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音樂人打擂 《豐收集結號》一鍵開啟鄉村音樂節模式

豐收處處是舞台,集結號角吹起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播出在即,究竟誰能登上豐晚舞台,一展新時代農人風采?近日,來自全國各地的“三農”達人正在《豐收集結號》中展開角逐,贏得豐晚“入場券”。走過福建安溪、河北香河的南北分會場,9月19日至21日 ,CCTV-17 大型文化類競演節目《豐收集結號》抵達西部會場——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連續三天為廣大觀眾網友推介農人絕技,展示豐收成果,為豐晚吹響“倒計時”嘹亮號角。

動聽!蕎麥花海邊 鄉村音樂人賽歌大會

本季《豐收集結號》一大特點,是迎來眾多紮根泥土的鄉村音樂人。“敢拼才會贏”的50後阿公天團,一路走一路唱的貴州七弦,為家鄉代言的雪山朗瑪組合,他們以音樂為媒,用歌聲唱響新生活,傳播家鄉文化,展示新時代新農人風采。這些根植於生活、鄉土民風的音樂,有着最真實而強大的感染力。

在西安理工大學讀書的丹正,出生於青海省貴南縣的茫拉鄉。他偶然記錄下母親干農活時哼唱的藏族歌曲,在短視頻平台發布後,打動了無數網友。這次他們也來到了《豐收集結號》的舞台,在雲直播探班花絮里,母子倆輕彈淺唱,你是否感受到了來自“藏綉歌舞之鄉”的遼闊與悠遠?

來自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的北方樂隊,首次來到定邊就被一望無際的蕎麥花海震撼,即興創作出歌曲《那塊羊肚子手巾》。他們把搖滾元素融入陝北民歌,創作出新的歌曲,唱出人民生活新風尚。清亮的歌聲響徹田間,豐收喜悅溢滿屏幕。

來自雲南省麗江市玉河下村的傈僳族三江組合,對他們而言,唱山歌同樣是必不可少的情感表達方式。通過《豐收集結號》舞台,三江組合把瑰麗風景與多彩民俗傳遞給觀眾,唱出家鄉的“美”與 “韻”。這些新時代的青年鄉村音樂人,融合民族文化與現代流行元素,創造出打動人心的音樂作品,抒發對家鄉眷戀之情,也通過對民俗文化的傳承推廣,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太美!競演舞台秒變民俗服飾走秀現場

不止飽耳福,更能飽眼福!《豐收集結號》西部會場,超百位“三農”達人你方唱罷我登場,各式民族服飾百花齊放,設在田野上的競演舞台,儼然成了大型走秀現場。“夜郎六公主”組合穿着壓箱底的嫁衣,獻唱一曲《豐收侗寨邀您來》,嫁衣各有特色,耀眼銀飾與繁複刺繡爭奇鬥豔。無論是她們的歌曲還是服飾都在訴說著古老的文化底蘊之美。

毛南族樂隊全員身着改良版民族服飾登場,女主唱將祖輩織就的“傳家寶”毛南錦重新解構,融入自己的演出造型中,打造出“最炫民族風”,閃耀舞台。

來自貴州小花苗族的黔韻說唱組合,集合方言、快板、順口溜三種藝術形式,唱出家鄉變遷和幸福生活。在他們家鄉,村民們忙時種辣椒、閑時作農畫,可以說“人人都是藝術家”。他們的演出服也藏着“小巧思”,所有圖案都採用了我國古代四大印花技術之一“蠟染”,呈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

漲知識!定邊會場變“非遺”百科全書

大量非遺文化技藝“集結”,也是《豐收集結號》西部會場一大亮點。浙江蘭溪李漁戲劇研究院的小黃,子承父業,多年學習中國戲曲“活化石”婺劇,這次父子倆同台獻藝,帶來傳統婺劇《白蛇傳》《三國志》《泗洲城》選段“串燒”。活躍在《豐收集結號》舞台上的這批“非遺”年輕傳承力量,讓觀眾看到了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的活力。

舞台上達人盡展“非遺”技藝,《豐收集結號》也不忘挖掘各非遺精粹。西部會場首期節目帶觀眾走進剪紙社區藝術工廠,從窗花到《八駿圖》《九龍圖》,再到長卷畫作《清明上河圖》,都由剪紙手藝人用小小剪刀精心創製。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在技藝傳承人的手中不斷迸發新的生機。

隨着節目播出,“豐晚我來啦”第三場雲直播於9月19日正式開啟。與節目遙相呼應的是,直播現場也請來了北京泥彩塑第四代傳人 、國家級泥彩塑代表性傳承人雙彥做客,展示原汁原味的吉祥“兔兒爺”。當泥彩塑技藝遇上節目里的“非遺”,主持人王晨雨、孟語凡現場“拜師”,邊看節目邊“學手藝”,為觀眾和網友們帶來別緻觀演體驗。鎖定CCTV-17 大型文化類競演節目《豐收集結號》,“品味”陝西定邊這場豐收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