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與蜉蝣》歸來,河南曲劇首次亮相,王珮瑜演繹“最帥”諸葛亮,都在這裡

賡續中華文脈,堅持守正創新,記者了解到,國內第一個以民族戲曲為核心的成規模定期舉辦的民族藝術展演盛事——第十四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如約而至,3月15日至4月19日再度綻放。

本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匯聚上海淮劇團、上海越劇院、上海滬劇院、上海京劇院、河南省曲劇藝術保護傳承中心、上海崑劇團(按院團演出順序排列)等多家院團,囊括京劇、崑曲、越劇、滬劇、淮劇、曲劇等9台11場精品劇目。海派佳作集中亮相,古老的戲曲藝術迸發出新的時代價值和文化內涵。

東方名家名劇月自開辦以來,始終以“推動民族戲曲在當代壯行”為宗旨,聚焦新劇目、展示新成果、培養新觀眾,踐行着“每個中國人,一生中至少看一場戲”的初衷,迄今為止,已有超過百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相繼在此登台。

經典傳承俘獲新觀眾

3月15日,上海淮劇團淮劇《金龍與蜉蝣》傳承版將作為開幕演出亮相第十四屆東方名家名劇月,該劇由國家一級演員陳繼雲領銜主演,這是該劇時隔15年再度登陸東藝。《金龍與蜉蝣》曾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囊括40多個戲劇獎項,成為大滿貫獲獎劇目,被譽為“新世紀戲曲的曙光”。

淮劇《金龍與蜉蝣》傳承版

4月19日,由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黎安和沈昳麗擔任主演的崑劇《牆頭馬上》將作為閉幕演出亮相東方名家名劇月,再現古典愛情的悲歡喜劇。崑劇《牆頭馬上》根據白樸作品改編,是京昆大師俞振飛一生中排演的第一個崑劇新劇目,多年來一直是上海崑劇團保留劇目,在不斷打磨和創新中代代傳承。

黎安、沈昳麗

新劇種開拓觀眾視野

每年引入一個新劇種是東方名家名劇月的傳統,今年,河南曲劇將與滬上觀眾見面。曲劇又稱“高台曲”“曲子戲”,是在河南曲子和踩高蹺的基礎上,於20世紀20年代前後發展形成的傳統戲劇,是中國八大劇種之一、河南第二大劇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4月16日、17日,大型曲劇《魯鎮》將首登東藝。該劇由陳湧泉編劇、張曼君執導,曲劇新秀李晶花、楊帥學領銜主演,巧妙地將魯迅的《狂人日記》《祝福》《阿q正傳》《孔乙己》等作品糅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全新的藝術空間“魯鎮”,魯迅筆下不同人物在這個空間里進行時空對話,構成多重的“看”和“被看”的場景。全劇多線交織,虛實結合,狂人的執着、魯定平的反叛、魯四爺的虛偽、祥林嫂的無助、宗族勢力的邪惡等環環相扣,刻畫一幅病態社會裡的眾生相,表達對美好時代的呼喚,成為對魯迅原著改編的一次創新。

滬上院團盡顯風采

3月23日、24日,上海越劇院將帶來“上越四大經典”中的《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台》,雲集紅樓團多位實力演員。其中,《西廂記》由上海越劇院袁派花旦陳慧迪、徐派小生楊婷娜、傅派花旦盛舒揚、張派老生吳群聯袂獻演。《梁山伯與祝英台》由上海越劇院范派小生王柔桑飾演梁山伯,傅派花旦盛舒揚飾演祝英台;張派老生吳群飾演祝公遠。

3月31日,著名演員舒悅領銜,以別開生面的滬劇說唱秀開場,朱儉、程臻、沈佳妮、萬子濤、江紫珊等上海滬劇院優秀演員將聯袂呈現經典滬劇折子戲《日出·重逢》《三看燈》《蘆盪火種·智斗》《搶親奇緣·定情》及各具特色的滬劇十大流派聯唱,一展“上海鄉音”風采。

上海滬劇院“滬韻風華”

4月12日至14日,上海京劇院三台大戲將輪番上演。余派坤生、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珮瑜將與裘派花臉名家、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王越(特邀)強強聯手,帶來京劇《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這是繼8k全景京劇電影《捉放曹》之後南北兩位名角再次深度合作。

王珮瑜

《楊家將》中,“京劇王子”傅希如嘗試“一趕二”,一人分飾楊繼業與寇準兩個角色,與花臉名家唐元才飾演的潘洪一角在戲中的“較量”頗具看點。文武兼備的梅派青衣李國靜將攜手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葉派小生楊楠帶來吉祥戲《鳳還巢》。

《楊家將》

《鳳還巢》

東方名家名劇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為指導單位,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報業集團為主管單位,浦東新區文化和旅遊局、澎湃新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