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又一次獨佔鰲頭

2023年過去了,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經過初步核算,2023年中國gdp達到126萬億,同比增長5.2%。
隨着國家gdp的發布,我國各省也開始陸續公布2023年的經濟狀況,現在除了新疆仍未公布gdp數據之外,我國其餘省份2023年的gdp數據已經正式出爐。
其中超過一半省份的的gdp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不過相比於2022年而言,2023年各個省份開始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排名出現了明顯的變動。但也有個別的傳統gdp強省沒有抗住2023年繁雜的環境,增速下滑,排名下降。
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的四大強省依然是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
其中廣東成為中國第一個13萬億大省,這也是廣東gdp連續35年蟬聯全國第一。
這樣的成績,即便放眼全球,都可佔據前列。
與世界各大經濟體對比,廣東gdp總量可排在世界前10,以2023年人民幣平均匯率7.0457測算,2023年廣東省gdp達到1.925萬億美元,媲美俄羅斯與加拿大,超越意大利、韓國和澳大利亞、西班牙、沙特等,堪稱“富可敵國”。
就全國來說,廣東一個省的經濟總量,更是相當於東北3省總和的兩倍以上,接近西北5省的兩倍。
從1978年到2023年,45年時間,廣東gdp總量增長了700多倍,gdp先後超越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更在2021年首次趕超韓國並保持領先優勢,成為中國經濟最強勁的領頭羊。
作為中國的改革先鋒,2023年,廣東的廣州、深圳兩座中心城市經濟總量超過3萬億元,雙雙位居五強。
並且創造了7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超過1500家,位居全國第一。
在2023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有145家企業上榜,廣東便佔了19席,也是在2023年,比亞迪成為了500強的新晉一員。也是在這一年,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深圳正式下線。
2023年,全國出口包括電動載人汽車等“新三樣”產品在內的機電產品13.92萬億元。其中廣東的份額高達3.56萬億元,超過四分之一。
與江蘇、浙江、山東等工業大省不同的是,廣東以電子信息、汽車製造、智能家電、高端裝備為支柱產業,汽車、新能源汽車、無人機、手機、工業機器人、智能電視等工業品產量位居全國第一。
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已經連續38年穩居全國第一。
當然,這與廣東背後超過13萬家有進出口業務企業密切相關,要知道,這個比例,佔全國比重五分之一。而緊隨其後的江蘇、浙江外貿總額僅有廣東的6成左右。
而且,2023年廣東出口總額同比增長率依然有2.5%,比我國全年出口同比增長0.6%高的多,成為我國出口的定海神針;
作為海洋大省,廣東海洋生產總值已連續29年位居全國第一,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的19%。
作為製造業大省,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7.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超7.5萬家,工業營收規模更是達到18萬億元,均居全國首位;
而且,廣東還是全國財政轉移支付第一大省、養老金中央調劑第一大省,廣東一個省的凈上繳稅收接近1萬億元,相當於江蘇、浙江兩省的總和,足以滿足多個省份的轉移支付需求。
養老金方面,2023年,廣東上繳1158.14億元,約佔全部上繳資金的47.47%,更是相當於其他15個省份的上繳總和。
當然,除了廣東之外,江蘇、浙江、山東依然表現搶眼,gdp增速遠超我國gdp2023年5.2%的增速,成為我國經濟拉力向上最強大的引擎與基石。
而且,按照當前的發展勢頭,山東也將在2025年成為gdp跨越10萬億的大鱷。
然後是四川、河南和湖北這三強的大亂斗。
這三個省份今年特殊了一些。
多年已來,河南雖然關注度不高,但憑藉綜合體量,河南在2022年以前已經連續26年gdp排名全國第五。
但落花總隨流水去,多年的老五還是被四川破了金身。
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四川gdp總量為60132.9億元,同比增長6%,首度躋身6萬億俱樂部。
而,2023年河南gdp總量只有59132.39億元,同比增長4.1%,已經被四川趕超,失去了中西部第一經濟大省和全國第五大省的寶座。
當然,很多人會好奇,不是2022年河南的gdp就突破6萬億了嗎,怎麼今年還不增反降了。
這是因為,2022年河南gdp發布後進行了修正,擠了水分,根據2023年的披露,河南2022年的gdp終核數據,從最初的61345.05億元調整為58220.31億元。
從最終數據看,2023年河南的gdp依然是增長的,只是增速不高。
當然,這與河南的經濟結構也有很大關係,當前,河南的產業結構以農業和傳統產業為主,相對缺乏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的支撐。這導致河南在經濟增長中受到傳統行業低增長和市場需求疲軟等因素的制約。
