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湘”當有趣的戲曲春晚

文/李薇薇

2月11日(大年初二)晚,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湖南廣播電視台)主辦的《2024湖南戲曲春晚》,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播出。傳統文化和電視節目的創新融合,成功吸引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在春節檔眾多晚會中破圈而出。

湖南戲曲春晚已經連續舉辦了6屆,一直以來都是文化藝術界的盛事。今年,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派出優秀的年輕主創、表演團隊和湖南衛視的導演組一起,拓展舞台藝術新的表達語彙,通過“一台好戲,雙面精彩”的電視化呈現,為觀眾們奉上了一道道傳統又時尚、溫暖又輕快、典雅又青春、厚重又紅火的文化“大餐”。

文化內核 青春引領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我們驚喜地發現,近些年,在數據爆炸、信息更新迭代更迅速的當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逐漸成為流量“密碼”。從央視到地方台再到短視頻平台,詩詞、典籍、中醫、建築、音樂、舞蹈、石窟、壁畫、戲曲、服飾等傳統文化內容備受青睞。讓文物活起來,讓典籍“說話”,親近傳統文化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

這次晚會,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帶着跨越百年的舞台藝術——戲曲,與代表着快樂青春的芒果台來了一次強強聯合。主創團隊均是“80後”“90後”,集中了湖南戲麴院團、藝術職業學院和藝術研究院的中堅力量,從節目創意到執行都體現出深厚的藝術造詣和專業素養。

隨着一聲“開鑼了!”,戲曲各個行當的代表齊齊登場亮相,來自《劉海砍樵》《西廂記》《賣水》《拜月記》《平貴別窯》《戰馬超》《三岔口》等經典戲曲劇目中觀眾耳熟能詳的人物紛紛從劇中走出來,帶領觀眾朋友們走進晚會現場。演員們身穿蟒衣鎧甲、背系靠旗,活力四射、滿台華彩,不同行當表演的“四功五法”展示一下子將年味拉滿。

歌曲《瀟湘戲韻》

無論是節慶文化還是戲曲文化都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都是中國人的集體記憶、精神嚮往和情感寄託。在古老的戲曲藝術和現代舞台的交融中,每一個面孔都洋溢着青春的自信,一段文武場、一聲湘音,喚起的是我們心底的鄉愁。此刻,劇中人是誰,因何“唱、念、做、打”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最綿長永恆的文化認同感。

湖湘戲曲文化的深厚積澱和勞動人民集體智慧創造出來的絕技絕活兒為電視藝術的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內核,為“萬物皆可搭戲曲”的創意提供了更多可能。流行音樂和《四郎探母》,舞蹈和戲曲服飾,音樂劇《歌劇魅影》和花鼓戲,光影藝術和皮影、戲曲,xr技術和崑曲,文旅團隊和電視團隊在一次次的碰撞中不斷解鎖新的驚喜。

戲腔在流行歌曲中的出現豐富了流行音樂的表達,帶來撼人心魄、催人淚下的遐想和感動。京腔民謠《四郎探母2024》由歌曲《武家坡2021》的原班創作團隊特意為本次戲曲春晚創作,隨着唯美的漫天飛雪,母子深情和家國情懷感人至深。正義和親情以跨越時空的藝術形式,引起觀眾共鳴。時尚是審美的輪迴,創新是時尚的密碼。文化始終是面向未來的,在戲曲的傳承和發展中,唯有開放和包容,才能贏得觀眾的認可。

京腔民謠《四郎探母2024》

少兒京劇《小小新秀齊登場》里小萌娃的q版演出更是成為了電視機前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喜笑顏開的“加餐”。孩子們的一招一式、一顰一笑有模有樣,像跳動的小種子,叩擊着湖湘大地的文化沃土。近年來,在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和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指導下,湖南以戲曲課間操、戲曲短劇、戲劇劇社等更專業、更豐富的形式,推進“戲曲進校園”,孩子們對戲曲文化的熱情愈發高漲。作為藝術工作者,我們盼望着枝繁葉茂的葳蕤盛景。

一台好戲 雙面精彩

電視台編導團隊對戲曲藝術和藝術家的尊重令我們深受感動,他們充分發揮電視藝術優勢,通過台上、台下雙面精彩的創新表達,既呈現了舞台上藝術家的精湛表演,也向觀眾朋友們展示了幕後“英雄”。所有編導團隊、樂隊老師、化妝師、動作指導、造型師、服裝師們的工作,都成為了晚會演出的一部分。

