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犯罪記錄》:換一個角度,看警界風雲

apple+的新劇《犯罪記錄》(criminal record),嘗試從另一個角度看警界風雲。

硬漢老偵探的地位受到新勢力的威脅,語境、規則全都今時不同往日。彼得·卡帕爾迪令人信任的英俊面孔,在這裡顯得非常可疑。他扮演東倫敦區的警界泰斗dci丹尼爾·赫嘉第,上通天,下可觸及倫敦的任何陰暗角落。同行評價:“他算是個好警察。”

挑戰他的是ds茱恩·蘭卡(庫什·珍寶飾),黑白混血女偵探,因為一通報警電話順藤摸瓜,懷疑赫嘉第和他的“老男孩”們十多年前錯把一名黑人男子投入監獄,讓真兇逍遙法外。

《犯罪記錄》海報

蘭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生出對赫嘉第的懷疑呢?是初次見面,和他談起舊案,對方說:“哦,就是那個‘窮人的辛普森’啊”(劇中案件和辛普森案一樣,都是黑人殺死白人伴侶)。還是來自上司的告誡:“這人不好惹”,見面後發現他是個架子十足的老白男?

這是一部懸疑劇,當然有案可查。新案、舊案、旁出的案件交織,劇情不簡單而且節奏不拖拉。穿剪裁時髦的夾克、吃混合蔬菜色拉的茱恩·蘭卡是新一代警察,強悍,咄咄逼人,不肯退讓。丹尼爾·赫嘉第則像一個來自過去的幽靈。小說里、影視劇中,有過太多個這樣的角色——充滿魅力的中老年白人男偵探,狡猾狠辣;即使心懷悲傷,職業生涯中見過的腥風血雨和黑暗不公也不會擊垮他們。

放到《真探》(true detective)中,赫嘉第就是馬修·麥康納的角色。但《犯罪記錄》不是《真探》。它想講的,是一個新舊勢力對抗的故事。

舊的誓死保護自己的話語權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一錯再錯。新的急不可耐想要剷除舊的,哪怕偏執和激進,自傷和傷人也不顧惜。

《犯罪記錄》劇照

它好在沒有簡單地掉轉身份,比如讓黑皮膚的蘭卡做女英雄,攬下曾經是赫嘉第們的破案榮耀。也沒有徹底抹黑“老男孩”們。赫嘉第仍然是同僚認可的好警察。在警察這個特殊的體系中,“好警察”的定義亘古不變——抓住罪犯,保護同類。赫嘉第憑這兩點晉陞高位,贏得口碑。

可時代確實不同了。今天的英國罪案劇中,吃有機食物的年輕女偵探,和吃垃圾食品的年長男偵探水火不容。年輕的要平權和包容,看不慣老的在辦案過程中的粗暴和灰色地帶。老的覺得年輕的太理想主義,一身條條框框,唧唧歪歪,只會作繭自縛。

《犯罪記錄》劇照

蘭卡認定了赫嘉第藏奸,懷疑他是黑警。她一心想為獄中的“蒙冤”男子討回公道。執念之深,蘭卡和身邊幾乎所有人都翻了臉。曾經要好的黑人女同事亦認為她逼人太甚,做事只想自己,不擇手段,不顧他人。

與赫嘉第鬥法的過程中,蘭卡的偏執一面逐漸顯現。她有個做心理醫生的白人丈夫,溫和顧家,總是支持她的工作。這樣也無法避免二人的關係愈來愈緊張。膚色的差異成為夫妻關係中的一根刺,時時作痛。蘭卡總是疑心丈夫的任何觀點和無心話語,皆出自潛意識裡白人的優越地位。可是在觀眾看來,蘭卡的多疑已經到了令人難以忍受的地步。她母親的被害妄想症像一枚定時炸彈,藏在蘭卡的血液中。重壓之下被引爆,使她變得難以和任何人溝通,只沉迷於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哦,如今“女瘋子”也是一種禁忌的稱謂。不管事實如何,把女性和瘋狂聯繫在一起就是一種錯誤。蘭卡因此而暴怒過。偏偏她的母親真的患有精神疾病。當丈夫說“精神疾病與膚色無關時”,她再次爆發。

種族歧視和瘋狂是蘭卡的個人歷史。已經如此沉重,她猶覺不足,決意把他人的部分也一起扛在肩上,帶着這樣的沉重負累查案。

位高權重的赫嘉第,境遇、經歷與她完全不同,卻也和她一樣,既背負歷史的重任,亦決心為它戰鬥到底。他利用體系的力量處處打擊蘭卡,想要迫使她停止調查。可他雖居高位,卻不是體系的建造者。赫嘉第也需要遵守遊戲規則。這個角色比蘭卡複雜,也更加耐人尋味。

不到最後一集,編劇打定主意不會透露他的全貌。疑問一直都在:作為警察,赫嘉第的底線在哪裡?一個警察腐敗與否的界限在哪裡?他願意保全老下屬們到什麼程度,忠義和戒律何以兩全?

《犯罪記錄》劇照

蘭卡與赫嘉第的周圍,是社會現實。以有色人種為主的黑幫在倫敦泛濫,導致以白人為主的警隊很難與時俱進,積極響應平權的社會潮流,不帶種族偏見地工作。又或者,是歧視導致了黑幫問題?

登場時,蘭卡是好人,赫嘉第是壞人。到後來,觀眾自然地會問:如果警隊中掌握權力的都是蘭卡,情況會更好一些嗎?她會帶着偏見和復仇的心,同樣做出有違公正的事情嗎?

在蘭卡這樣的黑人女性角色務必全面正確的今天,能留出這樣思考空間的英劇算是大膽的了。反觀隔壁的美劇《真探·夜之國》(true detective: night country),印第安女偵探也把種族歧視的歷史重負當作探案準繩,一葉障目,實在無趣得很。

蘭卡比她幸運,因為有赫嘉第這樣的死對頭。兩人過招,互相傷害,讓新舊勢力都有機會說明自己,避免走上非黑即白的可憎套路。有勇氣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總是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