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都不敢踩的線,他卻來刷新下限

《周處除三害》。

票房破兩億,日票房斷崖第一。

這樣的成績,對於一部春節檔後的冷淡期,上映幾乎零宣傳的台灣小成本製作來說,無異於已經大獲全勝。

大家紛紛感嘆,好久沒在大銀幕上看到一部真正值回票價的電影,因為劇本,因為全員演技在線。

但被提到最多的仍然是:

尺度。

“這是我能看的么?”

邪教、爆頭、性癖……堪稱近年國產銀幕最大尺度。

甚至因為前期點映反應過於炸裂,影片緊急回爐進行了特殊處理,將靈修堂屠殺戲替換成視覺衝擊力更小的版本。

有人說,“台灣片真敢拍”。

又有人說:

“拍成這樣不也照樣上映嗎?大陸導演拍不出來就別怪審查了吧。”

三個問題。

《周處》尺度真的大嗎?

sir之前的文章已經說過,也就算正常,比起導演前作《復仇者之死》已經收斂了。

只是和以往國產片比算尺度大,放到世界舞台上沒有多稀奇。

《周處》有那麼牛嗎?

豆瓣評分一度竄到8.4,目前已經回落到8.1,目測還會略微下降一點,回歸到理性水平。

sir不否認這的確是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復仇爽片,但大家對它一致的讚譽,更多的是來自於同行襯托。

既然尺度不大,也不算超高水平,那麼大陸導演能不能複製一部《周處》呢?

sir先給答案,再給過程。

01

談尺度,不能刻舟求劍

別不服。

為什麼sir說拍不出。

首先,尺度不是一個恆量,不是說人家能拍你也能拍。

尺度是會隨着具體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周處》的尺度之所以能夠出現在銀幕上,歸根結底是因為它的背景在台灣,我們看片的時候不會直接和現實聯繫起來,默認為只是一個泡泡里的虛像。

但片中的情節一旦本土化,需要落地成為一個大陸版的故事。

那麼原本不成問題的問題,就都出現了:

陳桂林是黑幫,我們的主角可以是黑幫么?

他被騙進邪教組織?邪教難道不是敏感詞?

……

一部《周處》上映了。

就以為這樣的故事我們也能拍,有點過於天真了。

這也是為什麼國產片早就發展出了一個“東南亞宇宙”,將黑幫、腐敗、毒品、器官買賣的故事,全都搬運到了泰國等地。

老生常談了。

因為有限制,所以拍不出。

但今天讓我們無法拍出《周處》的恐怕已經不是尺度限制。

而是,長在你腦子裡的尺度。

02

尺度限制的,不只尺度之外的領域

一種常見的說法:

“雖然鬼怪、韓國式的政治驚悚片、船戲、黑社會……都不能拍,但別的還可以拍啊,不拍大尺度你們就不會拍電影了嗎?”

常見例子:

伊朗兒童片。

人家的限制那麼多,光拍兒童片就能拍出大師級的《小鞋子》《白氣球》《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但。

這真的能證明無論多麼嚴苛的尺度都不阻礙電影的發展么。

如果是,那麼請問你今年看了幾部伊朗新片?

去年、前年又看過幾部?

讓sir大膽猜一猜:0,對吧。

如果你熟知的伊朗電影都停留在20多年前,或許正可以解釋:

那蓬勃的創作力,是如何被禁錮在狹小的兒童片範疇里,直至乾涸殆盡的。

當然,伊朗近年來也有優秀的電影,不是被封了,就是導演入獄了。

好吧,還是說回國產片。

其實國產片導演不是沒有探索過尺度,乃至常常突破尺度。

90年代,“地下電影”興起。

張元的《東宮西宮》、賈樟柯的《站台》、婁燁的《蘇州河》,王超的《安陽嬰兒》等一系列未能通過審核,卻通過“盜版”開始流傳着。

然而到了現在,探索的結果是什麼呢?

不是我們開拓出了更廣闊的創造空間。

而是得到了一個道理:

牆,永遠比你的頭硬。

從2004年《世界》由“地下”轉為“地上”的賈樟柯,幾年後的《天註定》又轉回去了。

後來,地下電影的說法少了。

取而代之的新詞是:“技術原因”

2018年,《中邪》因為“技術原因”停止放映。

電影《八佰》因為技術原因,取消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電影放映。

不可否認,《一秒鐘》《八佰》等片處理完“技術問題”後,都登上了大銀幕。

看上去,這也和《周處》一樣嘛。

有問題就處理處理,修理修理,然後繼續上映。

這是否代表了,大陸導演可以不顧尺度地拍,有什麼地方拍過火了按照要求改改就好?

很抱歉。

和上面說的一樣,答案又是否定的。

這裡面有個問題叫做試錯成本

打個比方說,網上大家經常討論,為什麼家境好的孩子,敢於去冒險、去gap year世界旅行、去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夢想。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往往趨向於循規蹈矩,只能選擇最安全保守的路徑呢?

因為有家庭托底,你可以有很多次機會,夢想沒有實現大不了換個別的。

而對於你來說,機會可能只有一次,失敗了就完了。

《周處》就是這樣。

它可以先盡情做自己,反正在台灣市場也可以收回成本,能不能在大陸上映只是一道附加題,抱着試試看的心態就好。

但對大陸導演而言。

一旦沒有通過,那就失去所有。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是會選擇冒險、在高壓線邊緣試探,還是會選擇保持安全距離、退避三舍?

