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飛首部國產古裝懸疑劇、狄仁傑IP加持,《大唐狄公案》表現如何

很多姐妹後台要我推劇好假期煲,飄最近確實留意到一部新劇《大唐狄公案》。

我比較驚喜的是,“狄仁傑”這麼經典的ip還能怎麼拍?

雖說以前的爆款並不少,比如因“元芳”梗出圈的2004年版《神探狄仁傑》,還有徐克的電影多部曲等。

但20年過去了,老ip還能探索的空間已經不多,觀眾的眼光卻更加苛刻。

於是一開始,《大唐狄公案》的確讓我捏了把汗。

不過抱着試水的心看了幾集,我發現《大唐狄公案》確實是部好看的探案爽劇,根本停不下來。

除此之外,更有兩個點擊中了我——

其一,是它把懸疑劇拍成了電影水準的高級審美,中式恐怖美學讓我想起90年代的邵氏出品,旖旎鬼魅的回甘式恐怖讓我很興奮。

其二,則是它借破案,探討了那個年代的女性意識覺醒,還不帶說教味。

前陣兒,朱丹說周一圍拍《大唐狄公案》熬憔悴了,然網友並不心疼甚至因此對劇有了更多期待(哈哈哈完全不管周一圍死活系列)。

確實,單是瞄一眼卡司:周一圍、王麗坤、鍾楚曦、張嘉益、張若昀、陳都靈……你就知道這裡有好戲可看,更好奇這組合會有啥化學反應。

更神奇的是,作為一個中國故事,這部劇的同名原著《大唐狄公案》,是荷蘭外交官、漢學家、小說家高羅佩歷時十八年所作。

是,是一個外國人寫的!

再到書中那些縝密的事件:鳳印案、屏風案、黃金奇案、雨師傳說……每一章節從名字就凝聚着濃重的疑雲。

有點意思,帶着西方視角+美劇思維的中國探案劇,能是什麼樣兒的呢?

第一感覺是,快而爽。

開篇節奏就沒一點拖沓,不到5分鐘時間,就交代了一個宮女如何在暗夜偷走皇后武則天的印璽,傳假旨意殺害要臣。(鏡頭特寫了宮女身上的香囊,記住這個考點)

