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丨《舒克和貝塔》編劇:我們是這樣打造“最佳拍檔”的

1905電影網訊編者按:由嚴定憲導演,姚忠禮、聶欣如等編劇,改編自“童話大王”鄭淵潔小說的動畫片《舒克和貝塔》,1989年首登電視熒屏。小老鼠舒克和貝塔開着飛機坦克,開公司、抓壞人、戰海盜,保衛人類和平,成為當時許多兒童心中的“最佳拍檔”。

《舒克和貝塔》在“重溫經典”頻道熱播之際,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邀請編劇姚忠禮、聶欣如回顧創作經歷,與廣大電視觀眾一起“憶經典”。

把舒克和貝塔當做“人”來創作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一級編劇 姚忠禮

創作緣起:一代人的感同身受

1987年,我完成了《葫蘆兄弟》的創作後,一直在籌劃新的劇本。有一天,4歲的兒子姚昱聽我讀鄭淵潔的《舒克和貝塔歷險記》,居然聽哭了。他對我說:“爸爸,你能把舒克貝塔拍成動畫片嗎?”我知道孩子是被這兩隻小老鼠的故事感動了。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用“出身”來判定“好人”“壞人”的血統論,在我們這代人身上還是有非常大影響的,如果能夠通過動畫片打破這種觀念,將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於是我立刻着手準備先期案頭工作,給美影廠領導提交創作緣起、故事主題、人物設計等相關拍攝文案。

顛覆傳統價值觀

——我喜歡舒克貝塔的原因

我喜歡舒克貝塔,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倆有名字。很長一段時間,國產動畫片里的小動物都只有動物屬性,沒有“人名”,但是國外的動畫片里卻有米奇、湯姆和傑瑞這些響噹噹的“人物”。因此,1982年在創作系列動畫片《小兔淘淘》時,我們給小白兔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淘淘”。

我喜歡舒克貝塔,還因為他們和米奇、傑瑞一樣不再被貼上壞蛋的標籤,而是看似弱小但充滿智慧的小人物,是能夠輸出美學價值的。因此,設計拍攝文案時,我重點突出了舒克和貝塔這兩個主角。美影廠領導很快同意按此方案立項,鄭淵潔也高興地簽署了授權合同。至此,我正式開始了動畫片《舒克和貝塔》的劇本創作。

和聶欣如等編劇的聯手創作

初稿完成後,美影廠領導徵求我的意見,能否讓聶欣如一起來創作劇本?聶欣如的母親虞和靜是文學組的老同志,是我的前輩。我也是聶欣如編劇的動畫片《盲女與狐狸》主題曲《明亮的眼睛》的作詞。因此我一口答應領導的意見。

聶欣如順利完成了前六集劇本的二稿創作。1989年,因聶欣如赴德國留學,後七集劇本的創作由我與老同學張治遠繼續合作完成。導演則是與我合作了《小兔淘淘》的嚴定憲、林文肖夫婦。

《舒克和貝塔》當年廣受好評,榮獲許多獎項,三十多年後仍然能夠成為烙印在兒童心中的經典作品,我想這與當時適逢美影廠的第二個創作黃金期,動畫藝術工作者牢記“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的座右銘,不為功利,埋頭苦幹,全力以赴拍出好作品的工匠精神是分不開的。

勞動最光榮的舒克和貝塔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聶欣如

“勞動光榮”與集體主義

——我想賦予舒克貝塔的意義

我對《舒克和貝塔》是充滿個人情感並與姚忠禮是有共鳴的。但要創作一部面向公眾的動畫片,只有個人情感是不夠的,更需要有堅實的人物邏輯。為此,我們對舒克和貝塔的性格進行了鮮明區分,讓他們“不打不相識”,並讓他們通過勞動贏得了大家的尊重。“勞動光榮”是我插隊時的親身體驗,也是我想賦予舒克和貝塔的意義。

嚴定憲和林文肖導演讓我給分鏡提意見,我就提了一條:舒克在幫助小蜜蜂運送花粉之後,保衛蜂房的士兵向他敬禮致敬,只用了一個鏡頭,事情儘管是交代清楚了,但是舒克因為勞動獲得尊重的那種心情還不夠突出。我建議用一組鏡頭來表現小蜜蜂的敬禮,從舒克的視線看出去,會有一種強烈的心理上的震撼,因為過去作為老鼠的他,是從來沒有受到過這樣的禮遇,所以他會熱淚盈眶。兩位導演愉快地接受了我的意見。

除了“勞動光榮”之外,為集體、為大家,而不是為個人,也是影片着力強調的方面,這樣一種集體主義精神與“勞動光榮”相輔相成,成為貫穿影片的主題,我們覺得是站得住的。沒有這樣一種精神,舒克和貝塔就會成為一般意義上的頑皮小朋友,而不會成為一種帶有“理想”色彩的英雄人物。

動畫版《舒克和貝塔》太“教化”?我不認同

我看到一些最近幾年的評論,認為上美影改編的《舒克和貝塔》有了太多“教化”的意味,似乎是對原作的“僭越”,我並不認同。提出這些意見的人顯然是把“教化”看成是一種負面的做法。對於兒童來說,他們的世界就是一個需要教化建構的世界,人並不能生下來就是一個社會人,只有通過“教化”才能夠成為與社會和睦相處的人。因此,在動畫片中設置有積極意義的人物和行為,不僅是社會倫理的需求,也是動畫片編劇的職責所在。

如同《舒克和貝塔》主題歌所唱的:一方面不要為某些不正確的社會輿論所左右,要有自己的主見,“自己的路自己走”;一方面要把集體的福祉放在個人利益之上,“誰需要幫助,只要叫聲舒克貝塔”。這些歌詞伴隨金復載老師的譜曲,流傳四方。

顛覆“好人”“壞人”二元對立改編

主題立意設定之後,就要在原作基礎上構築有趣的情節和故事。當時上美影之前已經有了《邋遢大王奇遇記》《黑貓警長》《葫蘆兄弟》《阿凡提》等成功的動畫片作品,我們便想嘗試在《舒克和貝塔》的故事中建構一種強化懸念的敘事結構,使故事環環相扣。

我們還在顛覆“好人”“壞人”的二元對立上進行一些嘗試。在一眾壞貓之外,專門設置了像“咪麗”那樣幫助舒克貝塔的好貓;在鼠的群象中,除了舒克貝塔這樣的正面形象,還設置了像“白路”那樣毫無心肝的殘忍傢伙。除此之外,還有“菲菲”這樣的中間人物,她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壞蛋,而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鮮活存在的芸芸眾生。

這些設計在今天已經被觀眾廣泛接受,但在三十多年前還是頗有新意,至少在當時的動畫片中不多見的。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小朋友學會辯證地根據人的具體行為來區分“好”與“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