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科學一手音樂 90後鋼琴家周善祥即將開啟音樂馬拉松

對於國人來說,周善祥的名字或許稍顯陌生,但是這位90後華裔音樂家在歐美地區卻很受歡迎。5歲學完高中數學,7歲進入大學學習作曲與物理,11歲在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鋼琴,13歲成為鋼琴大師布倫德爾關門弟子……這一連串令人瞠目結舌的履歷足以說明周善祥的非同一般。

3月15日至17日,這位才華橫溢的90後鋼琴家將首次登台國家大劇院,亮相國際鋼琴系列音樂會,以三天五場音樂“馬拉松”,為觀眾帶來70餘首鋼琴作品,從鍵盤藝術肇始的文藝復興,歷經巴洛克、古典、浪漫、20世紀直至當下鋼琴家自己創作的作品,全景式演繹鍵盤藝術500年發展脈絡,描繪出一個立體、豐滿的鋼琴音樂世界。

此次到訪北京,周善祥將全方位展現出他在音樂領域中的超人智力、理解力與記憶力。5場音樂會不僅收錄了巴赫、莫扎特、貝多芬、肖邦等大家熟知的經典之作,也將視野放至更廣闊的天地,約翰·布爾、托馬斯·塔利斯等眾多小眾寶藏音樂家的遺珠,以及和現代人息息相關的當下,都將呈現給觀眾。3月13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周善祥表示,“我不是把音樂看成一個職業,它是我最大的愛好,我希望通過音樂會跟大家分享我對音樂的思考和理解。”

展現驚人的記憶力 脫譜演奏70餘首曲目

此次音樂會曲目將從16世紀文藝復興開始,歷經繁複雕琢的巴洛克時期、均衡嚴謹的古典時期、感性幻想的浪漫主義時期、多元風格並存的20世紀及至當下先鋒的21世紀,遴選了70餘首鋼琴家認為最值得聆聽、也最喜愛的大師之作。由於曲目繁多,浩如煙海,選擇的難度極大,因此周善祥決定每一百年聚焦一個主題。“我很想為北京觀眾全景式演繹鍵盤藝術500年發展脈絡,描繪出一個自己理解中的立體、豐滿的鋼琴音樂世界。”在周善祥看來,“演出不僅僅是演奏和展示,更是以大體量的選曲為觀眾呈現出自己對於音樂、音樂發展的看法和理解。”

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同台競奏,對鋼琴家技巧表現和風格把握上有着極大的挑戰,而對於音樂會的呈現,周善祥表示不希望以“考古博物館”般的視角對待樂曲,而是要以“美術展覽館”的方式呈現。周善祥進一步解釋說,“最表層的是呈現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演奏特點,但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演繹,能與觀眾攜手走進音樂,感受到作品內里的美,希望觀眾能夠體驗到深層的享受。”

更令人驚奇的是,這樣令人咋舌的曲目量早就裝進了周善祥的腦袋裡,他可以全程脫譜演奏70餘首曲目。“我一般不會專門去背譜。”對周善祥來說,記憶並不是一件難事,往往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這些曲目我花了很長時間去準備,這個過程需要不斷地去思考,一段時間之後,我自然而然就會對這些作品非常熟悉。”

保持純粹和好奇心 音樂是我最大的愛好

周善祥1992年出生於美國洛杉磯,受讀理工科的母親的影響,周善祥從小對數學和科學有着濃厚的興趣,5歲就已經完成了高中數學的學習。為了讓孩子能在數學之外有一些愛好,媽媽帶他去學了音樂,沒想到這為周善祥打開了藝術的大門,年僅5歲的周善祥首次接觸音樂,便愛上了這門藝術。如今,作為鋼琴家、作曲家和管風琴家的周善祥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曾與維也納愛樂、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等世界上眾多優秀樂團合作演出。與此同時,周善祥並沒有放棄她所熱愛的數學,他9歲時就讀猶他州立大學攻讀生物、物理、數學,11歲時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修讀化學和數學,19歲就在巴黎第六大學獲得了數學碩士學位。多年來,他在自然科學、數學乃至遊戲開發等不同領域隨意切換,都做出傲人的成績。

在純粹和好奇心這兩項寶貴特質的驅動下,周善祥將自己的興趣和研究無限延伸。“有條件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是我最開心的事。” 周善祥介紹說,自己15歲之前都是科學腦,完全不知道文學為何物。“但是由於我對音樂感興趣,有一次我給一位男高音歌唱家做鋼琴伴奏,那位男高音歌唱家給我介紹了很多藝術歌曲,因為我很喜歡這些歌曲的音樂,所以對這些藝術歌曲的歌詞產生興趣,便開始研究和思考,為什麼這些作者會創作出這樣的作品?啟發點在什麼地方?”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周善祥開始研究文學,後來,他從20多歲起也開始創作藝術歌曲,“沒事幹的時候,我還會寫詩,然後把它們譜成曲子。”

在很多人看來,數學和音樂似乎是兩種完全不相干的學科,但周善祥卻認為,數學和音樂有相通之處,“做藝術要用科學的方法,而有一部分科學或者數學本身也是藝術。”在周善祥看來,科學與音樂在他的人生分配上來說並不矛盾,“我現在一直在不斷地做科學研究,但你要問我的職業是什麼,一定是音樂家。我不是把音樂看成一個職業,而是我最大的愛好。”至於為何要演奏音樂會,周善祥說,“不是為了在職業上更進一步,而純粹為了分享我喜歡的東西。”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李娜

編輯/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