發展成中國最成功的文化出口產品,作家劉慈欣贏得包括貝拉克·奧巴馬和馬克·扎克伯格在內的國際追隨者”,“中國科幻仍將繼續在國際崛起。奈飛公司《三體》的改編可能把中國科幻帶給大批新受眾。”

“中國科幻可能吸引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受眾。”

05、走向“新《三體》”之路

《三體》有巨大的信息量,有許多驚人的點子,有獨特的中國文化和宇宙觀,所以才能調動這麼多關注。

對它本身的肯定甚至比它翻拍成網飛大片更有力量—— 

這說明全世界的人都對《三體》有興趣,有想法。

這說明它不會“只能被製成一個樣子”。

回到時間中去,經典如《西遊記》《紅樓夢》《指環王》《星球大戰》這樣的ip,在每個年代都有源源不斷的“新編”。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至今還在誕生不同版本。

一件事物保持若想成為歷史,不用害怕打破、折斷、重生,大膽迎接不同聲音才是檢驗寶石成色的機會。

中國科幻出海,每一個網飛都很重要。歐洲人、日本人、非洲人,將來都會講述他們自己心目中的《三體》。

在無數個《三體》疊加之後,也許才會出現一部令大部分人滿意的作品,《三體》會成為新《三體》,經過歷史的沉澱成為經典。然後,我們藉由這面鏡子回望自身,走出自己的路。

作者:未來事務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