所以。

不要以為《周處》順利上映,類似的電影就可以遍地開花。

哪怕有這個成功先例,sir也可以確定,下次有個和《周處》一樣的劇本,我們的導演依然會繞着走。

有人說。

尺度只是不讓你拍情色、暴力、政治這些題材而已。

除此之外,剩下的你都可以自由選擇。

然而。

尺度並非只是隔絕了外部。

對於內部,也勢必要不斷收縮。

甚至沒有人告訴你什麼東西不能拍,你也已經學會了自我刪減。

婁燁在《浮城謎事》上映前41天還在接到刪改通知,歷經17天的交涉,一個鏡頭不改,同時他也放棄了導演署名權。

他不認同用鎚子砸的次數只保留兩次。

因為暴力的程度變了,事件的性質、人物的內心就完全不同了。

而到了《風雨雲》,面對太多的波折,他也只能說:

這是一個許多人都付出了很多勞動的作品

我希望他安全上映

我想表達的所有何態度都在影片當中已經非常清楚的呈現了

包括影片的所有刪改痕迹

這都是我希望讓觀眾了解的

從現在開始

我保持沉默

張藝謀顯現出了作為“國師”的覺悟。

是最省時間,也最省精力的“一步到位”。

我們導演其實腦子裡都已藏了把剪刀。

我們清楚那些標準,所以,對一些棘手的故事,我們根本不拍,否則,一切都可能是竹籃打水。

從創作者的內心。

已經從一開始就拒絕了某一類故事,拒絕了自我最真實的表達。

那麼我們剩下的是什麼?

03

二流

這又是婁燁提到的。

在《風雨雲》幕後紀錄片中他的一句話:

二流的觀眾,這裡並沒有罵人的意思。

而是說不論創作者、作品還是觀眾,都是“二流”的。

因為我們同時都排除了“第一性”

導演拍的故事,不是初心,而是刨除了“雷區”後的結果。

我們的電影,不是原生態的樣子,它的長勢全都是限制和修剪的體現。

我們觀眾,看到的電影,也是在全世界廣闊的視野中,屏蔽了特定內容後剩下來的。

不能做“第一”。

只能做“第一”之後剩下的。

可不就是二流嗎?

這也是為什麼《周處》今天引起那麼大反響的原因。

因為它不見得有那麼牛。

但至少是“一流”的電影。

是把自我放到第一位,而不是將自我蜷縮在審查、擔憂、忌諱背後的電影。

為什麼大家會感覺“這麼久都沒見過了”。

沒見過的只是尺度嗎?

何止。

我們太久沒見過鮮明,沒見過怪異,沒見過坦率,沒見過肆意,沒見過昂揚,沒見過無憂無慮的淡然。

因為我們被訓練成了,認為這是一種禁忌。

禁忌來自官方,來自民間,甚至,來自每個創作者都逃不開的“輿論假想敵”。

去年《燃冬》導演,來自馬來西亞的陳哲藝在採訪里說,有一件讓他覺得“可愛”的事情,是工作人員常常會問:“導演這個能拍嗎?你確定這個能拍嗎?”

在《年會不能停!》的拍攝現場里,白客特地問導演:“咱們這個諷刺職場的,這沒有危險嗎”?

我說加班的中心思想不是為了完成工作

而是為了展現態度

咱這不是諷刺職場嗎

這沒有危險嗎

導演董潤年想了想。

“有”,但又改了口:“我不知道。”

今年最不像春節檔的一部電影:《紅毯先生》也是想走諷刺喜劇路線。

它的質感最像電影,但內容的尷尬,就像電影里那句台詞——溫吞水泡中藥,出不來味兒。

縱觀全片,寧浩敢諷刺的什麼地方呢?

諷刺明星隱婚,暗指劉德華,可這我們早在十幾年前就在八卦周刊里知道;

諷刺明星為了能領獎而專門拍“大棉襖”農民題材;諷刺演員努力不如動物保護.......

看他吐槽“資方”,更像是一種打情罵俏的撓痒痒。

在接下來的資方與明星的打鬥里,導演更是躲得遠遠的。

他敢尖銳地評判的:

也是最無關痛癢的。

“電影需要故事,電影節也需要故事。”

而我們真的羨慕《周處》嗎?

可明明寧浩當年《瘋狂的賽車》同樣可以有台灣黑幫、販賣白粉以及冷鏈凍屍體:

當時,我們會覺得特別大尺度嗎?

當時只道是尋常啊。

今天的《紅毯先生》,也符合了寧浩在這個時代下的“維穩”的基本面。

寧浩在之前的採訪里就已經說了:

“現在對他來說,創作和寫東西最大的出發點不是想能不能拍,而是通過寫東西想明白一個事是怎麼回事,是他認知世界的途徑。”

這句話聽起來非常高大上,但,連一個自由創作的機會都沒有了。

怎麼去認知世界。

認知什麼樣的世界。

這種自我審核,讓我們觀眾面對無比期待的好片,卻倍感苦悶無力。

直到一部《周處》才得到徹底釋放和狂歡。

說到這裡。

也許會有許多人要勸sir閉嘴。

甚至有時候,sir時常也會陷入這種自我審查之中,“這麼寫,會不會......”

可sir也相信,我們還有一直站在這,堅持自我表達的導演。

我們不缺一擊即中的導演與劇本,我們也不缺好的作者與作品。

甚至,我們還能在那些審核沒有觸及的地方,在縫隙里,找到自由創作的喜悅。

就如《狂飆》的導演徐紀周所說,正派的劇情後面有11個部門審核,反派則可以自由發揮。

所以,我們有了這樣的“真實”的高啟強,與“符號化”的安欣。

竊喜之餘。

卻又是無法散開的惆悵。

卑微,太卑微了。

電影它本不是如此,也不該如此。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