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芯”路歷程,這場致敬中國半導體之母的講壇線上觀眾超59萬

3月16日下午,上海科普大講壇第205講暨“榮昶-復旦”創芯集成電路科普講堂走進復旦大學(邯鄲校區)。

上海科普大講壇第205期暨“榮昶-復旦”創芯集成電路科普講堂走進復旦大學(邯鄲校區)。本文圖片均為 上海市科技館供圖​​​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原校長許寧生為活動致辭,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張衛以《改變世界的芯片技術》為題開展講座,向公眾科普芯片技術的發展歷史與技術前沿。

當天,30名與中國半導體之母謝希德院士同一天生日(3月19日)的幸運觀眾參加了上海科技館品牌活動“遇見@科學家”3月主題活動。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原校長許寧生在致辭中深切緬懷了復旦大學原校長謝希德先生對中國半導體事業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指出攀登科學的高峰既要學富五車,還要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求知若渴的決心,這也是成為科學家必備的精神和特徵。

許寧生回顧了復旦大學集成電路學科的發展歷程,並展望了芯片世界的廣闊未來,鼓勵觀眾們走進複雜的芯片技術背後的基礎知識和背景故事,從而理解國家的宏觀戰略需求和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希望觀眾們能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和沉浸式互動體驗,了解集成電路背後的奧秘,發揚前輩科學家們矢志報國、拼搏奮鬥的精神,讓科學引領未來的人生道路。

《改變世界的芯片技術》科普講座

隨後,上海科普大講壇205講暨“榮昶-復旦”創芯集成電路科普講堂在復旦第五教學樓開展。本次講座特邀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張衛為廣大觀眾進行了題為《改變世界的芯片技術》的科普講座。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張衛

張衛帶領公眾了解了芯片技術的發展歷史,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誕生、晶體管的發明、集成電路的發明,到集成電路設計、製造及相關產業鏈,共同見證了芯片技術作為信息社會的基石,是如何經歷60多年的發展,顛覆多種傳統行業,改變世界,並深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講座後,他還與現場觀眾進行了熱烈的互動,解答了觀眾們的提問。

恰逢3月19日是中國半導體之母、復旦大學原校長謝希德院士的生日,30名與謝院士同一天生日的幸運觀眾參加了科技館品牌活動“遇見@科學家”,紀念謝希德院士的非凡成就。

壽星們在專業人士的帶領下參觀了復旦大學校史館,並完成任務單。“榮昶-復旦”芯創講師帶領壽星們深入探索fpga器件——一種用於集成電路的半定製電路設計的器件,體驗教育活動《芯動未來,創意無限——fpga開發板的入門實驗》。

科技館品牌活動“遇見@科學家”

本次講座通過上海科技館微信視頻號、抖音、騰訊新聞、新華網等直播平台同步播出,線上觀眾達59.4萬。

上海科普大講壇是由上海市科委指導、上海科技館和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主辦的一項集權威性、科學性、前瞻性、開放性、公益性於一體的科普教育活動。自2009年成立以來,已成功舉辦了205期講座,邀請400餘位海內外科學家進行精彩演講,逾1500萬觀眾線上線下參與。近七年媒體累計宣傳報道1100多次,社會反響熱烈,成為了全國科學傳播領域中最具公信力、影響力、創新力和國際視野的公益性科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