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藏語電影《江米兒》將於院線上映。影片由田壯壯擔任藝術監製、潘朝奉編劇並導演、旦增撓傑、昂桑、扎西拉宗主演,北京影畫時光影業、西藏天堂時光文化傳播、廣州新影響文化傳播共同出品。“以夢為馬,少年可期”,在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追一場少年之夢。
向雲端,人間天堂里的白馬少年夢
“悠悠的馬鳴聲回蕩在西藏的草原,小男孩一動不動望着成群的馬兒漸漸遠去,他的白馬夢也隨之一起遠走...”這是電影《江米兒》中的畫面,入圍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藏龍單元,這部由潘朝奉導演六年打磨的作品,終於將於9月19日與觀眾見面。
連綿的山巒,搖動的經幡,藍天下的草原翻滾着綠色的波瀾。成群結隊的牛羊安詳地吃着草,少年多傑輕撫着白馬,買馬的種子在他心裡生根發芽。在遇到這匹馬之前,多傑的人生是平淡的。是日復一日的放羊、撿牛糞、重複着草原上所有牧民的日常。課堂上對“江米兒”的驚鴻一瞥,給多傑那生活中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從此之後,每一句和江米兒所說的話、每一張零碎的鈔票、都讓他的每一天都有了別樣的意義。
好的作品經得起時間雕刻,影片雖於2018年完成了拍攝,卻隔了六年之久才登上銀幕與觀眾會面,在之前的首映禮上,導演潘朝奉說道“人生中所有求而不得,都是生命的常態”。正如影片中追夢赤子心的主人公多傑,雖然與他的夢想擦肩而過,但那顆滾燙逐夢的心,卻透過銀幕感動了觀眾。如今,戲內的少年已經成長為大一新生,這段演繹經歷也成為他生命中難忘的色彩。
在映後的交流環節中,潘朝奉導演輕描淡寫的告訴大家,“還好,團隊的人都沒有出現高反。”雖然潘導對拍攝的辛苦描述的有些輕描淡寫但第一次演戲的昂桑老師透露,在影片中有多場開大卡車的戲。有一次拍攝時剎車突然壞了,完全剎不住,正好又是下坡,當時場面非常驚險,談起這段拍攝經歷,昂桑至今都覺得很驚險。
除了對表演極為專業的態度,主創團隊對於故事本身的打磨也獨具匠心,現場嘉賓也被影片中真摯的情感所打動。“哪怕身處低谷,依然有人夜夜仰望星空”多傑的腳下是西藏的土地,頭頂上有浩瀚星空。西藏、草原、白馬、少年與風景構成了一幅絢爛而盛大的畫卷。
《江米兒》以夢為馬,帶給觀眾直擊靈魂深處的共鳴,不少提前一睹江米兒風采的觀眾表示:我們生活在繁華的都市裡,卻依舊嚮往雲端的溫暖。在廣闊的天地間,冰湖水潺潺流過、雪峰聖潔高聳,藏族好風光在影片中展現的淋漓盡致,每一處都讓人心神蕩漾。影片最後,命運的齒輪不斷轉動,被河水帶走的足球傳到了新的孩子手中,多傑也舉家去了拉薩,新的故事新的夢想也即將開始。
生如逆旅,他為夢想找尋一方凈土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是行者。那匹傳說中的江米兒奔跑在歷史的長河中,見證了無數歷史的光影,現實中導演潘朝奉卻奔跑在這片遼闊的草原,見過了無數個西藏的朝暮。於他而言,生活從來不是軌道,而是擁有無限可能的曠野。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獨屬於自己的“江米兒”,踏出校園,他不願裹挾在世俗的洪流中。毅然決然地成為了一名背包客,一路行走,一路記錄。也許不知道去往何方,卻始終在路上,數百萬張照片記錄了他美好的時光,變成了最珍貴的記憶。
三尺講台,他是藏族貧困山區里點亮希望的支教老師。因為一次旅行選擇留在西藏支教,紮根於此和朋友一起幫扶了2萬多名藏區學生,收養了十多名孤兒和貧困學生,為更多人點亮了一束光。支教結束那天,老潘收到承載着三千多條美好祝願的哈達,校門口追車送行的孩子們,讓他從納木錯一路哭到了格爾木。也正是這樣的經歷,讓他的夢想破繭而出,生出蝴蝶的雙翼,在海拔5000米的納木錯拍攝了這部——《江米兒》。
某種意義上,“江米兒”其實也是導演潘朝奉對自己心裡路程的展示。“生如逆旅,一葦以航。”因為喜歡讀書和藝術,他在離天空最近的地方開了“天堂時光旅行書店”與“天堂畫廊”。雪後的下午,一杯酥油茶,一本書,生活的煩惱在此刻成為過眼雲煙,天堂時光讓更多無處安放的靈魂有地可棲。在店中央,一架鋼琴安靜的矗立在此,等待着它的演奏者。“天堂畫廊”內擺放着琳琅滿目的畫作,百位藝術家的心血匯聚在此。西藏傳統唐卡藝術和當代藝術的碰撞,吸引了無數遊人。西藏的山、西藏的水、西藏的風土人情、西藏的情懷,西藏的一切.....這片神聖的藏地於老潘意義非凡,而老潘與西藏的故事,也是未完待續的精彩。
人生有無數個夢想,卻只有一次少年。讓我們走進影院與多傑一起感受白馬背上的夢,9月19日《江米兒》與你一起遠離城市的喧囂,尋找自己記憶深處的“江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