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音樂和TikTok正式決裂後,誰更受傷?

作者 | 丁茜雯          編輯 | 范志輝

自環球音樂與tiktok上個月撕破臉後,tiktok的音樂圈生態也在變化。

2月初,環球音樂集團(umg)從tiktok下架約300萬首擁有錄音版權的歌曲後,3月1日,環球音樂版權管理集團(umpg)正式下架其代理的近400萬首歌曲。屆時taylor swift、justin bieber等藝人作品在tiktok上徹底刪除,作品界面一鍵歸零。

在這場兩大巨頭的撕扯博弈中,誰更受傷?又將如何影響當下的音樂生態?

靜音tiktok,誰更受傷?

回看環球音樂與tiktok在這一個月以來接連發布的公開聲明,兩者之間的矛盾已然是劍拔弩張。

顯而易見的,作為擁有超過10億用戶的社交媒體平台,tiktok在如今不僅僅是承擔著單純的社交功能,其也在音樂宣發、推動音樂潮流方向等方面深刻影響着音樂行業。

比如在2023年,billboard hot 100榜單冠單便有超過一半以上受到tiktok流行影響,而以用戶參與度為指標的tiktok billboard top 50榜單,也同樣是影響着音樂人作品傳播的一大風向標。

不難看到,環球音樂跟tiktok硬剛的做法,明顯可能會嚴重影響到諸多環球音樂旗下藝人的宣發節奏和傳播策略。

比如環球音樂旗下藝人cody fry便在tiktok上發布短視頻表示,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站在兩個碰撞的行星之間的人”。作為拿到tiktok病毒式傳播紅利的音樂人,早在2021年,cody fry的作品《 i hear a symphony》便在tiktok上爆紅。

而在近期,cody fry與abby cates合作的《things you said》也正在tiktok、抖音處於爆火之際,更是被抖音用戶大量使用為宿命感視頻的bgm。他認為,即便自己並不知曉兩家公司的談判問題,但作為音樂人“還是對這一處理方式感到沮喪”。

同樣的,在失去tiktok所具備的病毒式傳播效應的加持後,越來越多環球音樂旗下或是編外合作的詞曲作者、藝人,則可能成為最為直接的“受害人”。

比如,即便雖然dua lipa隸屬於華納音樂,但其《houdini》《training season》等歌曲均有目前簽約於環球音樂的製作人danny l harle參與詞曲,而這些作品也均會受到下架影響;再者如即將於4月發布新專輯的taylor swift,其新作也將面臨缺失面向全球聽眾傳播的有力渠道。

而像是而知名度較小的旗下藝人則面臨著更嚴峻的現狀,比如曾在tiktok上憑藉一首《heather》爆紅的conan gray便感嘆,“以這種速度我再也不會有一首熱門歌曲了,我的職業生涯肯定結束了”。

曾藉助tiktok從默默無聞登上科切拉舞台的的歌手mareux在接受《tmz》採訪時提到,將音樂人的音樂整合到tiktok是一個很好的營銷方式,“tiktok的曝光可以改變音樂人的職業生涯,雖然音樂人並沒有直接從tiktok上賺很多錢,但產生的曝光會幫助音樂人以不同的方式賺錢。”

他也認為,環球音樂與tiktok一刀兩斷的結局,也可能影響到音樂人從tiktok上獲取新的收入來源,“如果環球音樂真的關心他們的音樂人,應該是去完善他們的合同,而不是破壞他們在tiktok上的無限機會”。

基於此,也有音樂人認為,除了環球音樂,tiktok也應該要更加重視音樂,如此才能夠解決兩個頭部公司的的分歧,而不是以犧牲音樂人為代價,草草刪除音樂作品了事。

當然,隨着umg和umpg下架旗下音樂,儘管時間周期還不夠長,但tiktok必然也多少會受到版權缺失的影響。

多位行業消息人士普遍認為,環球音樂旗下曲庫的消失,會令tiktok曲庫中60%到 80%的音樂受到影響。不過,tiktok也斷然否認這一點,聲稱“在美國和英國,umg (環球音樂)和 umpg 合計約佔該平台上流行音樂的 30%,而其他地方則更少”。

