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賈玲的《熱辣滾燙》,批評者意欲何為?不外乎三種可能性

儘管《熱辣滾燙》的票房一路高歌猛進,但在口碑上卻呈現出了兩極分化的情況,那麼批評者為何要針對賈玲的誠意之作呢?

個人以為,不外乎三種可能性:

1.作品力有限

從商業片的角度來說,《熱辣滾燙》無疑是成功的,但並代表其足夠優秀。究其原因,大眾在討論這部影片時,基本上皆圍繞着賈玲本人。換而言之,感動觀眾的人不是角色杜樂瑩,而是演員賈玲,屬於典型的演員大於角色。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除了賈玲瘦身100斤過於驚世駭俗之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那就是《熱辣滾燙》的劇本略顯平庸,繼而導致影片的作品力不足。對於理智型觀眾而言,的確有可能先將賈玲賦予的buff剔除,然後再去審視影片,那麼給出負面評價也在情理之中。

2.營銷輿論戰

現在有這樣一種論調,認為《熱辣滾燙》遭遇差評源於動了某些人的奶酪,那麼“某些人”究竟是誰呢?

答案很簡單,同檔期的競爭對手,回顧一下去年的春節檔,由於有流量藝人的參演,最終演變成了互撕鬧劇。今年雖然沒有流量藝人挑大樑的影片,但流量的本質就是資本運作,一部電影的成敗往往關係到多方利益,因此為了搶奪票房,營銷輿論戰自然不可避免。

這就好比國外的大選,在自吹自擂之餘,還要不遺餘力攻擊其他候選人,甚至不惜抹黑對方。電影市場亦是如此,如果有人因網上的差評而不去觀影《熱辣滾燙》,那麼就極有可能選擇別的影片。

3.規則破壞者

站在觀眾的角度上,賈玲為了出演《熱辣滾燙》瘦身100斤是勵志、是敬業,表現出了最大限度的誠意。易位而處,想必在相當一部分藝人看來,賈玲此舉無異於內卷,甚至威脅到了人家的立足之本。

道理很簡單,所有人都知道演員塑造角色務必要形神兼備,全方位貼近自己演繹的人物。然而當前的影視圈已然是藝人當道,對於藝人而言,無疑是人設大於角色、大於演技,哪怕為了維持人設而要求片方修改劇本也在所不惜,奢望這些人捨棄固有形象去貼近角色幾乎無異於痴人說夢。

大環境如此,早已形成了行業內的潛規則,這個時候賈玲為出演《熱辣滾燙》而瘦身100斤,並且贏得了讚譽之聲,儼然成為了新的標杆兒。凡事就怕對比,日後一旦有人被曝出不願意貼近角色,尤其是那些連頭髮都捨不得剪的流量藝人,勢必會遭到眾人的口誅筆伐。既然觸動了既得利益者的神經,那麼人家肯定要示威一下,必然會對賈玲以及《熱辣滾燙》頗有微詞。

結語

至於《熱辣滾燙》究竟值不值得看,個人的建議是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要被好評或差評所左右,畢竟每個人的審美不盡相同。電影終究只是主創的認知載體,做不到滿足所有人的精神需求,應該允許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有批評才能有進步。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