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檔火爆的不只是電影,還有刷屏的微短劇。
《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和《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兩部短劇在春節期間“病毒式傳播”,有消息稱這兩部劇在整個寒假期間收入過億。平台數據也在狂奔,抖音短劇春節檔話題播放量28.3億,是2023年同期的5倍多;快手上的短劇觀看量同比增長41%。去年開始呈現井噴狀態的短劇行業,在這個春節迎來了再一波高光。
但同時,賽道火爆伴隨的是投流成本居高不下,大部分項目依然以虧本收場。成熟的創作者已經開始拋棄平台對投這種合作方式,將版權和分成比例的話語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路狂奔的短劇行業,在走向精品化的過程中,或許需要開始思索更加多元化的變現渠道了。
不少網友表示並不看好短劇,認為短劇里有抄襲的影子,而且劇情經不起推敲,適合無腦人士娛樂,久了估計也就膩了。
一對夫婦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
爆款編劇可月入10萬以上
據新京報,春節檔,《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等短劇爆款迭出,有的劇集,上線當日充值達2000萬元。點眾科技押中多款,與咪蒙合作發行《八零後媽》,還出品了《龍年大吉》。
這家北京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陳瑞卿、何春虹夫婦,經穿透,倆人共持股55.97%。陳為董事長,今年52歲,管理公司日常業務;何是董事。據高管透露,去年9月開始,點眾每月的充值收入,穩定在4~5個億之間。夫婦攜手創業十餘年,以“快看小說”等在網文圈立足,可惜未能上市,現今又成功掘金短劇,分到一塊蛋糕。
陳瑞卿的好運氣,離不開一個人。《八零後媽》以小博大,劇集僅拍攝10天,後期投入8萬元,和《裴總每天都想父憑子貴》一起,拿到過億的充值收入。兩部劇的出品方均為聽花島,其實際控制人是咪蒙,原名馬凌。
據潮新聞報道,今年,隨着越來越多劇組入駐,演員演戲機會在增加,有現實版“霸總”剛來橫店兩個月,便出演了男二號;也有在校大學生,半年出演七八部微短劇,但同時,很多劇組則正為“群演不夠用”頭疼。
群演緊缺,也讓橫店影視城演員公會犯了愁。最近,一個大劇組在深夜裡向演員公會提出“需要80名群演”的需求,但是後續只找到了50人。為了填補空位,劇組只能臨時邀請調派特約演員出演一些戲份。近日,橫店演員公會正在增加演員通行證辦理時間、名額,以此應對劇組拍攝需求。此外,影視表演相關的系統培訓,在當地也備受追捧。
據羊城晚報,多位短劇從業者透露,微短劇行業如今收入也是非常可觀。據了解,目前短劇編劇的劇本報價可以大致分為四檔:第一檔為1.5萬元以下,一般來自新人編劇;第二檔在1.5萬至3萬元,編劇產出過少量小爆款或作品數量較多;第三檔在3萬到5萬元,編劇手握大爆款或多個小爆款;第四檔為5萬元以上,通常來自業內創作過多部爆款的頭部。
對於編劇們而言,賺錢的大頭在於分成,爆款編劇月收入可達到10萬元以上。據了解,若短劇充值破500萬元,編劇能獲得額外分成,比例在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三不等。妙筆星空內容工作室負責人溫儒表示,以流水破500萬元的小爆款為例,能拿到10萬元左右分成。
一眾機構、演員、導演也下場
據界面新聞,在短劇市場,雖然抖音、快手兩大短視頻平台暫居第一梯隊,但並不代表其他玩家沒有逆襲的機會。一開年,微信、閱文等平台就開始動作頻頻,暗中加碼,就連“兩強”之一的抖音都調動了多條業務線同時出擊。
近日微信悄然上線了短劇專區,搜索“短劇”等關鍵詞,搜索結果頁面中就會出現短劇展示專區,下面還有甜寵、熱血、玄幻、虐戀等多個分類詞條,微信此舉相當於為短劇開闢了專屬的流量入口,相比抖音、快手算是“雖遲但到”。
短劇專區
當然,騰訊在短劇賽道並非只有視頻號這一張牌。近日,騰訊視頻聯合qq 短視頻、騰訊內容開放平台發起短劇招募計劃,旨在通過流量激勵、收益激勵等措施拉攏專業創作者。閱文集團的短劇平台“奇蹟短劇”也已獲得工信部備案,目前正處於內部測試階段。
此外,字節旗下的皮皮蝦近日也推出了獨立的短劇app“皮皮蝦lite版”,主打免費模式。由此可見,字節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獲取短劇用戶的機會,鑒於皮皮蝦在90後、00後用戶中的影響力,“皮皮蝦lite版”有望進一步擴大在其在年輕短劇受眾中的地盤。
據上觀新聞,更多影視公司和明星、演員也在入局短劇市場。1月底,抖音宣布與周星馳達成獨家精品微短劇合作,雙方將聯合開發運營“九五二七劇場”,首部精品微短劇《金豬玉葉》第一季預計5月上線。由演員、歌手徐夢潔主演的橫屏短劇《大過年的》也於近日上線,正片播放量達7.9億次。
“微短劇是網絡視聽的新業態,這兩年處於爆髮式增長階段。據估測,到去年底,行業規模突破300億元;預測到2027年,產值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一些專業影視機構、導演、編劇、演員、資本都陸續進入微短劇市場。”在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楊明品看來,微短劇快速發展,與其形態、藝術特點、商業模式有關,“快節奏、多反轉,滿足碎片化時間裡用戶的消費需求”。
製片人:九成以上短劇其實在虧本
委員建言:短劇應該加強思想立意
據南方都市報,製片人覃祥敏表示,其實短劇在今年春節檔呈現井噴爆髮狀態,是業內早就預料到的現象。“特別是過年回村、相親之類的題材,很多人都在做,趕着上春節檔”,他透露,如今因為行業的熱度迎來了更多投資人及熱錢湧入,劇集上線數目也在增長,但其實很多項目根本賺不了多少錢甚至是不賺錢。“一些過年期間很火的劇,看着數據挺高的,但投流都佔到了八成以上,實際上不一定能賺多少。”
“ 現在大平台出品自製的短劇越來越多,行業的大頭其實還是他們賺了,一般的公司都賺不到太多。現在投這個行業的投資人很多不是傳統投資人,他們不靠這個賺錢,短劇項目對他們來說更多是營銷宣傳的作用。”去年12月覃祥敏就感嘆過,這個賽道里真正賺到錢的投資人可能10%都不到,如今他依然認為九成以上的短劇項目都是虧本的。
藝恩研究經理卜李敏也表示,以前成本低多呈現出粗製濫造的作品,行業走到現在,精品化已經是必然趨勢,隨之帶來的也是演員越來越貴,成本高了不少。
據封面新聞,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演員張凱麗就曾公開表示,應讓“小而精、短又美”成為引領影視微短劇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並設立相關獎項,激勵優秀影視短視頻創作。她提出建立影視微短劇內容創作公益平台,為作品提供不竭源泉。
對於時下微短劇的流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認為,微短劇因“短、平、快”適合網絡傳播,但部分內容製作粗糙,需要加強思想立意,真正讓觀眾喜聞樂見。“我覺得在思想層面上,還要有更智慧的辦法,讓大家能感受到裡面的思想立意,讓更多的年輕人感受到中國故事的力量。”田沁鑫說。
編輯|王月龍 易啟江
校對|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京報、潮新聞、羊城晚報、界面新聞、上觀新聞、南方都市報、封面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