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馮·洪堡:一個人就是一座科學館

如果你有一份穩定、舒適的公職,你會為了探索世界而辭職,進入兇險的大自然嗎?德國探險家亞歷山大·馮·洪堡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的探索為世界科學打開了一扇大門,甚至“進化論之父”達爾文都奉他為偶像。

以洪堡命名的大千世界

有一種企鵝比較特別,它不生活在南極,而是生活在赤道附近,洪堡發現了它,於是它得名“洪堡企鵝”。

除洪堡企鵝之外,世界上以洪堡命名的事物數不勝數,有洪堡魷魚等100多種動物,洪堡百合等300多種植物;新西蘭、南極洲等地有洪堡山脈;還有河流、海灣等也以洪堡命名;北美有不少小鎮就叫洪堡鎮;世界上第一所現代大學洪堡大學就是他創立的。就連太空中都有“他”,比如月球上的洪堡隕石坑和第54號洪堡小行星。

一顆嚮往自然的心

1769年,洪堡出生在德國的一個貴族家庭,但他不喜歡參加貴族活動,而是愛鑽到田野里,研究每一株植物,探索地理學的奧秘,夢想着長大要去旅行和探險。大學畢業後,在父母的要求下,洪堡先去當了一名礦區檢查員。

但洪堡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興趣,而是開始研究植物學、動物學、語言學等,還結識了不少遠航歸來的地理學家,這些都加深了他對大自然的嚮往。隨着父母相繼去世,他在30歲那年果斷辭職,開始了他一直嚮往的自然探索之旅。

來自人類的阻撓

洪堡的旅程充滿艱辛與挑戰。洪堡想要去美洲考察,但美洲當時受西班牙管轄,沒有西班牙國王的同意是無法通行的。於是洪堡向國王說明,自己此行只是為了科學,既不貪圖財寶,也不想要土地。沒想到國王同意了,還讓他乘坐一艘巡航艦前往。

然而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當時法國向英國開戰,海上戰火不斷,洪堡不得不冒着被炸死的危險,乘船小心避讓。幸好,洪堡在途中結交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同伴——法國植物學家邦普朗,他們一起成功登上了美洲大陸。洪堡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自然世界的運行規律,揭開大自然的奧秘。

面臨自然界中的風險

洪堡與邦普朗上岸之後,便划著小船進入南美洲內陸。兩個原本生活在溫帶的歐洲人,第一次進入濕熱的亞馬孫叢林,不僅要忍受煩人的蚊蟲,還得防範隨時出現的毒蛇猛獸以及狂暴的雷雨天氣。好在他們挺過來了,一路記錄著植物與動物的種屬、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氣候的變化等,一起採集生物標本;

洪堡還大膽地到活火山附近觀察,測量從地球內部釋放出的氣體溫度究竟有多高;他與邦普朗一起攀登高山至五千多米,打破了當時的人類登高記錄,還記錄了因缺氧導致的高山病;乘船北上時,洪堡還順帶發現了一股洋流——秘魯寒流,也叫洪堡寒流。

西方自然科學的啟蒙老師

歷時5年,洪堡結束了他的考察之旅,帶回包括3千多種新物種的6萬餘株植物標本,以及許多礦物化石、旅行日誌。

洪堡也一舉成為當時全歐洲最有名的人,不僅有國王、地理學家等人向他請教,達爾文也因為讀了他的書對他崇拜不已,才立志探索自然。此外,等溫線、等壓線乃至侏羅紀的概念都是他首次提出的;他還發現,萬物互聯的大自然是不穩定的,於是在幾百年前就向大眾發出警示: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很可能會帶來巨大的災難。

洪堡通過努力揭示出自然界的各種奧秘,被大家稱為“一個人就是一座科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