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進一部小說、出來一部大片”的夢想從未如此接近現實。
近日,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發布其首個文生視頻模型sora,可用文字指令生成長達1分鐘的高清視頻,隨即引起廣泛關注和多方震動——通過sora生成的視頻,畫面流暢穩定,無抖動扭曲,物體特徵連貫、不會突兀地改變,能保持多鏡頭的一致性,模擬自然世界的物理變動,且擁有3d運鏡功能。
儘管其震撼全球的“60秒”也存在多處失誤,但效果已讓馬斯克感嘆“人類認賭服輸”,許多人更是直呼“導演、後期要失業了”。畢竟,這一被稱為“造片神器”的模型問世,意味着或許每個使用它的普通人都可能實現“導演夢”。很多人已經在暢想由chatgpt生成創意文案和腳本,再由sora從文本生成酷炫的幾分鐘廣告大片。
sora的問世對視頻行業影響幾何?是否會帶來“顛覆性影響”?影視製作從業者的工作是否會漸漸被其替代?日前,紅星新聞對話了多位行業人士和學者。
sora一出,特效公司要死了?
從業者:“解放”影視後期有點難
sora一出,許多人認為,影視行業將首當其衝地受到影響,特別是其中的影視後期製作。
據第一財經報道,得知sora視頻發布後,時光矩陣聯合創始人郁剛稱自己的心態“冰火兩重天”:一方面,“特效公司要死了嗎?”的第一反應,讓他很想將過去學的特效工具“埋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又很欣喜,覺得拍視頻、做成特效並放到熒幕上這步最貴的動態預演環節,完全可以通過ai實現成本節省。
不過,對於郁剛的第二個觀點,影視後期從業人員周先生卻持保守樂觀態度。他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靠sora來“解放”影視後期有點難:“因為人是社會的人,有很多創意和想法,而且要面對千千萬萬的需求。”
周先生傾向於認為,sora未來會成為輔助工具。同時他也質疑,生成的視頻不像文字、圖像生成作品,不便於人工完成“最後一公里”的再加工。
周先生進一步解釋道,影視後期行業並不像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那樣屬於“機械化操作”,做設計只完成甲方的需求是不夠的,還要引導甲方思維,加入自己的想法,“設計軟件也好,sora也好,都只是工具;硬件和軟件的進步都只是提高效率。”
“後期是一個很大的範圍,涉及到拍攝、剪輯、包裝、調色、三維,這些工作還能細分,程序要把這麼龐大的知識理解清楚是很難的。”周先生說。
sora可產生“顛覆”性影響?
專家:屬漸進性突破,許多環節難替代
事實上,文生視頻大模型不是一條新賽道,openai也並非賽道唯一的拓荒者。2023年6月,谷歌支持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runway發布大模型gen-2,可生成幾秒長的電影級影片;同年11月,動畫視頻生成公司pika推出了可以生成分鐘級高質動畫視頻的產品。
儘管如此,sora可快速製作長達一分鐘的高質量視頻,一時間讓“顛覆技術”“顛覆行業”成為業內熱議的關鍵詞。國盛證券日前發布的研報認為,sora相比此前其他文生視頻模型,已經跨越到實用生產力工具,1分鐘長度有望大規模應用在短視頻領域,擴展視頻的能力也有望製作長視頻。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員、bimba商學院副院長杜曉夢向紅星新聞記者表示,跟此前的文生視頻大模型pika和runway對比,sora確實在效果上有很大的提升,“這種突破主要體現在感官上,比之前要逼真很多,類似於chatgpt相比此前的一些人工智能語音助手的飛躍。”
但她同時指出,跟chatgpt對於文本的理解和生成的突破一樣,sora是技術上的一個漸進性的突破,不是特別的革命性,沒有改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本質。
杜曉夢認為,這是一個工具性的、效率上的提升,不用一幀一幀地做了,但並不是說不需要人了。“即,會用這個工具的人,比不會用這個工具的人,可能效率要提升一些,(但本質上)還是人對人的替代,不是工具對人的替代。”
而替代不一定是唯一的結果。杜曉夢表示,效率的提升會帶來兩個選擇:人員的壓縮,或者擴大工作量。“如果你選擇壓縮成本,那你原來10個人乾的活,現在2個人就可以幹了。但我看到更多的情況是,因為用了這個工具,我可以接更多的工作了。所以我覺得,用這個工具的公司會pk掉那些不用這個工具的公司。”
此外,杜曉夢還指出,視頻行業還有很多的環節不能被替代,比如創意。
知名編劇預測:
未來ai或可取代“七八十分的創作”
“這就是我們想要的。特別是對於我這樣的文字工作者,可以從文字直接生成視頻。”知名編劇汪海林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他看來,sora暫時不涉及對編劇的挑戰,但對負責製作畫面的導演和演員確實衝擊較大。
對於橫空出世的sora,汪海林大膽預計,將來人工智能將能替代90%的導演和攝製團隊,以及他們70-80%的創意性、創造性並不多的那部分工作。“能取代的是那些能拿七八十分的創作,特別高的取代不了,特別低的則沒有必要取代。”
儘管如此,在汪海林看來,人工攝製有其人文價值,可能更能體現出人的精神屬性,就像機器製品佔據市場後,依然有手工製品受到推崇。他猜想,未來完全由人工攝製的影視作品將變成一個受眾狹窄的分眾市場,就像每次只給幾十個人看的小劇場話劇一樣。
汪海林更喜歡用“輔助”而不是“替代”這個詞。他認為,未來更有可能是人工智能和人工攝製結合,只是比例大小以及結合的好壞的問題,像cg技術早已經大量運用了。
汪海林認為,人工智能的運用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甚至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行業不要排斥,但也不要完全依賴,放棄自己思考和創作的主動性,指望機器做到人也無法完成的內容。
對於編劇話語權是否會相對提升這一影視行業“苦久矣”的問題,汪海林則持謹慎態度,認為需要觀察,因為權力結構的轉變牽涉到的不僅僅是技術問題。
而話語權自然涉及到互聯網平台企業。有分析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平台企業,平台企業也喜歡運用這種技術。但作為產業從業者,汪海林警惕的是,平台更傾向於用技術取代從業者,而不是輔助從業者,因為互聯網在此前顛覆的行業中用的都是“b取代a”的模式,在影視行業也用此模式試錯了多年。在汪海林看來,取代思維不一定能成功,融合才是正途。
在資深電影人、視頻播客“開放對話”主播關雅荻看來,過去先進的數字化工具已經應用到做預算、做場景建設、做跨部門協作預演,大大提高了生產力,但“這次好像情況又不太一樣”,目前來看sora的畫質品質可以應用到院線級電影的過場戲的生成,替代拍攝和製作。
關雅荻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他認為電影行業的一線從業者還不會恐慌,因為電影核心的魅力其實是文化和情感的交流,這是人不可被替代的,至少現在的人工智能還沒有這個能力。但在ai產生驅動世界的能力之前,人類和ai是可以協同共生的。
誰會是第一批“專業玩家”
業內預測:兼職自媒體人等或率先使用
sora目前定性為初期研究成果,不面向公眾使用。openai公司表示因擔心深度偽造視頻的濫用問題,現在只有一部分視覺藝術家、設計師和電影製作人有內部試用機會。
那麼,如果有一天sora“全面開放”,誰會是第一批“專業玩家”?