毫無疑問,環球音樂作為全球最大音樂版權方的力量是巨大的,據ifpi 在近期公開的2023 年全球最暢銷藝人top 10名單顯示,taylor swift、seventeen、stray kids、drake、the weeknd、morgan wallen、tomorrow x together、new jeans、lana del rey9組藝人專輯均由環球音樂發行,而唯一一位沒有與環球音樂簽署唱片協議的藝人bad bunny,其專輯則是由umpg代理出版。

可以說,環球音樂無疑掌握了全球樂壇熱門音樂版權的大半江山。

有相關數據表明,之前環球音樂擁有錄音版權的300萬歌曲下降,已經對tiktok產生了一定影響。在上月底環球音樂集團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環球音樂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數字官michael nash便引用了apptopia的數據,表明2 月下旬用戶在 tiktok上花費的總時間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

另外,不只是音樂人、平台本身受到一定的衝擊,此番下架版權的操作也令大量tiktok博主、普通用戶不得不把發布的視頻“靜音”。

畢竟,哪怕環球音樂旗下的音樂人/詞曲作者參與了某一首歌曲的很少段落,也同樣有整首歌曲下架的可能性,這也涉及到索尼音樂、華納音樂等其他藝人的合作曲目,使得不少tiktok創作者面臨著過往創作視頻尤其是代表作視頻可能被下架的風險。

比如近期利用《fluffing a duck》反對環球音樂下架版權的tiktok博主sophia romano便在接受bi採訪時提到,將過去的視頻替換其他音樂可能不一定適合,同時她也必須重新考慮一些已經設計好的視頻創意,“我認為75%的視頻都會包含環球音樂旗下的歌曲,它有這麼多才華橫溢、知名的音樂人,不能把喜歡的人和音樂融入到視頻中,這不僅是困難的,也是可悲的”。

在這場平台之戰中,環球音樂和tiktok的賭注和代價都是巨大的。而神仙打架,殃及池魚,音樂人和tiktok用戶也成為了直接受害者。

沒了環球音樂,tiktok如何自救?

伴隨着兩大巨頭的版權戰,有來自於tiktok的內部人士對《variety》表示,在過去的一個月內,即便環球音樂陸陸續續下架持有版權,但tiktok用戶卻並沒有減少。

有意思的是,音樂先聲注意到,受到熱門歌曲缺失的影響,不少tiktok創作者不滿於環球音樂這一做法。其中,隨着博主niana guerrero發布使用《flutting a duck》作為bgm的原創舞蹈視頻來諷刺環球音樂後,這支充滿滑稽搞笑感的視頻不僅收到了超過1400萬點贊、1.047億次播放,還令kevin macleod發佈於2014年的《fluffing a duck》在tiktok上掀起了播放熱潮,成為當下爆款。

而在tiktok上有着超過50萬粉絲的taylor swift粉絲博主“w4ybright”所製作的以《fluffing a duck》為bgmt的taylor swift混剪視頻,也在戲謔的氛圍中瘋狂傳播,被看作是回擊環球音樂的“靜音”抗議。

在《fluffing a duck》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tiktok博主尤其是舞蹈區博主為留住既有的粉絲流量,開始尋求通過其他bgm來“自救”。舞者兼內容創作者博主lars gummer便在接受《daily beast》採訪時表示,“我們對環球音樂和tiktok之間的決定感到憤怒”,但大多數如其一般的創作者,也同樣開始找尋新的創意bgm。

一方面,除了大肆發布以靜音跳舞、靜音對口型等沒有原曲bgm的短視頻,還出現了帶動樂器改編、免費音樂、古典音樂、“meme化”清唱改編等成為當下流行趨勢的熱潮;另一方面,華納音樂、索尼音樂以及獨立音樂人的作品也被愈加頻繁的使用。

比如tiktok博主wendyskin便以與男友清唱taylor swift的《love story》的片段作為記錄其日本旅行的bgm,她在標題中寫道,“當我們必須唱這首歌的時候,環球音樂把這首歌拿走了”。

更多的,則是如博主niana guerrero一般,尋找免費的音樂作為bgm,這也促使越來越多的免費歌曲走紅tiktok,同時也催生了越來越多元乃至惡搞的混音bgm。比如任天堂遊戲的《wii music》便因免費使用成為當下tiktok用戶填補曲庫缺失的新寵;甚至,還出現了tiktok用戶通過製作環球音樂旗下音樂作品的“own versions(自創版本)”來供站內用戶使用的“擦邊”行為。

