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點 | 國產劇助力中國故事“縱橫四海”

《我的阿勒泰》入圍第七屆戛納電視劇節主競賽單元,圖為海報。

一周內,中國電視劇在國際市場不斷迎來高光時刻。

《我的阿勒泰》入圍第七屆戛納電視劇節的主競賽單元,堪稱承載着中國價值、中國精神的國產劇參與全球競爭的最新一筆;泰國版《三十而已》在亞洲最盛大的影視展會香港國際影視展首發預告片,這一國產劇ip翻拍版權此前被銷售至6個不同國家和地區,泰國版的誕生,意味着中國電視劇有望成為海外翻拍資源庫;就在netflix版《三體》亮相時,同名中國電視劇再掀一波熱潮,該劇在海外影視劇評分網站imdb的單集最高評分達8.6分,這部從創意到攝製後期完全中國製造的科幻作品全球圈粉,無疑是中國影視產業資源配置能力提升的上佳佐證。

從鋪內容到賣版權、從單劇突破到布局海外ip戰略,這些集中高光背後,是國產劇跨越文化藩籬、助力中國故事“縱橫四海”的努力註腳——在全球內容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當下,國產劇的內容供給品類豐富,傳播渠道日漸多元化,國際競爭力亦不斷增強。

主題劇也能在海外找到知音

《超越》觸達觀眾人群覆蓋五大洲,圖為劇照。

美食、熊貓、長城、故宮……曾有跨文化傳播學者形容,這些中國獨有的典型文化符號是“出海”時的香餑餑。反映在國產劇領域,很長一段時間,古裝劇揚帆出海似乎更為順利。但如是認知正被顛覆,一批主題創作、主旋律題材劇也能在海外找到知音。

在香港國際影視展傳播論壇上,華策影視集團總裁傅斌星以創作者身份分享了兩個數據:點擊量3008萬次、覆蓋人數破2.6億,這是《去有風的地方》以多語種在youtube平台上線後收穫的成績。這部關注當代中國青年“慢生活”、被視為“文旅融合劇”的作品,不僅在首播時帶動了國內旅遊市場,如今也顯現出國產劇撬動海外遊客的潛力。而作為平台方,優酷副總裁謝穎感慨,以《功勛》為代表的主旋律電視劇,如今在海外也是叫好又叫座,“這超出了我們的預期”。無獨有偶,冬奧題材電視劇《超越》的國際發行清單里,赫然列着超過13家不同規模、不同地區的發行機構,觸達觀眾人群覆蓋亞洲、北美、歐洲、大洋洲、非洲。

在國家一級導演李路看來,影視作品的對外傳播,其本質是在跨文化交流中求同存異、贏取價值認同的過程。“最關鍵還是要把內容做好,因為全球對真善美的追求是共通的,只有搭載着優質內容輸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觀眾才會真心感受到我們要講的故事,才會真心接受一部劇或者一部電影所要傳達的文化內涵。”此前,由他導演的《人世間》在拍攝期間,就被迪士尼預購了海外獨家發行權。該劇也因為細膩溫暖的人、事、情,引發海內外熱烈反響。

從單向度的作品傳播到實現“內容共創”

泰國版《三十而已》海報。

事實上,中國的主旋律題材如何做到“牆內開花牆外香”,一直是“華流”出海的重要課題。最新一批主題劇能實現多地區、多平台的廣域覆蓋,既是內容的勝利,也得益於渠道的優勢。在這方面,作為多年來持續布局全球市場的上海檸萌影視,為國產劇“出海”提供了從單向度的作品“播出去”到實現“內容共創”、由渠道反哺內容的有益探索。

以泰國版《三十而已》為例,該劇2023年6月在曼谷開機,今年1月殺青,全劇採用泰國的全明星陣容。內容上,《三十而已》讓女性放下年齡焦慮、活出真我的主題表達暢行世界;渠道上,出品方依靠多年來不斷擴容的國際合作朋友圈,融合了當地市場與觀眾需求,以更符合泰國本土市場的話語體系和表達風格進行創作表達,在創作維度上走出了一條從“內容出海”到“內容和創作模式協同出海”的戰略升級之路。2025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可以期待,一則發端於中國市場的女性故事在泰國的土壤全新生長;更值得關注的,是其背後中國創作理念、製作模式與國際市場相結合後,打造出的兼具中國特色、國際審美需求的優質內容。

再看《超越》,該劇在內容上以小見大,通過兩代運動員冰雪築夢的故事,折射冰雪運動在中國近40年的發展歷程。渠道上,該劇出品方上海檸萌影視近年來不斷擴大國際合作的“朋友圈”,連年新增多家海內外電視台以及流媒體平台合作夥伴,已有累計將近2萬小時的內容發行至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2023年,檸萌廠牌下的4部新劇就在30多個平台進行了發行,涉及20多個語種。有了內容與渠道的雙重發力,贏得過中國觀眾喜愛的故事,憑其世界共通的成長母題,在拓寬的“出海航道”中抵達更多受眾,同樣激發了國外觀眾的共鳴與代入。

原汁原味的中國故事最具破圈實力

隨着優質國產劇與海外觀眾雙向奔赴的圖景漸漸鋪開,國產劇如何在國際傳播中拼出特色,類似問題被業界反覆探討。值得玩味的是,無論站在外部視角還是內部,答案似乎是一致的——原汁原味的“中國故事”最具破圈實力。

拉美媒體公司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喬斯感慨:“中國影視劇的進步趨勢令人驚嘆,不管是故事還是製作水平都很驚人。”他期待的國產劇,“既能讓全球觀眾感受到中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能了解到今天中國普通人生活的萬花筒”。

香港演員蔡思貝自小在海外求學,精通多國語言,她先後獲得過中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地的表演獎項。無論是成長經歷還是演藝經歷,她都有着國際化視野。這次參演弘揚中醫文化的電視劇《你好,我的大夫》,蔡思貝說得真誠:“影視作品是一種易於年輕人理解和接受的表達方式,電視劇中的故事能讓中華傳統文化在潛移默化中走向世界,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三體》導演楊磊的一席話可能道出國產劇從過去到未來持續圈粉的核心競爭力:“科幻是個舶來概念。在拍《三體》時,從劇組籌備的第一天開始,我就告訴所有工作人員、主創,先把‘科幻’兩個字忘掉,就是盡量模糊掉所有海外科幻片里應有的設計,完全按照中國本土化的現實主義路徑來思考。與此同時,我們還在劇中注入了方言、華陰老腔等中國自己的語言和戲曲文化。”事實證明,打上了鮮明中國烙印的科幻故事,是“走出去”並收穫美譽的最好密碼。

  作者:王彥

作者:王彥編輯:范菁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