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威利·希伯中國首展《巴洛克珍珠》即將在上海呈現

藍騎士藝術 bluerider art 上海·外灘將於2024年3月9日推出開春首檔重磅展覽——德國著名當代藝術家威利·希伯(willi siber)的中國首次個展《巴洛克珍珠》(baroquepearls)。展覽將呈現希伯一系列全新的特別創作,以不同材質將巴洛克風格及大自然風貌轉化為令人驚嘆的抽象作品,其中多件作品為此次亞洲首度亮相。

威利·希伯於1949年生於德國,畢業於德國斯圖加特大學藝術史專業,現生活工作於德國上施瓦本。希伯長期以抽象裝置創作而聞名。他的作品承襲了德國南部上施瓦本地區巴洛克藝術與文化的風貌,受一望無際的大自然風景的滋養,希伯將巴洛克華麗的色彩與律動以及對大自然的全心感動,融合轉化為抽象作品。藝術家表示 : "我的作品始終是自由且獨立的物體,不需要敘事性的解釋。"他的作品基於物質的可塑性,並着重於對形狀、色彩、質地的探索,試圖顛覆觀者的視覺認知。

在長達 45 年的創作歷程中,威利·希伯始終圍繞着材質、形狀、色彩與光線不斷地探索。希伯的成長經歷了抽象表現主義蓬勃發展的時期,對形式性的研究使其推翻傳統藝術的框架,幾何形狀、線條與顏色共同構成了藝術家對"美”與內心感知的詮釋。希伯曾提及對康定斯基與蒙德里安的抽象藝術發展的着迷。線條、形狀與顏色所引起的心理反應是康定斯基在創作中不斷追尋的藝術精神,希伯延續了對形狀與色彩間交互的影響,創作出的形體矛盾感,挑戰着觀者對所見物體的意識,熟悉的視覺與觸覺感知的混淆,形成希伯獨特的藝術語言的一部分。

willi siber, tafelobjekt, 2024, pir, interference enamel, 120x100x12cm

威利·希伯的創作早期以繪畫為主,之後因繼承父業木材廠,逐漸對雕塑及立體裝置更生興趣,1980年後漸以木質材料為主要創作媒介,這也是他實驗性材料創作的起點。希伯曾表示:“我的創作源於改變。”木頭的生硬質感在弧線刨塑下,轉化為帶有韻律的圓弧形狀,創造意想不到的外觀形式。

希伯經常穿梭於不同材質的工作室,從木材、鋼到纖維板,嘗試着一切可能性的突破。著名的鋼材雕塑系列中,扭曲的金屬由硬化鋼組成,這類材質即便在極端的承重負載下也不輕易斷裂,卻在希伯的組合下,呈現玩趣如吸管彎曲的輕盈。看似簡約的形狀背後,是一系列複雜的精密工藝與上色的掌控,無縫焊接的物質性與明亮色彩起到相互作用,顛覆觀者對金屬輕重的認知趣味。

willi siber, tafelobjekt, 2023, mdf, enamel, 176x116x6.5cm

此次藍騎士藝術 bluerider art 上海·外灘推出代理藝術家威利·希伯的中國首次個展《巴洛克珍珠》(willi siber : baroque pearls),將展出包括牆上裝置、雕塑等多達十數件首次於亞洲曝光的作品。

希伯也特為此次個展創作其不多見的大尺幅作品,其中近 4 米長的三聯畫作《板面物體》(tafelobjekt)以光滑的表面強化木質纖維板凹陷的有機圓弧體,漸變的光線反射為畫面帶來起伏的流動感,蘊含空氣拂過的律動與輕鬆。同系列新作則以霧面的黑、白粉狀色漆為表面塗料,呈現珍珠般的觸感,色澤紋理與形狀脈動挑動觸覺神經,使觸碰的慾望取代了視覺的呈現。知名鋼材雕塑系列《站立》(stehende)與《木質牆面裝置》(wood wall object)覆蓋著源於巴洛克的華麗色澤,鮮明的亮面烤漆增添了物體的靈動性,另一作品《地面物體》(bodenobjekt)的弧形線條纏繞交錯,如同圓潤瑩亮的球體,有着柔和的浪漫光彩,反轉了鋼材的生硬特性。源於自然的材質,風拂與朝露的紋理,上施瓦本教堂里巴洛克的輝煌,皆觸動着希伯的感官,也造就了一系列延展於物質之外的靈動意象。

如同跳脫常規的一顆顆飽滿渾圓的"巴洛克珍珠”,以不規則的形狀打破美的界限,這也是他對自然與生命的歌頌,帶着巴洛克的華麗,於物體注入感性的靈魂,在形變與材料的轉換中,持續帶領觀者感受一道道如聖樂般心靈洗滌的震撼。

南都記者 朱蓉婷  實習生 陳銘心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