馬上,皇后最心愛的梧桐樹也無端失火。

坊間因此謠傳皇后失德,天火不容。而守舊的大臣借鳳印丟失一事,也開始討伐搞新政的皇后失職,主張廢后。

民心惶惶下,主角狄仁傑這才出場。

剛從大漠回京、無心朝政的他,偶遇了兒時玩伴及其老師——當朝大學士魏無疾。

魏師現下正在幫皇后重修姓氏錄,這意味着天下秩序大改,階級不再固化,是時局大變的前兆。

但魏無疾為人正派,其實也無心朝政。

再加上玩伴還如舊時憨萌,這三人敘舊談心,本可以在混世中自得其樂,然而禍從樂起,這場難得的重逢,也讓狄仁傑捲入了前文的鳳印案中。

話說狄仁傑的舊時玩伴原來私下是個酒鬼,不敢讓老師知道的那種。

狄仁傑前腳被家人拉去考了個科舉,他後腳就把狄仁傑撬去了酒樓,整個無縫銜接。

就這酒樓有點奇怪,明明有歌女賣唱,有酒水消遣,有後門方便進出,每個人卻都諱莫如深,矢口否認。

好在這倆喝得盡興,也便忽略了這些疑點,只顧作樂。玩伴還掏出自己隨身帶的酒囊想再添些,因為酒囊漏了才作罷。

然,樂極生悲,轉折總是發生在最放鬆的時刻——

當狄仁傑酒醒時,發現自己深陷火海,好友也已慘死。

重逢即是永別,魏師和狄仁傑都陷入痛苦。

為了好友的哀榮,狄仁傑決定查明真相。

這才發現,這起案件的疑點實在太多。

其一,失火的酒樓被反鎖,燒死的屍體中有一具女屍,身上有個香囊——對的,她就是開頭偷印的宮女。

皇后親信的護衛康執宜,又在事後火急火燎帶走了女屍。

其二,酒樓這邊還沒查明白呢,皇后新政中興建的蠶舍也突然起火,也燒死了人。

自梧桐樹開始,這三起“天火”明顯都是衝著皇后而來,巧合到只能有兩種解釋:要麼真的是武則天惹怒了上天,要麼是有人刻意為之。

民間和朝堂更偏信前者,認為是武后之過。

但狄仁傑卻發現一個關鍵問題,蠶舍的遇難者,其實在起火前就死了。

且從他們身上的蠶絲配飾和手部特徵看,他們根本不是蠶農,反倒可能是假傳聖旨刺死洋洲刺史的那幾個羽林軍。

刺激了,這明顯玩的是“死無對證”的局。這幾人的死不光除去了人證,還能為“天火”之說推波助瀾,“物盡其用”到這般,足見幕後布局者之嚴謹狠辣。

更蹊蹺的是,這些死者除了是宮裡的羽林軍,還曾是皇后親信康執宜之父帶領過的叛軍。

一個叛軍之子,是怎麼成為皇后親信的?

順藤摸瓜,狄仁傑查出康執宜是一位反對皇后的權臣長孫卿救下的,後又將其安排在皇后身邊。且火燒當晚,兩人均在場。

真相到此似乎已經呼之欲出——長孫卿是幕後黑手,康執宜則是執行者,這二人便是盜印放火的主謀。

已經真相大白?

然而,長孫卿勢力太大,連痛失愛徒的魏無疾也只能勸狄仁傑收手。

好不容易接近真相的疑案,似乎註定要不了了之。

可就當心灰意冷的狄仁傑來到玩伴墓前買醉時,他又發現怪事——

玩伴隨身的那隻酒囊味道很奇怪,用毛筆一沾,竟憑空燒了起來。

事實這才露出真相——

兇手不是別人,而恰恰就是魏無疾!

梧桐樹自燃,是有人故意把鐵杵放置樹上當引雷針所至。而看似無心時政的魏無忌,其實對正着手修改的姓氏錄恨之入骨。他早知道學生貪杯,於是便將他作為人形炸彈,想借他再燒一把火炒作輿論。

當你以為這就是反轉了么?

不,這只是真相的第一層,畢竟蠶舍之火還沒結論。

正當此時,權臣長孫卿為祈福不再降天火,連日燃氣長明燈,並逼皇帝廢后。

武后倒是淡定,還跟長孫卿確認了一下,真的要鬧成這樣嗎?得到肯定答案後,長明燈順着火焰裂開……

藏在燈中的,赫然便是被盜的鳳印。

依據懸疑劇的邏輯,長孫卿不可能是幕後大boss。

因為,他最後也被算計在了其中。

此時證據已坐實是他偷了鳳印嫁禍皇后,而此前所有對武后的指控也煙消雲散。

看出來了嗎?

整起案件真正的受益者便是皇后,而幕後主使其實也是她。她自導自演了這出鳳印案,實際上是為了扳倒政敵長孫卿,更為自己洗白。

前面她被罵得有多慘,後面民眾就有多可憐她。

於是,蠶舍大火也是她安排的。而魏無疾自以為神機妙算,實則也成了皇后的棋子,反倒成為助攻。

權謀下的懸疑,邏輯嚴謹,線索細密,環環相扣,反轉再反轉,真把我驚掉下巴,直呼過癮。

而除了情節足夠豐滿多汁,《大唐狄公案》在其他方面也堪稱精美。

前文也提到了其中久違的中式恐怖美學,旖旎清冽又詭異幽微。

既有直觀的視覺層面——

比如開篇第一幕,宮女偷鳳印的視覺,美、朦朧、黯淡,虛虛實實間如《聊齋》中的倩影飄出紙頁,視線會被牽着走。

又有意象上的詭麗——

這一鏡頭是朝堂上群臣激辯討伐皇后,下一鏡頭,皇后在寂靜的後宮讀誦佛經。

這反差帶着令人詫異的詭譎,帶着幽深的東方意境。

有個鏡頭我印象特別深,在群臣聲討皇后,聲浪一重高過一重時,鏡頭一轉,一隻皇宮屋檐上的鳳凰被烏雲籠罩。

這一幕蒙太奇極有電影質感,以物擬人,揭示了皇后周圍可怖的暗涌。

幼時看邵氏恐怖片,古拙濃艷的色彩和恐怖元素一結合,透出東方誌異美學的特有意境,多年後仍回味無窮。

最新的一集“屏風案”,也有同樣凄清的美學邏輯。

色彩濃烈的屏風上本畫著恩愛夫妻,卻突然變成殺妻景象。

鮮血印照進現實,烈焰詭譎,還有纖細指尖在黑暗中蠢蠢欲動,是一種瘮人也誘人的癢,讓人慾罷不能。

誌異之美,一直是東方美學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中式恐怖比起純粹感官刺激的外國恐怖,也更在乎意境和深度。