據杜曉夢了解,視頻行業有一些人還是傾向於使用之前的工具和之前的方法論,就像一些程序員至今還在自己一行一行寫代碼。考慮到這種使用上的慣性,杜曉夢預計,一些之前沒有接觸過視頻剪輯的人或業餘者,反而可能會首先應用sora這類工具。
同時,杜曉夢指出,目前算力還很貴,文生視頻暫時不會便宜,專業的公司會權衡性價比,所以用量沒有那麼大的小公司和業餘者可能會首先應用起來,比如說兼職自媒體人——又能提升效率,對視頻的要求又沒有專業大公司那麼高。“自媒體人可能會覺得sora讓自己視頻的效果更好,但專業的動畫公司或影視公司可能還是覺得它不盡人意,就是個玩具。”
浙商證券發布的研報與杜曉夢的觀點一致。該研報認為,短期內,sora及同類產品可大幅提升圖像和短視頻的製作效率,改變創意生產及營銷工作流,提升短視頻產品生產力。對於業態更加複雜的長視頻和遊戲,受限於模型還無法準確理解因果關係及其他技術難點,現階段或以提供美術靈感支持為主。
中長期來看,浙商證券表示,sora及同類產品將參與到改變信息生產和分發兩大環節的進程中,pgc(專業生產內容)將廣泛採用ai工具輔助生產,ugc(用戶生成內容)將藉助ai工具逐步替代pgc。此間,ai生成視頻工具的商業化將提速。
一名短視頻從業者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也認為,頭部短視頻創作者已經有龐大的專業團隊,sora的作用目前來看就不是特別大,反而是腰部短視頻創作者的文字能力、編導能力、視頻呈現能力可能沒有那麼強,所以sora能成為一個有力的工具箱,做出高難度的畫面,提高畫面精美度、完整度。
“替代來得沒那麼快”
廣泛落地不止是一個技術的問題
“sora可以說是又一個chatgpt時刻。”一位業內專家評價道。
作為一名編劇,汪海林坦言,編劇行業的確面臨著chatgpt的挑戰。事實上,去年美國好萊塢演員和編劇的超長大罷工便劍指人工智能。尤其是對於中低水平以下的編劇,他們抗議自己的單位勞動價值會被壓低到極致。
但汪海林同時指出,chatgpt等新技術出現之後,很多創造性的工種都恐懼於自己的工作或被取代;但一段時間後,目前看來還沒有那麼快,被取代的往往是一些低層次、簡單的勞動。“原來認為很快,但是幾年過去之後,當時擔心的一些情況並沒有出現。”
一位影視製片人向紅星新聞記者指出,cg技術的出現一度曾讓影視行業恐慌,它也成為了視效大片的功臣,但大家發現其無法替代實拍效果,目前影視仍以實拍為主,只在無法實際呈現或出於節省經費考慮時才使用cg,更有導演崇尚完全實拍,不用cg。總體上他認為,對於製片人來說,sora的出現是好事。
以目前已出現的高質量圖片生成引擎對美術行業的威脅為例,周先生也指出,目前美工的需求量依舊龐大,畫師也並未失業,原畫師還是有的,有一些二維動畫師雖然失業了,但是“東邊不亮西邊亮”,三維效率更高,而且效果更好。
汪海林表示,技術問題從來都不止是單純的技術問題,目前法律法規、行業配套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而這也是杜曉夢認為的sora走向真正的商業化應用還需解決的問題——一個單一的技術需要一系列的技術的加持。
杜曉夢認為,目前看來,sora跟chatgpt一樣能夠落地有限的場景。在她看來,元宇宙模擬的場景很有希望,但這個場景能不能有比較大的發展,除了它本身之外,還取決於例如vr、mr相關技術,頭顯、眼鏡等硬件技術的突破相配合,一個單一的技術是有制約的;如果相關的技術產生比較好的合力,除了元宇宙的場景,遊戲、泛視頻行業都會帶來比較大的突破,包括廣告、傳媒、影視、自媒體。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編輯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