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點兒原創吧,又一部翻拍的國產爛片

這兩年,國產電影跟翻拍杠上了。

隨便翻開片單,十部里有六七部是翻拍,原創本應該是電影人儘力去做的分內之事,如今竟成了奢侈品。

找一個現成的本子,簡單加入一些當下流行的元素,再蹭一下現實主義,宣發刻意迴避翻拍,三下五除二,電影出爐。

這套現成的公式已然成為流水線了,《燦爛的她》亦是如此,又是一部翻拍自韓國電影《季春奶奶》的溫情片。

翻拍不是原罪,可國產導演和編劇似乎永遠不懂翻拍是什麼意思。

改編不是簡單的照抄,也不是把姓張改成姓李,而是要進行本土化,把故事合理的嵌入電影當中。

沒有賽爾喬·萊昂內1:1複製黑澤明《用心棒》的金剛鑽就別學人家攬瓷器活,否則都是東施效顰。

也許他們有那個能力,只是因為太懶了,開卷考試都可以得高分,又何必閉卷為難自己,從而遵循次次產出爛片的懶惰邏輯。

其實,要說《燦爛的她》全盤抄也不太公平,至少人家刪減了部分劇情,還加入了嗜賭的父親,果照的劉浩存。

只是這麼改,煽情的意圖太明顯,煽情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只要恰到好處,也未嘗不可,反之就刻意為之了。

然而導演為主角增加苦難,卻又潦草、倉促的解,匆匆忙忙的開始,迫不及待的想結束,整體都太趕了,突出一個草率了事。

這導致情緒感染力剛起來就降下去了,好比把大雄和大家叫出來,就為了靜香打了個噴嚏這麼點小事。

可能導演也知道推動力不足,便讓主演們從頭哭到尾,不管什麼狀況,先哭為敬。

在國產導演們的理解中,感動只有大哭和小哭,與大部分演員一樣,把哭奉為最高演技,好像不會哭就是不懂演戲。

可是他們完全忘了或者根本不想理會克制才是淚流滿面的催淚劑,雖考驗本事,但觀眾看這種溫情片不就求個真情實意嘛。

像《季春奶奶》,主角們哭的次數屈指可數,文本也很套路,但為何打動人心呢?

因為自然流暢,一氣呵成,就算劇本算計也可以不在乎,因為導演是讓人記住他們的感情,而非哭的稀里嘩啦,

因為記住了就忘不了,忘不了就存於心底,哪怕導演沒把“我都這麼努力了,你們怎麼還不哭”明晃晃地打在銀幕上,觀眾也會情不自禁。

顯然,《燦爛的她》不具備這樣的作用,感情失真了,淚水又怎會在眼眶打轉。

另外,在《季春奶奶》里,奶奶找到慧智後一起拍了張照。

慧智(假)皮笑肉不笑,奶奶也不像往常跟慧智在一起那樣爽朗大笑,這是電影的一個戲眼,有承上啟下的效果。

一是表明慧智(假)被奶奶的愛由融化到融入的過程,很自然的引出下文。

二是說明奶奶從一開始就知道慧智(假)不是她孫女,埋下了一個伏筆,與最後奶奶的錄音的反轉,以及恩珠的再次回家互文。

三是突出慧智(假)是她孤苦人生活下去的希望,她也把恩珠當親孫女看待,他們的感情也很真。

《燦爛的她》也有這樣的一張照片,可發生的地方是在劉浩存去福州考試的節點。

這樣一來,味道就大相徑庭了,跟嗜賭的父親,劉浩存果照一樣,純粹是為了讓觀眾哭,但觀眾從片中幾乎感覺不到惠英紅與劉浩存的骨肉至親之情。

這是因為《燦爛的她》缺少表現她們祖孫情深的細節。

如原作《季春奶奶》中有養豬這一情節,慧智上廁所時它總會過來大快朵頤。

尤其是晚上,豬跑過來,慧智害怕到大叫,奶奶趕忙衝過來並告訴她以後上廁所一定要讓她帶着去。

後面回憶部分,小慧智又提到了這頭豬,奶奶失憶後大家還特意帶了一頭跟以前那頭一模一樣的豬。

作為片中的符號,這頭豬在劇情發展的不同階段承擔了三種情緒。

奶奶對孫女關懷備至,孫女(慧智)對奶奶牽腸掛肚,大家與孫女(恩珠)對奶奶的真情流露。

儘管是不怎麼起眼的插入,但能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自然打動,世事不斷變遷,有些愛卻不會因此而減弱半分。

《燦爛的她》倒是把豬改成了狗,這本是個很討巧的做法。

一個是人類的朋友,一個是人類的食物,天然的煽情利器,可導演卻沒有將其利用起來,讓狗連工具狗都不是。

開頭一閃而過,中間轉瞬即逝,尾聲聞味兒找到走丟的奶奶,僅此而已,既浪費又累贅,還不如直接將這一幕照抄原作。

奶奶是在市場丟的孫女,失憶後一直在這裡尋尋覓覓,然後讓孫女(假)在市場找到她,以不變換一石二鳥。

不僅能使奶奶完成贖罪,不再為當年弄丟孫女而愧疚,也能讓孫女(假)實現身份轉換,帶着孫女(真)的愛與她的愛成為真正的孫女,在親情上形成閉環。

還有一點也是《燦爛的她》改編上的不足,那就是稱謂。

原片中,惠治(假)對季春奶奶的叫法從奶奶變成季春奶奶再到奶奶,一開始她是偽孫女,跟着叫。

後面她希望有這樣一個奶奶但又害怕自己配不上,便叫她季春奶奶,末了,季春奶奶接納了她,她也把自己當成季春奶奶的親孫女,遂改口叫奶奶。

叫法的差異是惠治的成長,也是她身份的轉變,與劇情相輔相成,無需再多筆墨,怎奈《燦爛的她》連這點都學不會。

可見,導演在拍《燦爛的她》之前應該沒怎麼思索如何做好,更沒用心,自己沒想明白,拍出來的東西看起來肯定假模假式。

他們始終不明白或不想明白什麼叫“時代不同,眼光要放長遠一點,觀眾的水準越來越高,‘學我者生,像我者死’”是什麼意思。

只會突兀的上情緒,突然的下情緒,懂得“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僅限字面意思),卻看不見前面還有“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