比如博主stephanie便製作出了利用煎鍋、玩具、無伴奏清唱和各種特效音組合而成表演的taylor swift經典曲目《out of the woods》,該視頻瀏覽量也火速超過60萬次。不僅如此,《anti- hero》《cruel summer》等taylor swift的代表作品也同樣被stephanie以二創的形式如此改編。

此外,不少活躍在tiktok上的獨立音樂人、非三大唱片體系的音樂人認為,這一變化可能是他們的機會。比如在tiktok上擁有240多萬粉絲、spotify月均500萬收聽的說唱歌手ktlyn便指出,“這正是獨立音樂人的機會”。

而很多獨立音樂人也順勢蹭起了流量,綜合使用“indieartist”與“umg”的標籤,以收穫用戶的關注。比如憑藉《maybe my soulmate died》在tiktok爆紅、在spotify收穫超過9700萬流媒播放的獨立音樂人shane niemi,便在環球音樂發布下架版權聲明後,將自己的音樂上傳到tiktok,並在標題中提到“你需要tiktok的音樂,因為環球音樂已經沒了你的最愛”。

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環球音樂下架了旗下作品的原曲版權,但經由二創加工的變速版、惡搞或是cover的音樂片段,仍然能夠在tiktok上進行使用。而這些經過加工的版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逃避了自動檢測和刪除,使得tiktok的盜版經濟同樣猛烈。

據監測和分析數字服務pex的一項新研究顯示, tiktok是所有主要的ugc平台台(包括youtube、facebook和instagram)中修改音頻最多的平台。pex 估計,截至 2023 年,在tiktok上找到的所有歌曲中,超過三分之一 ( 38.03%)都會經過速度或音調修改。不僅如此,pex還指出,tiktok上被修改的曲目比例從2022 年的24.55%上升到 2023 年的38.03%,持續增加。

由此可見,環球音樂僅下架原曲版權還遠遠不夠,如果任由盜版橫行,反而損失會更大,無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再者,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一直在ai音樂領域有所布局,2019 年7 月收購 jukedeck 後,還陸續推出了機器學習驅動的音樂製作應用mawf、音樂創作應用“海綿樂隊”、音樂創作工具ripple。這一系列有可能減少人類藝術家版權份額的動作,以環球音樂為首的版權巨頭們都看在眼裡,但沒有好辦法制止,如今也只能從利益分配上先下手。

不可否認的是,環球音樂確實失去了如今能夠推廣宣傳其音樂的最強大平台,以及這一平台上本該產生的任何版稅和衍生收入來源。從短期來看,擺在環球音樂面前的問題,會比失去版權還能蜿蜒自救的tiktok更為嚴峻。畢竟,如mrc數據顯示那般,tiktok在2021年便成為了75%用戶發現新音樂人的平台。

但長期來看,環球音樂跟tiktok硬剛,對於創作者來說是一件好事,以更強硬的姿態換得未來更大的收益份額。也因如此,環球音樂還得到了部分唱片公司支持。

a2im的總裁兼ceo,dr.richard james burgess便公開表示,音樂行業的愚蠢之處在於為了推廣、曝光或可發現性而犧牲了錄製音樂的基本收入:“音樂為平台的用戶增長和用戶參與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音樂產業的這種投資並沒有獲得公平的財務回報。在一個支付藝人和唱片公司工資系統性偏低的行業中,tiktok的支付方式具有獨特的劣勢。”

結語

環球音樂與tiktok的這場大戰,終歸是兩敗俱傷。

這也不禁令人想起,早在千禧年代,youtube與華納音樂也曾發生類似爭議,華納音樂同樣也是將旗下音樂作品從youtube刪除“靜音”數月,最終仍是以和解為結局。有趣的是,在tiktok與環球音樂的矛盾公開後,youtube推出了允許用戶添加和製作混音音樂視頻的功能,此舉也被看作是與tiktok的公開叫板,吸引用戶遷移。

不過說到底,即便看上去tiktok此刻仍有法子彌補缺失的版權,但上架環球音樂版權也必然是後期主線任務之一。

畢竟,tiktok仍然要面對如何向用戶提供所需要的內容,而手握大批熱門版權的環球音樂版權仍然是用戶剛需。而這也意味着,沒有永遠的敵人,當利益合拍、條件談攏時,和解也不過是早與晚的問題了,版權只待緩緩歸矣。

*本文圖源網絡,如侵權聯繫刪改

排版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