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江豚·風時舞》揭秘創作歷程 聚焦生態環保


1905電影網訊 電影《江豚·風時舞》正在熱映,影片集愛情、動畫、奇幻以及生態環保理念於一身。作為一部將歷史事件、民間傳說、文化旅遊和生態保護有機融合的國風動畫電影,電影背後的創作心路歷程值得關注。


蓄力六年的誠意之作


長江,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了一代代中華兒女,滋養着五千年中華文明。然而多年來,受水域污染、過度捕撈等活動影響,長江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水生生物保護形勢嚴峻,水域生態修復任務艱巨。


創作團隊決心通過動畫電影的手段,對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理念和價值觀進行傳播,引導觀眾思考和反思。其中,長江江豚,這個正在消失、亟待保護的物種,給創作團隊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目前我國內陸水域存活的唯一水生哺乳動物,2012年科學考察發現,長江江豚種群數量持續銳減,僅為1045頭。


以瀕危物種為題材,講述它的消失更能勾起觀眾的共情,從而迫切地感受到保護的緊迫性。



現實走訪,激發情景設定


為了更好地講述江豚的故事,《江豚·風時舞》把故事發生的場景設定在目前長江江豚最大的聚居地、約有500頭江豚生活的鄱陽湖,並組織主創人員多次前往採風。


採風過程中,製作團隊還曾經三次尋找鄱陽湖流域的野生江豚,但都無功而返,這也讓製作團隊感受到江豚保護的緊迫性。在湖北長江生態保護基金會的安排下,製作團隊在武漢白暨豚館見到了人工飼養的江豚,拍攝了珍貴的參考素材。


與人交談,明確核心靈感


除了對景點的採風,製作團隊還拜訪了當地江豚巡護隊的一線保護成員、九江部分學校師生、白暨豚館的江豚保護科研人員等。


電影的核心靈感“江豚拜風”,就來自於與護魚人的交談。“江豚拜風”是民間說法,傳說風浪來臨的時候,江豚會迎着風浪躍出水面,人們以此來判斷江面即將來臨的風暴,從而避開災害。


這個傳說非常好地演繹了人與自然萬物的相互依存,而且也具有進一步展開想象的空間。比如江豚躍出水面,製作團隊可以藝術化地將其想象成江豚在江面起舞。



細緻打磨劇本,賦予角色深層含義


《江豚·風時舞》的劇本經過一年多的打磨、創作。編劇、製片人和導演經常一起討論劇情到深夜,對影片中三個主要的角色,女主江泠,男主林笙,男二黑龍,創作團隊賦予了很深層次的含義。


江泠——代表江豚以及長江中的物種,它們對於即將面臨的滅絕,非常地無奈和不甘,對於自己生存了十幾萬年甚至是上千萬年的長江,自然是非常的眷戀。


林笙——代表人類,黑龍給他的詛咒,代表着大自然對人類的警醒,人類對長江生態的破壞最終會反噬人類,人類必須展開自我救贖。


非正非邪的黑龍——代表大自然的規律。當長江不再適合江豚生存,大自然當然就會“帶走”江豚,當然這個“帶走”不像電影裡面那樣帶去雲夢澤,而是像白暨豚那樣徹底滅絕了。



概念設計,還原唯美國風


劇本創作的同時,美術團隊的工作也同期進行。美術團隊把採風的景色進行藝術化加工,做出了概念圖,同時把劇本中的一些關鍵情景,比如魔幻的水下世界、黑龍帶領江豚前往雲夢澤、風時舞表演的舞台等,也美輪美奐地呈現出來,為電影后續的三維資產和鏡頭設計提供了高品質的參考。


電影中,女主江泠平時穿的服飾,選擇了宋朝的款式。其原因主要是電影的取景地之一湖口縣,最早時在南宋設湖口戍,所以設定了江泠在那個時候作為江豚的領袖,幻化成江豚仙子,自然也就有了江泠穿着宋朝女子服飾的設定。


電影《江豚·風時舞》正在全國上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