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越(山西大學)
近日,電影《熱辣滾燙》引發全網熱議。影片中,女主角以巨大的差距輸掉了自己一直以來都很想贏的一場拳擊賽,影片在她比賽結束瀟洒揮手中結尾,不免讓觀眾惋惜,甚至有些觀眾認為應該再打一場,贏下比賽才算是好的結局;但是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樣“輸了比賽”的結局,才是不糊弄觀眾的表現。
觀察身邊的大小影視劇,我們不難發現,國產影視劇的傳統,儘是好人得福、壞人伏誅、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式結局,好像不管“中間經過了多少齷齪,最後總能抱在一起”。嚮往圓滿的結局本無可非議,大團圓式結局體現的不僅是中國人對於和諧與平衡的追求,對“中和之美”的認同,更在於讓親情、友情、愛情等情感觀念得到滿足。但是,當一味地追求大團圓式結局,而導致文藝作品不合邏輯、不切實際時,就不能給觀眾帶來真正圓滿的體驗。
在影片《熱辣滾燙》中,女主角樂瑩只憑一兩年的突擊訓練,就想戰勝百分之百勝率的專業拳擊選手,這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所以直到影片最後,付出了無數汗水的樂瑩,也沒有戰勝強大的對手,甚至是以顯而易見的差距被打倒。觀眾由一開始的出乎意料,到失望、迷茫再到反思,才發覺這樣的結局才是在演繹生活,而不是虛構童話。倘若按照傳統大團圓式結局去刻畫,樂瑩只用一兩年的練習打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訓練的專業選手,那才是搖搖欲墜的“爽文”,經不起推敲,也擔不住鮮花與掌聲。
比起迎合中國人圓滿的思想,去製造一個完美的、皆大歡喜的結局,這種貼合實際、真正從人物角色設定出發的、符合客觀規律的“非團圓式”結局,更像一個完美的句號。它能夠真實地將生活剖析給人看,告訴我們現實固然殘酷,但生命依然如歌。在“非團圓式”大結局中,我們能更清醒地審視自己的情感,發揮想象力與批判性思維,而不是沉浸在某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中。
敢於創作非傳統結局,是理性的聲音在反抗;樂於接受“非團圓式”結局,是我們學會坦然與和解的開始。學會接受“非團圓式”大結局,我們會在浪漫的藝術中,意識到生活並不總是如人們所願的;我們能夠在超越傳統審美觀念的束縛中,以更開放的心態來面對藝術作品。在此層面上,人們追求的不再單是故事劇情的圓滿和某個人物的幸福結局,而是注重作品所傳遞的內涵與深度。當觀眾的期待由“只要圓滿就好”變成“這樣安排才合理”,在思維與審美上就取得了真正的進步。
很多時候,不圓滿才是真正的圓滿。它提醒我們要接納生活中的不完美和缺憾,以更加成熟和智慧的態度面對人生。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強行圓滿的結局,反而可能留下過於理想化的質疑;同樣,看似不完美、不圓滿的結局,也許正是它們的缺憾美收穫了真正的認可。學會接受“非團圓式”大結局,坦然面對生活中的不完美,才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