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晚間,電視劇《江河之上》在央視一套兩集首播。開局的兩集劇情內容當中,至少有兩大知識點是非常硬朗的,但肯定有很多觀眾不知道。但這部電視劇要是結合《江河日上》來看的話,肯定會讓很多觀眾犯暈了。《江河之上》和《江河日上》是不是都寫實?如果是,那它倆,誰可信度更高呢?兩部戲一起看,很容易犯暈。
先說《江河之上》開局兩集當中的兩個很硬的知識點。第一個,原來法官正在法庭上審理案件的時候,可以離開法庭,“下現場”,去直接調取證據。第二個,原來咱們現在的法官,也不只是在法院裡邊判案,也可以到鄉下去,實現“流動法庭”。我估計,不少劇迷和我一樣,只在電影《一九四二》當中見過流動法庭。
因為這部電視劇的出品方當中有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所以,我相信,電視劇《江河之上》當中的這兩個劇情是非常真實的。因此,我認為這兩處劇情,是該劇當中非常硬朗的知識點。法官可以“下現場”,咱們當下,也有“流動法庭”。基於此,《江河之上》的司法科普作用顯著。
然後說《江河之上》和《江河日上》兩部同為環保題材的電視劇一起看,讓我迷糊犯暈的地方。我想,可能我犯暈的地方,也是很多觀眾想不明白的地方。請允許我一個接着一個地慢慢說,這些讓我犯迷糊的地方,肯定有更為專業的觀眾能夠給我醍醐灌頂地解釋。
第一個犯迷糊的地方,法院和環保局的關係。在電視劇《江河日上》當中,是從環保局和主管環保的副市長的角度講故事的。這部戲當中,南窪山出現污染問題,村民和家畜死亡。主管環保的副市長主導調查,給了村民保障。調查結果出來之後,當地村民們訴訟到了法院,要求造成污染的企業賠償。
這個時候,《江河日上》當中出現了一個劇情,男主角鄭寒江和自己的領導廖宇正等人開會,鄭寒江彙報了村民們去法院訴訟的事情,廖宇正給出指示,讓主管環保的鄭寒江等人擬定一個賠償標準,給法院的同志們。
然後,再看《江河之上》這部電視劇的開局兩集。高偉光飾演的男主角,一上來,就是審理一個案件。這個案件當中,被告席上,好像有環保局的人。男主角和另一位老同志聊天的時候,老同志還拿男主角呵斥那誰說事兒,男主角一副義正言辭的樣子。
《江河日上》和《江河之上》一起看了之後,我就犯迷糊了,法院和環保局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這兩部電視劇,到底誰是寫實的?我應該相信誰?
第二個犯迷糊的地方,化工污染,到底應該是誰去司法訴訟?
在電視劇《江河日上》當中,也出現過類似的污染問題。這部電視劇當中,是主管環保的副市長男主,和環保局一起,對這些企業進行罰款。受害的老百姓去法院訴訟的時候,也是男主等人擬定一些具體的賠償標準,然後送給法院去執行。這部戲給我的感覺是,環保部分在這類事件當中,是行為主體,有強大的能動性。
在電視劇《江河之上》當中,有強大能動性的,不是環保部門了,而是法院,尤其是男主這樣的優秀的法官們。開局的兩集劇情當中,來訴訟的,也是普通的老百姓。而且,劇情當中還有一處橋段很值得注意。一位律師說,你一個普通人,根本花不起幾十萬元的檢測費用。這一處,很扎心啊。
話,真的是沒錯。站在法院的角度上講,誰訴訟,誰先花這個檢測費去,也沒錯。可是,這種群體污染事件,真的是受害者們自己去訴訟,而不是像《江河日上》當中那樣,環保部分和相關領導幫助嗎?《江河日上》當中,男主是發著40度的高燒,送一位貧苦夫妻被北京治病的啊。怎麼到了《江河之上》當中,受害者們連個幫着他們檢測的都沒有了呢?
所以,我就迷糊了。如果現實當中出現類似的環境污染問題,普通人在這件事情上,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兩部戲一起看,就越看,越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了。
此外,《江河之上》目前首播的兩集內容當中,除了專業的硬知識,和令人犯迷糊的一些“橋段邏輯”之外,也有部分橋段,我認為是相對套路化的。比如說,陳數飾演的女主角躺在醫院病床上不省人事,她的母親拉着她的手開始煽情。可陳數角色下一場出現的戲份,就已經是在校園當中,開始關心死去學生的家長和遺物問題了。這位老母親的煽情戲碼,就顯得沒啥必要性了。橋段和橋段之間的前後推動、前後邏輯關係,就差點意思了。
再比如說,陳數角色作為專業的化學領域的專家,她很清楚危險物爆炸之後的威力,那為什麼在爆炸已經發生之後,她還要往回跑呢?劇情意思當中,是說她發現自己的男學生不在,她要衝回去救自己帶的大學生。可是,化學危險皮的爆炸威力,陳數角色應該心知肚明啊,她難道不清楚,自己返回去,就是送死嗎?她在挑戰自己的專業知識素養嗎?這事兒,發生在沒知識的二百五那裡,可信。但是,陳數角色可不是二百五,是專業的化學專家啊。
《江河之上》開局的兩集,看得我迷迷瞪瞪,暈頭轉向。可能,這只是我個人的問題,並非電視劇的問題。想起張藝謀導演的一句反駁某些影迷說看他某部電影想睡覺的話來了——你自己太困了罷了。作為劇迷,我反思自己。(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