而且,河南很多城市對房地產過於依賴,地產的持續低迷,也使得河南的經濟投資拉動不足,壓力變大。
而且,由於經濟結構偏向傳統產業,河南整體的人均收入全國倒數,使得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外流,進一步使得河南經濟轉型艱難,高端產業發展不足。
而且,作為一個人口大省,河南到現在也僅有一所211,本地高端教育特別不足。
這些,都是需要河南在正視的事實,也是需要河南解決的痛點。
這樣的問題,河北和山西同樣存在。
相比之下,近年來的四川發展卻是如火如荼。
自2007年四川gdp總量首次邁過萬億大關,2011年突破2萬億,2015年突破3萬億,2018年突破4萬億,2021年突破5萬億,2023年突破6萬億。
幾乎每隔2-3年邁過一個萬億大關,四川發展速度之快可見一斑。
如今的四川,形成了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輕紡、醫藥健康為代表的六大支柱產業,其中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晉級萬億級產業。
在國家定位中,四川也從傳統相對閉塞的內陸腹地,變成了新的開放高地,被賦予一系列國家重任,成為國內國際大循環都難以繞開的存在。
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點省份,西部省份鼓勵類產業可減按15%徵收所得稅,而正常情況是25%,這一政策將一直持續到2030年。
隨着西部大開發持續推進,加上新一輪全球性產業大調整,產業轉移開啟,一部分導向東南亞國家,一部分去往中西部地區,“產業西移”。
坐擁勞動力規模和超大市場優勢的中西部地區,成了電子信息等產業的主要承接者,四川能成為西部地區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高地,與此不無關係。
與此同時,除了西部大開發之外,四川還身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內大循環、國家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等多重戰略疊加的優勢,發展自然如虎添翼。
而且,四川還坐擁四川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兩個985,西南財經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農業大學3個211,8所雙一流 ,包括之前的985+211+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這些高校將為四川的轉型與高端產業發展提供最充沛的本地人才。
根據統計,2023年四川人才總量已突破1100萬,國家人才計劃專家達890餘人、各類科研人員達32.5萬人,均居西部第一。
這些,都是四川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石。
而湖北,根據披露,2023年的gdp也已經達到58087億,gdp全國排名第7,與河南的gdp總量僅僅相差千億左右,與河南僅差一步之遙,更重要的是,湖北gdp在2023年依然保持着6%的高速增長,遠超全國和河南,繼續奔跑下去,2024年就大概率超越河南。
作為內陸省份,湖北毗鄰長江,交通便利,物流暢通無阻。這使得湖北成為了連接華北和華南的重要樞紐,極大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繁榮。同時,湖北還積極藉助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與周邊省市形成良好的協同發展格局。
在傳統製造業方面,湖北省擁有製造業大國的優勢,特別是機械、汽車、能源化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產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而且近年來,湖北省再積極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強信息化和自動化建設,提高了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湖北省還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坐擁東風汽車集團、寶武鋼鐵武漢總部,聞泰科技、人福醫藥、三環集團等知名企業,更擁有3家央企總部,三峽集團、東風汽車和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在全國僅次於北京、上海、廣東、河北雄安新區,位列第五。
高等教育方面,湖北更是擁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兩所985,7所211,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全國排名第五,強悍的一塌糊塗。
這樣的教育和人才紅利,源遠流長,勢必會為湖北的發展提供長遠和澎湃的動力。
其他省份方面,安徽、重慶、內蒙、海南的發展都不乏兩點,增速位居前列。
上海超越了安徽,遼寧超越了重慶。
但由於篇幅有限,這次我們就不聊了,大家也可以各抒己見,發表一下對各自省市的看法,我們翹首期待。

當然,對於2024年來說,我們依然面臨著房產低迷、消費疲弱、出口承壓的現狀,很多人對2024年經濟形勢。特別是對外需、通縮壓力和政策力度心有疑慮,對2024年的經濟走勢模糊不清?

所以,為了大家更清晰的看懂我們當前的現狀,對當前的經濟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進而做出應對。