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門》積壓七年播出已現“代差”

電視劇《宣武門》正在北京衛視播出,這部史詩巨制拍攝於2017年,積壓多年播出,該劇演員陣容雲集了多位實力派大咖,但在播出後熱度和口碑均顯乏力。

《宣武門》全劇故事從1898光緒二十四年講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展現了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眾多歷史事件。劇集開篇,玉雕藝人李雲棉(張豐毅飾)奉旨將崑崙寶玉雕成世間獨一無二的一尊玉石榴。故事的主線是李雲棉的兒子李天順(任重飾),為保護這隻寓意國運昌隆的玉石榴,在街坊們的鼎力協助下,與多方勢力周旋,經歷了數不清的艱難曲折與災難,甚至面臨家破人亡,但始終沒有屈服後退。

劇中的這尊玉石榴是隱喻,也是一個串聯全劇的重要故事線索。不過,為了突出玉石榴的重要,《宣武門》把玉石榴抬高到“相傳牽連着神州國運,誰成了此玉之主,便可一統江山”的程度。

熒屏歷史題材不乏通過各類護寶傳奇,來表現風雲變幻中民族精神的作品。歷史劇可以有傳奇外殼,但要有正劇的內核,歷史與虛構相結合,講究的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在劇情大框架上遵循歷史真實,在具體的故事空間內追求戲劇性。

《宣武門》是以真實歷史為故事背景,不是戲說劇,這種“國運至寶”的故事設定沒有歷史基礎,更適合出現在架空劇中。玉石榴的傳說在開篇就有幾分玄幻色彩,如果去掉反而更符合這部戲的現實基調。有觀眾對此評價:“晚清那光景,得玉石榴得天下?好幼稚。什麼為了一顆玉石榴多少顆人頭落地,太雷了。”

《宣武門》的主角都是虛構的民間小人物,目前播出的劇情中,還有譚嗣同、慈禧、榮祿等真實歷史人物。劇中,宣武門外老街上,生旦凈末丑各色人物俱全,所有角色也是臉譜化的,功能性強。斯琴高娃、張豐毅攜手出演,被稱為“虎妞”與“祥子”42年後再續前緣,兩個角色完成度都很高,遺憾的是角色的故事和本身的設定又顯單薄。此外作為全劇主演,任重的表演彷彿現代人穿越,童蕾在劇集前期的表現則是言情劇女主的模式化呈現,王自健的演技還無力撐起這麼重的角色。

從首個單元的故事看,《宣武門》依然停留在陳舊的劇情模式里。故事以四角戀切入,上來就是英雄救美、棒打鴛鴦、姻緣錯配,劇中很多情節的敘事筆法既老套又潦草。比如童蕾飾演的女主角黃禾香蒙冤入獄,降智的反派給從未成親的黃禾香羅織的罪名居然是謀害親夫。京劇武生楊尚德與黃禾香相識後只有一面之緣,但為了救人就敢在御前欺君,向慈禧謊稱黃禾香是自己沒過門的媳婦。這樣的橋段放在宅門戲裡還算合理,平移進清宮戲就是硬寫了。

在拍攝《宣武門》的2017年,玄幻修仙等ip熱正在降溫過程中,另一方面,全演技派陣容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大獲成功,現實主義原創作品開始抬頭。作為一部重金打造的歷史大劇,《宣武門》顯然秉持了去流量化的創作思路。該劇集結了任重、童蕾、張豐毅、斯琴高娃、王自健、李成儒等演員,以宣武門為依託,以玉雕世家守護玉器國寶為線索,展現了近年中國歷史風雲變遷和家國命運。

但整體來說,拍攝於七年前的《宣武門》已現“代差”,創作理念跟不上市場變化。七年間,市場主流不僅完成了向現實題材轉型的階段,而且在創作上不斷走向精深,每個創作者現在都是想方設法提升劇情的真實感、現實感,精品化打磨。大家越來越難以接受人物邏輯、現實邏輯有明顯漏洞的作品。劇情落地、人物厚重、視角創新、表達犀利、反映現實生活、邏輯嚴密“不降智”的作品,觀眾才會買賬。相比之下,那些故事陳舊、情節誇張、人物單薄的積壓劇在播出後經常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也就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