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電影《追月》原著艾偉:何賽飛如被角色附體,演技臻於化境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陸芳

3月8日,浙江籍著名演員何賽飛金雞獎最佳女主角封后之作《追月》,在全國影院正式上映。

《追月》根據浙江省作協主席艾偉小說《過往》改編,喬梁編劇並執導。電影講述了昔日越劇名角戚老師晚年返回家鄉,期望與子女重拾親情,然而這樣的期望卻並沒有如其想象中那樣圓滿實現的故事。

《追月》上映後被贊奉獻了中國影史極為少見的“另類母親”形象。

電影的好評與原著小說《過往》是一部文學佳作密不可分。《過往》曾榮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

電影《追月》上映當日潮新聞·錢江晚報記者對艾偉進行了獨家專訪,他也是我們春風悅讀榜的終評委之一。

1】戚老師這位“另類母親”,確有原型

電影中,作為曾經的越劇名角戚老師在年輕時選擇追逐更大的舞台,進而疏遠了家庭,對秋生、夏生、冬妹三兄妹造成了一生都難以撫平的原生家庭傷害。

當老去的戚老師渴望重拾親情,夢想執念與家庭責任間難以調和的衝突,曾經風華絕代與最終尋找親情的狼狽痛苦,形成巨大反差,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電影對戚老師這位母親的塑造,可謂完全忠實於原著小說。

聊起小說《過往》創作緣起,艾偉表示這個母親確有原型,來自一位朋友母親的故事。她母親是越劇演員,在她成長的歲月里,她幾乎沒見過母親。母親一直在忙自己的事,把她們兄妹幾個丟在老家,自生自滅。母親偶爾回家,也是來去匆匆。後來母親生病了,母親想回家和兒女們團聚,兄弟姐妹都反對,她瞞着他們把母親接了回來。

艾偉說,這位朋友所講的故事的核心問題,到了小說里沒有改變。

“我的這位朋友,在她母親彌留之際,已完全原諒了母親當年把他們兄妹近乎拋棄的荒唐事,兩人度過了一段溫暖的時光,我由此感到血緣強大的力量。這部小說的另一個主題是關於女性事業和家庭選擇問題,對像戚老師這樣的女性,選擇其實並不難。她的生命就是為戲劇而生的。如果讓她重新活一次,我相信她還是會這樣選擇。但對普遍的女性來說,這依舊是個難題。”

2】電影里說杭州話的“永城”,其實是寧波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永城,不過電影里演員們說的卻是杭州話,這個“永城”原型城市是杭州嗎?

艾偉說:“小說里的 ‘永城’應該不是杭州,是我想象中的寧波。小說里的一些地名,如廣濟巷、法院巷等在寧波真實存在。我的小說《敦煌》有杭州場景,到了《鏡中》則完全寫杭州了。”

小說和電影中都有大量關於越劇描寫,被業內人士贊非常專業。艾偉表示,自己對戲曲界算是比較了解的。寫作過程中,也請教了朋友,特別是一些排練的情形。

電影《追月》上映後,很多觀眾驚喜發現電影幾乎所有對白全是杭州方言。而令土生土長的杭州觀眾稍有點遺憾的是,幾位主演的杭州話似乎有點不太正宗。

對此,艾偉說:“我也是在看了電影預告片才知道用了杭州話。我覺得電影里的使用杭州話還可以,更生活化吧。電影里的杭州話是否正宗問題,可能(是因為)演員並非杭州本地人,而實際上在現實中,杭州的越劇團演員也可能來自全省各地,未必一定能講標準的杭州話。所以這種不正宗可能更符合 ‘現實’。當然我理解杭州人會感到遺憾。”

3】何賽飛奉獻了殿堂級的表演

《追月》此前榮獲第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影片提名,主演何賽飛更是憑藉片中驚艷的表演斬獲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何賽飛對戚老師的傾力演繹更是得到一片叫好,觀眾盛讚“何賽飛老師寶刀未老渾身都是戲,以一人之力撐起了這部 ‘人生如戲’的大戲”,更有影迷直呼“何賽飛是整部電影的靈魂,絕對的最佳女主演!”

飾演這樣的角色難度不言而喻,即使實力戲骨何賽飛也曾一度萌生放棄的念頭,直言“這個角色演下來我真的會瘋的”。出於表演的熱愛,何賽飛選擇了堅持,嚴謹負責的職業態度以及絲絲入扣的精湛演繹下,何賽飛為戚老師賦予了靈魂,使其愈發有血有肉,躍然銀幕之上。

艾偉說,當初導演告訴他想請何賽飛演母親時,就表示她若能出演,這部戲就成了一大半。

艾偉說:“何賽飛身上有一種瞬間的爆發力,有一種不按理出牌的氣質。這和小說中的母親完全吻合。”

聊到此次何賽飛的表演,艾偉稱讚:“何賽飛在《追月》中的演技,既節制,又有爆發力,這種建立在對人物深刻理解之上的又如細水般涓涓流淌的表演,令人尊敬。可以說,她把戚老師演活了。我想演員的表演和我們寫作一樣,需要有信服力,何賽飛在電影里像是被戚老師複雜的靈魂附了體,臻於化境,一顰一笑,回首顧盼,非常具有信服力。其他演員也演得很好。”

他告訴記者,電影有很多動人的場景,他看電影時看到邊上的觀眾在流淚。《追月》有笑點,但更多的是淚點。

4】《追月》是一部很特別的文藝片

艾偉對此次電影改編表達了看法:“喬梁導演拍得很用心,情感飽滿,也很克制,也有很強的戲劇衝突,是一部很特別的文藝片,值得一看。”

那麼當初是怎麼和導演喬梁牽上線的呢?

“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在《新華文摘》上看到這部小說,問學院導演系老師喬梁導演能不能拍成電影。於是他們找到我,拍攝了這部電影。”

現在不少作家的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都會參與編劇工作,但這次艾偉並沒有參與《追月》的編劇。

“我沒有參與的意願,影視是導演和演員的藝術,即便同一個劇本,不同導演來呈現會出現完全不同的風格和趣味。電影是視聽藝術,必須通過行動,讓觀眾感知人物的內心世界。電影不能直接進行心理描寫。這方面小說要自由得多,小說雖然也必須尊重時間,但就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我們的腦子是如此活躍,念頭紛雜,我們腦子裡的想象不但不受空間的限制,也不受時間的規定,我們隨時可以回憶,也隨時可以想像天地萬物。這也是小說這一古老藝術最具魅力的地方。”

《過往》之後,艾偉還有哪些作品將被影視化,與觀眾見面呢?

對此艾偉表示,自己有幾部小說的版權被影視公司買走了拍攝權。但影視是個集體項目,投入相對大,進展如何他並不知情。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