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評論|當山東春晚的小品照進現實

2024年山東春晚的舞台上,開心麻花新銳喜劇人劉同、左凌峰領銜主演的小品《反詐聯盟》,聚焦“電信反詐”熱點話題,講述高能反轉燒腦反詐故事的同時,傳遞防詐、反詐乾貨知識。“最帥反詐民警小劉”劉東嶽的傾情加盟,更是為觀眾上演一堂生動直觀的反詐科普課,展現了表演藝術和現實意義的有機融合。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持續高發多發,嚴重威脅人民財產安全,擾亂群眾正常工作生活,影響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滿意度,電信網絡詐騙已成為新時期危害財產安全的一種重要犯罪類型。

當春晚小品照進現實,試問電視機前的你我他,誰在日常生活中沒受過詐騙信息的騷擾呢?

真實案例創作,“多樣套路”層出不窮

在小品《反詐聯盟》中,以個人講述的形式,向大家呈現了不同類型的具有典型性、真實性的電信詐騙手段,比如,騙子打電話謊稱孩子受傷需要立馬轉手術費的案例;通過同城女主播引誘觀眾花錢打榜的套路;騙子假裝民警騙取信任,再以保護個人財產等理由讓你轉錢等等,讓觀眾沉浸式了解電信詐騙的手法,從而掌握反詐常識。

然而,正是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甚至讓我們看起來很可笑的詐騙手段,背後卻有很多人財兩空、家破人亡的真實案例。究其原因,還是歸結於小品里的一句台詞:“他們貪婪地利用了我的貪婪”。五花八門的電信網絡詐騙手法讓人防不勝防,不論是投資理財類,兼職刷單類,還是冒充熟人類,普遍利用“免費的午餐”“天上的餡餅”“高額的利潤”等方式,讓人們形成一種“貪念”,思想上一鬆動,從而輕易被套路進去。

因此,我們應該從思想上始終築牢自我防範的底線,戒除貪念、擦亮眼睛、抵制誘惑,摒棄“貪圖小便宜”“一夜暴發戶”等心理,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護好身份證號、手機號碼、銀行卡號等個人資料信息。要增強警惕意識,注意甄別多樣化的電信詐騙手法,發現電信詐騙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時報警,如不慎掉進詐騙陷阱,要迅速保存涉案證據,及時報案,盡量減少損失。

劇情高能反轉,“變形手法”防不勝防

在小品《反詐聯盟》中,左凌峰飾演的騙子,一開始裝作被騙受害人,通過講述自己被騙的悲慘經歷來博取大家的信任和同情,還騙取了錢財,後來被警察抓獲,揭開了真相。相信大家在觀看節目的一開始,也被小品“騙”了,以為左凌峰飾演的是一位久經“騙術”的專家,來幫助科普反詐知識的,沒想到最後竟然是個騙子。其實,小品劇情上的“碟中諜”,對於我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新的“變形”詐騙手法呢?

如今,電信詐騙手段花樣翻新,詐騙組織呈職業化、團體化發展,詐騙手段從最開始的言語欺騙,正逐步演變成構建生活場景的新型詐騙。我們只有抓住電信詐騙的新特點,適應時代趨勢、創新治理手段,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住電信詐騙的蔓延。

各類網絡平台要強化聯合監管,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和技術措施,對各類信息及時把控,為用戶提供安全的網絡環境。公安、市場監管、銀行、通信等部門,要堅持打擊、整治、防範同步推進、多管齊下,加大網上違法信息巡查處置力度,大力整治利用互聯網、手機app等設置“套路”,依法查處違法違規網站平台及賬號,力爭做到事先發現、事中阻斷、事後打擊,從源頭上降低上當風險。

再現ai換臉,“新型方式”仍需警惕

在小品《反詐聯盟》的最後,“最帥反詐民警小劉”現場展現ai換臉視頻詐騙技術,主持人坐在電腦前面,視頻中卻呈現了另一個演員劉同的樣貌,聲音、面部輪廓乃至表情都可以做到惟妙惟肖,令人難以分辨,現場觀眾驚呼聲迭起,更多的是一種難以置信。

當前,隨着ai技術迭代加速,利用ai技術實施詐騙的風險正在積聚,一些犯罪分子不斷翻新詐騙手法套路逃避打擊,甚至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於詐騙實施,呈現智能化、低成本化、隱蔽化等特點。對此,反詐技術手段也要與時俱進、迭代升級。

各地各部門要提升技術防範手段,充分利用區塊鏈、大數據、ai智能等最前沿最先進的技術手段,優化升級國家反詐中心app等反詐平台,實現對各類詐騙行為的預警、監測和打擊,提高反詐工作的準確性和效率。要加強公眾教育和防範意識的培養,通過互聯網、移動應用等渠道,向公眾傳遞反詐知識,提供實用的防騙技巧,引導公眾正確處理詐騙信息,提高其防範意識和能力。

最後,讓我們回到小品《反詐聯盟》開頭的那段順口溜上來:“刷單之前問自己,好事為啥輪到你;轉賬之前問自己,核實信息多質疑;網戀之前問自己,美女憑啥愛上你;理財之前問自己,盲目投資賠家底。”反詐,行勝於言;遇事,更要三思而後行。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遇到類似詐騙的事情,永遠不要高估自己,多一點理性,多一些思考,充分掌握反詐知識,增強防範意識,從自身做起,才能讓更多的犯罪分子沒有可乘之機、失去生存土壤。(文/趙桂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