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眼睛的故事》:兒童青少年如何預防近視

越來越多的近視眼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國已經成為近視的重災區,且呈低齡化趨勢,值得全社會共同關注。近視的成因有遺傳、持續近距離用眼過度等因素。近視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防控?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指導,湖南衛視、芒果TV、人民日報視頻客戶端視界聯合出品,芒果伯璟製作的首部眼健康科學紀錄片《眼睛的故事》今天(8月31日)19:30收官,湖南衛視、芒果TV同步播出,讓我們一起認識熟悉又陌生的近視眼。

《眼睛的故事》揭示近視的危害:高度近視會致盲嗎

遠視、近視和散光都屬於常見的屈光不正的類型。光線進入眼睛後會在眼睛一系列的透明介質中進行折射,這個過程被稱為屈光,屈光之後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上才能成像。為了更直觀的觀察屈光路徑,人們在眼角膜前表面正中到視網膜黃斑中心凹之間畫了一條假設線,稱為眼軸。在嬰兒時期眼軸長度比成年人短很多,於是成像落在視網膜的後方,醫學上此稱為“遠視儲備”,遠視是人類眼睛的出場設置。

隨着年齡的增長眼軸逐漸變長,正常情況下在12-15歲時,眼軸長度基本達到24毫米左右的穩定水平,這個長度恰好可以讓光線聚焦在視網膜黃斑中心凹上,人眼進入正常視力階段。但很多兒童青少年在眼睛發育成熟之前,由於持續近距離用眼過多等原因,眼軸長度已經超過正常範圍,使光線聚焦在視網膜之前,形成了近視,並在不知不覺中繼續成長,近視也越來越嚴重。

近視最明顯的癥狀就是看遠處模糊、看近處清楚,連帶反應是眼睛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近視的危害也遠不止看不清物體這麼簡單,如果近視的度數超過600度則為高度近視,發生視網膜出血、裂孔、甚至視網膜脫離等致盲的風險會明顯增高。對於兒童青少年而言,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預防近視,已經近視的通過積極的干預手段控制近視度數增長,避免發展成為高度近視非常重要。

散光就是眼睛的屈光體表面彎曲度不一致導致,光線經過眼睛的屈光系統,不能聚焦為一個點。輕度散光大多是先天性的,而高度的散光大多是眼疾引起,導致眼睛視力減退,看遠或看近都看不清、物體伴有重影。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一種常見的視力模糊它不屬於屈光不正,但也是因為晶狀體變化造成的,就是老花。很多人認為得了近視就不會再得老花,但其實老花是人的正常生理現象,40歲後基本上人人都會老花。

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低齡高發 戶外運動、多曬太陽可預防近視

全球大約有14億人患有近視問題,數據顯示中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達53.6%,且呈現低齡高發的趨勢。1963年,一種專門針對眼睛的保健操在北京的中小學出現,隨後迅速在全中國鋪開,這套全世界僅有的保健操,成為幾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60年過去了,眼保健操依然是現在中小學生必做的課間操,但世界的變化遠遠超出當年的想象,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了。

我們都覺得電子產品是導致兒童青少年近視的原因,其背後的真正原因並不是電子產品本身,而是這種載體更容易讓兒童青少年沉迷,一不小心就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眼睛的負荷增大進一步導致近視的發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兒童青少年近視眼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假性近視,及早發現並通過適當的調節治療,有希望恢復到正常視力。

除了注意用眼習慣,科學研究表明太陽光照會促進眼球釋放一種叫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多巴胺有着近視預防或近視控制的效果。專家提倡“一增一減”防控近視,其中“一增”就是指要增加有效的戶外暴露時間,每天保證兩個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一減”則是減少近距離用眼的負擔。雖然這些方法可能與當下的生活方式發生衝突,但是能幫助孩子們預防和控制近視的方法都值得堅持。

成年人近視,除了戴眼鏡還可以通過哪些手段矯正?在《眼睛的故事》中為我們呈現了屈光手術的場景,該手術就是通過激光在幾個飛秒的時間裡改變角膜的形狀,將角膜外層精準地變成一個凹透鏡,通俗地解釋就是將患者的角膜做成一副近視眼鏡,達到矯正視力的效果。如果患者不適合進行角膜屈光手術,還有另一種選擇,就是在虹膜和晶狀體之間放入一個人工晶體,相當於將隱形眼鏡植入人的眼睛,也能達到矯正近視的效果。

儘管近視矯正的科技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到目前為止近視還是只能矯正,不能治癒。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近視的防控,意義重大。

科學,始終是我們重塑自身的力量,這種力量支持人類面對無法遇見的將來。在這個電子屏幕包裹的時代,人類應該比任何時期都更注重眼睛的健康。今天19:30湖南衛視、芒果TV《眼睛的故事》收官,一起走進科學,關注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