它不是直給的驚悚,其中往往還有複雜的人性與靈魂,才會讓人越品越有滋味。

如魏無疾。

他看似無私,幾十年如一日關照着窮苦的徒弟,實則惡毒隨時可以拿他的命來下棋。

在被狄仁傑揭穿後,他直接自焚而死,狠辣到猶如一個純粹的惡鬼。

你再品品他先前說過的那些話:

才細思極恐。

話語中,他把自己描繪得極其淡泊名利,和守舊的極端反對皇后的人區別開來,實際上,自己卻正是當中最激烈最看重權威者。

學生為什麼不敢在他面前喝酒?因為老師老訓人。僅從這個細節,就暴露了他分明就是自己口中位居高位、享受權力的人。

皇后要他主持修改姓氏排名,對他而言其實是一種顛覆。他的權力正在被瓦解,因而內心深處是惶恐、憤怒的,直至完全暴露罪惡。

身邊最親近的人可能轉身就獻祭你,這種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難測,才更讓人害怕。

還有武則天。

一開始好像完全陷於四面楚歌的境地,沒想到沉默寡言的她卻是最大的陰謀家。

十幾條人命,在權謀遊戲面前,可以只是煙霧彈。

而且,我發現這劇野心不小——

九個小巧的單元劇,卻像拼圖一樣,不經意間就給你展示出一幅展示唐代司法、刑律、外交等場景的宏大社會畫卷。

比如,酒樓失火案中,判官原想用天火斷案,被狄仁傑制止後索性把唯一的倖存者狄仁傑定為兇手,可見唐當時官員的庸碌。

而看似為國為民的魏無疾和長孫卿,竟因對武后的不滿也拋棄了禮義廉恥,不惜用各種手段除去政敵,唐朝大臣的閉塞和無為也體現其中。

而這一切更反襯出皇后新政的必要性,以皇后為首的唐代女性的精神面貌,也被悉數展示。

老勢力對武后發出的“都是運數,你鬥不過的”的聲音,其實不過父權社會對女性掌權的恐懼。

武則天的改革對社會是有積極推動意義的,卻動了老勢力的蛋糕。而性別作為她的最大弱點,就足以讓她被一再為難。

人性的自私會抹去理性的眼光。

武后的“對”,他們看不到,也不想看到。

武后作為女性想在政壇有一番作為,有多難呢?

連身為男性和正義象徵的狄仁傑,只是客觀地幫武后說話,也被懟得自我懷疑。

而作為天下權力集中者的天子,僅因為對皇后尊重,就被天下人認為是怯懦無能。

是不是沒有真相,只有權力鬥爭?

性別是原罪,大於對錯。

這個鏡頭挺妙的,傾斜視角暗示着不公

所以武后不得不用強悍的手腕,親自炮製了“鳳印案”,剷除了阻礙她、也阻礙時代進步的人。

而當她成功扳倒長孫卿時,她用的形象也不是強者,而一個被栽贓的弱女子形象。

她要讓天下百姓都參與到對她的指責中,案情一反轉,她才能讓所有人都心生愧疚,從而忽視她的性別,客觀地正視她的對錯。

她扮豬吃老虎,是她的機智,也是她作為女性的無奈。

而九案看似無關,實則都在各種層面揭示唐朝新政的勢在必行。狄仁傑看似破的是案情,其實破的是天下人對明知不公,卻繼續維護不公的執念,對女性的不公也包含其中。

武則天和狄仁傑,這對組合隱含深層含義,可能會隨着後續劇情的展開,又有更多交織和反轉。

於男性,權力只是權力,是權利之外的更多。

於武則天,不奪回權力意味着沒有最基本的權利,甚至死亡。

而關於女性意識,後續除貴為皇后的武則天之外,平民百姓中的女性會有什麼精神面貌,又將如何“奪回權利”,我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