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學院賀新春龍“樂”新春專場音樂會中央歌劇院上演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1月27日,由中國音樂學院出品、中國音樂學院藝術實踐中心製作的“中國音·中國樂·中國年”——“龍‘樂’新春2024新春專場音樂會”於中央歌劇院劇場上演。指揮家金剛攜手中國音樂學院交響樂團,中國音樂學院管弦系副教授、小提琴演奏家黎雨荷,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古箏專業博士研究生曹照照,在中國音韻中迎接龍年新春的到來。中國音樂學院黨委書記王旭東,中國音樂學院黨委常委、紀委書記馬春成,中國音樂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黃虎,中國音樂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王萃,中國音樂學院黨委常委、黨委組織部部長張嫄,中國音樂學院黨委常委、黨委宣傳部部長吳哲到場觀演。

“中國音·中國樂·中國年”——“龍‘樂’新春2024新春專場音樂會”中央歌劇院劇場上演。中國音樂學院供圖

一首《春節序曲》熱鬧歡騰、節奏有力,一開場就將觀眾引入了喜悅和諧的佳節氛圍中,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人們慶賀新春時載歌載舞、鑼鼓齊鳴的熱鬧場面。隨後,中國音樂學院管弦系副教授、小提琴演奏家黎雨荷攜手樂團,帶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以交響樂奏響不朽的愛情傳奇。她的演奏張弛有度、技藝純熟,旋律婉轉悠揚、如泣如訴,以強大的感染力引發在場觀眾的強烈共鳴。

音樂會下半場以中國音樂學院作曲家施萬春教授經典作品《節日序曲》開場,將現場的歡樂氣氛延續。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古箏專業博士研究生曹照照與樂團以古箏與管弦樂相結合的方式呈現曲目《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將一幅壯美的風光畫卷鋪展開來,帶領觀眾感受陝北地區熱情淳樸的民風民俗。該曲取材自同名陝北民歌,古箏部分由焦金海編曲,樂隊部分由中國音樂學院校友張嘉陽完成編配,中西元素緊密結合,充滿生機與活力。

隨後,樂團帶來《炎黃風情》組曲中《紫竹調》《拔根蘆柴花》《對花》和《太陽出來喜洋洋》四首曲目,將中國不同地域極具特色的風光與人文匯聚一堂,為觀眾呈現了異彩紛呈、其樂融融的團圓景象。

最後,音樂會以由杜鳴心、吳祖強、王燕樵、中國音樂學院作曲家施萬春教授、戴宏威等共同作曲的《紅色娘子軍》選段落下帷幕。本場音樂會上演其中《序曲》《快樂的女戰士》《操練》和《斗笠舞》四首曲目,以中國傳統音樂的獨特韻味融合現代西方音樂的節奏感,描繪紅色娘子軍堅毅勇敢、英勇無畏的英雄精神。音樂會結束後,現場觀眾掌聲連綿不斷,指揮家金剛與樂團攜手獻上返場曲目《不忘初心》,為本場音樂會精彩收尾。

據介紹,“中國音·中國樂·中國年”是中國音樂學院自2024年起打造的北京新春文化品牌,其中系列演出由中國音樂學院出品,中國音樂學院藝術實踐中心製作,全校多個部門合力打造,集結中國音樂學院高水平的優秀人才和海內外傑出校友資源。中國音樂學院黨委書記王旭東表示,中國音樂學院的辦學初心是弘揚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在春節這樣一個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即將來臨的時候,如何用音樂這樣一種藝術形式,弘揚中國精神,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這是一個有着特殊文化使命的藝術院校重要的一個職責。為此,中國音樂學院在龍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推出了中國音、中國樂、中國年的系列品牌文化演出活動,集結了學校的師生以及傑出的校友資源,在首都核心劇院,在電視台、在網絡以及在一些公共的文化場所推出系列的惠民音樂演出,這是我們中國音樂學院服務國家文化戰略,服務北京“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的一個重要的體現。

此次“中國音·中國樂·中國年”的系列演出活動,意在用中國作品,傳頌中國經典,弘揚中國⽂化,打造具有國音符號的北京新春文化品牌。中國音樂學院藝術實踐中心主任、藝術總監樊小敏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應景的音樂作品,強化中國傳統佳節的美好印記,烘托新春闔家團圓、歡度佳節的喜慶氛圍。今晚的演出營造出濃濃的年味⼉,傳承中國特有的節慶⽂化。我們選取了極具地域性的作品,希望展現新春期間各地⼈民同歌共舞、歡聚⼀堂的場面。同時,今晚的新春交響中西結合,用交響樂傳頌中國經典,用中國作品傳遞中國聲音。”

除本次龍“樂”新春音樂會外,中國音樂學院還將在元宵佳節於中央歌劇院獻上“樂滿元夕”專場音樂會,為傳統節日增添新的儀式感。新春期間,由中國音樂學院精心策劃的兩場新春音樂會將於2月7日(農曆臘月二十八)和2月8日(農曆臘月二十九)在北京電視台播出,同時,還有6場新春音樂會將於2月4日、2月9日分別於人民網、學習強國、央視頻和北京時間官網等網絡平台上演,通過電視和網絡直播的形式將熱情的節日問候送到千家萬戶,大家足不出戶就可通過網絡欣賞到國樂經典,感受中國音韻帶來的傳統佳節氛圍。同時,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務演出將於首都綻放。2月3日,樂手和藝術家們將走入北京時尚地標,在朝陽站、藍色港灣、三里屯和僑福芳草地等多地奏響新春國樂,為首都營造歡快熱烈的節日氛圍。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