去年,戲曲演出後台搶妝的視頻在短視頻平台頻頻出圈,網友們通過這些視頻看到了演員的艱辛和付出,也看到了戲曲人的專業素養。今年的戲曲春晚上,主持人汪涵將化身戲班班主,從晚會後台出發,以第一視角帶給大家從未看過的戲班開場,靈活生動又趣味十足。樂隊老師們也走上了熒幕,驕傲地向觀眾們介紹起文武場的作用,與主持人互動。

晚會後台

戲曲藝術之豐富、之博大精深,絕不僅僅是我們所見的台上的斑斕與風采,其背後的智慧和審美情感才是根基。背後的力量和故事在本次戲曲春晚中驚鴻一瞥的呈現,所帶來的超高關注度值得我們藝術工作者思考和不斷深耕。

在《梅花報春》的節目中,“梅花獎”獲得者張璇和肖笑波分別演繹我國古代四大美人,表演的同時每人需在三分鐘內完成一次改變服飾和妝造的任務,跟隨攝像機,觀眾一邊欣賞舞台演出,一邊感受後台搶妝的緊張氛圍和造型團隊的專業能力。

節目《梅花報春》

晚會上,由湖南省湘劇院演出的小品在詼諧搞笑之餘,還引出一面照片牆,牆上懸掛的都是湖南戲曲屆因戲結緣的夫妻,許多家庭甚至幾代人都堅守着這份事業,他們將青春和愛都奉獻給了湖南舞台藝術。這份熱愛和甜蜜通過春晚的屏幕也溫暖着觀眾的心。

整台晚會最感人的莫過於鍾宜淳、龔谷音、李小嘉、劉趙黔4位平均年齡85歲的湖南省花鼓戲表演藝術家的相聚了。老閨蜜們精心為從藝75周年的經典花鼓戲《補鍋》第一代“劉大娘”扮演者鍾宜淳老師策划了一場溫情的藝術回顧展,一幅幅劇照,一段段回憶,是藝術人生的回顧,也是湖南花鼓戲藝術的發展歷程,無不讓人動容。

特別企劃《一路繁花》

科技賦能 跨界整活

詩和遠方是文旅融合的詩意表達,這次來自於湖南省崑劇團的節目《牡丹亭·遊園》完美詮釋了這個命題。崑曲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項目,是中國戲曲的活化石,湖南省崑曲團一直致力於傳承和守護這項傳統文化。

崑曲歷史悠久且保留完整,有着嚴格的文本、曲式和格律要求,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句婉轉的唱詞,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從“唱、念、做、打”到服裝、道具、音樂、舞蹈,均展現了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

因此從劇種本身來說,創新不是易事。在戲曲春晚舞台上,端莊美麗、風情萬種的杜麗娘藉助xr視頻技術,帶領觀眾雲遊湖湘大地的美景風光。科技賦能的影視化呈現不僅保留了戲曲唯美、純正的韻味,還實現了“1+1>2”的傳播力量。歷經滄海桑田歲月洗禮的山河盛景與跨越時空的天籟之音通過電視,帶我們叩開了時空之門,這一眼穿越千年,這一眼洞見當下,這一眼也跨越未來。

崑曲xr秀《牡丹亭·遊園》(以上圖片均由湖南衛視提供)

通過光影的切換,小小的皮影這次也以“頂天立地”的姿態走出幕布,真人表演和皮影的結合實現了二維到多維空間的跨越。戲曲絕活通過跨界的玩法賦予了戲曲新的節奏,這無疑也是現代舞台和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創作團隊和表演藝術家對這個節目近乎苛刻的審美要求和強有力的執行能力實現了各個劇種、行當、燈光、音響的無縫銜接,打通了不同藝術形式的局限性。音樂劇和戲曲相結合的跨界演唱,活潑又詼諧,也贏得了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喜愛。

“瀟湘無戲不精彩,十九個和弦傳天下”,在張也、吳碧霞等湘籍藝術家的回歸加盟和我省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戲曲春晚不僅是一場藝術的盛宴,更是全新的傳承和創新的表達。在這裡,我們共同見證了青春時尚與傳統文化在激情碰撞中綻放的絢麗火花。通過這些嘗試,我們也更加懂得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實現傳統文化守正創新的根本途徑。希望湖南戲曲藝術能收穫更多的觀眾,佳作頻出。

(作者單位:湖南省藝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